【大學之道】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詩》云:「贍彼淇澳,綠竹猗猗,有斐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瑟兮僩兮,赫兮喧兮,有斐君子,終不可諼兮。」 如切如磋者,道學也;如琢如磨者,自修也。瑟兮僩兮者,恂慄也;赫兮喧兮者,威儀也。有斐君子終不可諼兮者,道盛德至善,民之不能忘也。
「贍」是看的意思。「澳」指的是水邊彎曲的地方。「淇」是水名,在現在的河南境內。「斐」是文採的意思。猗猗是長得美而盛大的情景。如切如磋的意思是制骨角的工藝。如琢如磨是制玉的功夫。「瑟」是莊重的意思。「僩」指戰戰兢兢、顫慄的意思。「赫」有顯赫的意思。「喧」是盛大的意思。「諼」是忘記的意思。「道」是說的意思。恂慄是戰戰兢兢的意思。
這段話是說,看著淇河水邊彎曲處,綠竹長得美麗而茂盛,有文採的君子,像制骨角那般精細,像制玉那般精微,因為用工精細,所以內心嚴密而嚴謹,而在外則是赫然而盛大,有文採的君子,人們是不會忘記他的。制骨角的功夫說得是學習,而制玉的功夫說得是自修。內心嚴密而嚴謹,就需要內心戰戰兢兢,而在外則是赫然而盛大,說明內心的變化後,身修後的威儀。有文採的君子之所以不被大家忘記,是因為內心完全悟道同時外在的德又達到一種極致的善,正因為如此,民眾才不可能忘記他。
這雖然是描寫衛武公修心的樣子,其實也是大家修心的樣子,就如同制骨角和制玉那般精細,不能有絲毫馬虎。《大學》講的是儒家修心的方法,和其它修心的方法大同小異。但是儒家特別注重修身,這是儒家所獨有的。儒家想通過修身達到治國平天下,要入世治國,就需要率先垂範,讓大家覺得修心人首先有一個工整和靚麗的外表,他人才可能效仿自己去修心,所以儒家特別注重自己的語言和行為。道家和佛家在修身方面強調比較少,更多地注重內心的自由,於是佛家就出現了濟公,道家就出現了老莊。
修心不複雜,但是修心也不簡單,因為修心需要很用心,需要如切如磋、如琢如磨,不用心不細心很難把心修好。一個人如果沒有一個老師的指導,只是自己在說修心,這幾乎不可能,要麼他是盲修瞎練,要麼他就根本沒有修心。我在修心的時候,凈空老師的一本書跟了我五年時間,天天在看,光看還不行,同時要把書中的內容全部做到。
在修心的某個階段真得需要內心顫慄。要說明的是,讓內心戰戰兢兢不是讓內心恐懼,這裡戰戰兢兢的意思是謹小慎微,不可隨心所欲,一定要仔細地留意內心在想什麼,要做到明察秋毫。因為稍有疏忽內心的思想就會從自己的監控中溜掉,因為這些溜號的思想就可能是不誠的,就會讓人生不幸福。同時,溜掉的思想也可能是惡的,就會為人生留下禍患。
我記得自己在修心三個月後,突然有一天意識到自己要轉換思維模式。那個時候思想隨時都可能出來,而且每個思想的出現自己都能清楚地覺知,這時候用什麼樣的思維模式就決定了自己有什麼樣的人生,從那一刻開始我就有這種「恂慄」的感覺,那時內心天天都有一種戰戰兢兢的感覺,不敢有絲毫的懈怠。在中心的很多同學也都是這樣,也都有這樣的體驗,有些同學對我說:「稍有不慎,思想就跑了。」
再說修身,大家千萬不要誤解,這裡說赫然而盛大不是大家想像的高大尚。雖然修心人的長相會隨著修心的繼續越來越好看,這主要是因為內心衝突少了,在長相上就會顯示出慈眉善目。和因為內心種種衝突而寫在臉上的猙獰和行為上的猥瑣相比,修行人的自然也就顯得赫然而盛大。真正讓人們對修心的君子感受到的赫然和盛大是來自一個人修心後的品格和修心後的外在氣質。當一個人修心後找回了真實的自己,他人生的善良、厚重和處變不驚會讓你肅然起敬,你猛然間感覺到他的赫兮喧兮。這就像美國有一位歌手,有一次,這位歌手上台演唱,當她上台的時候,大家都不看好她。但是,當她開始歌唱的時候,一下子把所有的人都吸引了,因為她的歌聲太美了。第二天,媒體上出現了大量篇幅對她的報道,其中一個報道的標題是,「天賦就是美」。
要特別說明的是,不是所有的聖人都能被大家識別的,如果昏君當道,整個社會世風日下,此時的聖人也可能成為社會嘲弄的對象,甚至是被陷害和追殺的對象。就像春秋時期的孔子時常被追殺,因為正氣被邪氣所壓制,那時聖人也就很難有用武之地了,當然此時的無用就是最好的用了。
nnnGD
推薦閱讀:
※你的2016書單是什麼?歡迎大家踴躍交流!?
※小氣的人是先天還是後天因素決定的,能變大氣嗎?應該怎樣修行?
TAG:修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