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馬拉雅《大腦使用指南》同名音頻節目上線啦

在《大腦使用指南》實體書上市九個月後,同名音頻節目終於在喜馬拉雅上線啦!n

節目鏈接在此:喜馬拉雅官網 【趙思家:大腦使用指南】在線收聽

(其實都上線快半個月了但是我老是忘了上來廣而告之...)n

簡單來講

這檔節目是由負責我的《大腦使用指南》實體書的出版社博集天卷幫我策劃的同名音頻節目。

這是我迄今為止,做的最滿意的項目。從節目內容,專業錄音,到後期製作,自我感覺還不錯?(? ? ??)嘿嘿,可以挺直腰板推薦給大家。

一共有22期節目,每期節目大概是10-15分鐘,圍繞一個題目,譬如「 一孕傻三年,懷孕真的會影響智力嗎?」。現已登陸喜馬拉雅FM,你可以通過喜馬拉雅FM手機APP聽到。

有兩期免費試聽喲,可以去瞅瞅:

【免費試聽】為什麼要看科普?【MP3_聲音_錄音】在線收聽|下載-喜馬拉雅fm

【免費試聽】為什麼下雨天睡得更香?【MP3_聲音_錄音】在線收聽|下載-喜馬拉雅fm

如果你已經看過《大腦使用指南》,其中有11期節目的內容會很熟悉,但我也對內容做了些調整和精修(每次看自己以前寫的東西,都感到深表歉意,好像是在給熊孩子修改作文一樣);另外的11期都是在實體書出版後新寫的,部分也來自於本專欄。

換句話說,要是你一直follow「神經科學」專欄,那賺了:《大腦使用指南》那本書不用看了,這個音頻節目你聽著也會毫無壓力。

但看完之後,很多內容也記不得了吧?這不怪你,都是我的錯,是我當時寫的不夠清晰。在錄製音頻節目過程中,大多數內容進行了修改和補充。如講到睾酮的時候,我會有簡單地擴展一下它的其他功能。

出版社專門還幫我設計了顏色很絢麗的宣傳圖!

這裡要注意一下。最後「附贈課程」這部分,是由10個關於大腦的流言組成,也就是說,「正常人的大腦只開發了10%」這句話當然是個錯誤的流言。而本宣傳圖會讓人產生誤解。

最後是我的profile,我覺得顏色和設計都很可愛。

錄製節目的過程雖然漫長,但非常開心,也希望大家喜歡、望多多推薦。(????)

————

~後記~

為什麼實體書上市了9個月音頻才來?簡直一把辛酸淚。這個曲折的過程我可以一把鼻涕一把淚地跟你聊一壺碧螺春。n

首先有技術難度。

寫東西,我只要有個手機就行。實體書的大多數內容其實都是我在上下班地鐵上完成的。但錄音不行。

剛答應做這個節目的時候,想著以前做過知乎 Live ,「這難不倒老司機」,但事實證明我太naive —— 這完全是兩種不同的生產線,做音頻節目需要提前與producer溝通好,題目內容合不合適,專門將稿件口語化後,去錄音室錄(否則噪音很多),然後送去後期編輯。要是錄音中口氣語調要是不行,還得重錄...

整個過程極其耗時、耗神,還要跨著時差與producer、後期相互折磨 —— 我真的非常喜歡!我本身就是研究聽覺的,研究所里有專業的消音室和錄音監聽設備。但我錄了之後,不滿意。為了這檔節目,我專門研究了「如何把自家客廳改成錄音室」,國內和歐洲網紅們都用怎樣的設備錄音,消音海綿該如何布置。

這裡要感謝英國亞馬遜對我連續退貨嘗試不同錄音設備的無理行為。我深表歉意。

攝影窮三代,錄音毀一生。笑著說不悔。n

其次實體書和音頻節目是兩種不同的打開方式。

換句話說,兩者的用戶畫像不同,需要考慮的自然也不同。

書,要考慮的可能是整本的長度、內容的深淺、書面和裝幀等等。這些我在去年學到很多,非常有意思,和在網上自己寫專欄、或是寫知乎電子書不一樣。

音頻節目,需要考慮的更細節。每期節目長度和節奏、切入點、還要口語化,錄音時能夠自然地引出內容,同時在短短10-15分鐘內,內容要能有干有濕,對趣味性的要求更高 -- 我們在平時聊天時都會意識到,如果對話不有趣,很快就會注意力渙散。

很激動呀~ 我一直非常期待有聲化,因為平時零碎時間時(譬如做飯刷碗走路)我也喜歡聽喜馬拉雅的節目。用碎片的時間做碎片的事兒嘛。

最重要的是,需要思考《大腦使用指南》實體書的反饋。

和傅渥成聊天。我們聊到了現在盛行的讀書實用主義。打開知乎live的列單,你就懂了;看羅輯思維的「得到」也有把一本書濃縮到1小時的節目,書的名字和內容也都似乎充滿乾貨。

整個頁面整齊地在吶喊:「要有用,要有效率,要有乾貨!」

說實話,這種氣氛讓我覺得有些尷尬。

我的這本書大概是最好的例子。

本來我定的書名是《大腦漫遊指南》,臨到最後也被改成「看起來更有用」的名字《大腦使用指南》。我明白也理解。在溝通很久之後,最後,即使知道這個名字會帶來詬病,也只有接受。

覺得這個書名也是一種有趣的反諷。稍微了解一點神經科學的 自然是知道使用大腦不需要什麼指南,也不會去期待看了本科普書就可以比其他人聰明一些;不了解的,自然讀了這書也能了解一些什麼是神經科學。

還有種「剛才在地鐵里看到有人在看《大腦使用指南》,哈哈哈,那個250居然腦子都不曉得啷個用,還要看說明書」的情景感。

換句話說,《大腦使用指南》不是一本寫給已經對大腦感興趣的人的書;而是希望讓本來對大腦毫無興趣或一無所知的人,知道神經科學是幹什麼的,神經科學家又在做什麼。

必須得承認,野心有點太大。

最開始有打算直接做成有聲書的,但隨著深入溝通(中間還專門回了趟北京面談),最後決定重新規劃。

這是我的第一本實體書,也是國內第一次自行出版神經科學科普書,所以有很多地方還在摸索,完成後我也有對自己不滿意的地方。

其中一個很大的問題就是自己的文筆。平時自己沒有感覺,但逐字逐句讀就不順口了,最主要是有些生詞突然出現也沒有解釋清楚。

這些我在錄製節目中都進行了多次修改。

既然是想講故事,就應該把已有的故事講好。

說回《大腦使用指南》這個名字,在上線之前,喜馬拉雅還提出換成《大腦開發指南》。果斷拒絕,我可不想被安上「大腦開發商」這個title,能想像以後怎麼被噴了。(手動再見)

暫時就這樣。我也不知這樣的音頻節目大家是否能夠接受,但我也確實覺得在準備這檔節目中進步了不少。還挺開心的。

而且這裡要很鄭重地感謝編輯廷馥,沒有她就不會有這個節目了,當然還有音頻後期編輯以及美編。我只能說...我這輩子都不想遇到我這樣的甲方。??

最後發一個我完結這個後記時面前的景色。

攝於318國道·西藏覺巴山。

在海拔4000米的地方、插著吸氧管發出這篇我也是蠻拼的。


推薦閱讀:

心理學上怎麼解釋「別人和我說話時,我有時會走神,從而錯失別人話中的重點」 的現象?
為什麼人的大腦只開發到百分之十?
什麼是創造力?
很難集中精力做一件事,這是什麼心理狀態?
人類恐高的意識是天生的還是後天獲得的?

TAG:神经科学 | 心理学 | 大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