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槽指南

職業生涯中,必然會遇到換工作的情況。每次換工作都會很糾結。各種權衡利弊之後,如何做出更適合自己的選擇

想清楚自己想要什麼

做選擇需要有一個標準,來衡量哪一個選擇更好。標準因人而異。每個人成長階段以及成長環境不同,導致對待同樣的機會的時候,會有截然不同的態度。而這些選擇沒有對和錯之分,只有是否適合自己的差別。

想清楚自己到底想要什麼,自己的偶像是誰,自己想成為什麼樣子的人。然後拿最終的願景來衡量對照當前的機會,來選擇哪個更適合自己。

要謹慎

首先,換工作意味著,自己放棄了自身之前的很多積累。

包括對業務的熟悉、與同事及領導的信任關係。這些都需要全部重新建立。而這個重建的過程需要消耗精力和時間。這些就是成本。

其次,風險

一般想換工作的時候,都是當前的環境存在自己覺著不爽的問題。要麼是薪資,要麼是成長訴求,要麼是工作氛圍等等。而換工作的時候都需要思考一個問題:

如何避免在新的崗位上遇到相同的問題?

在新的工作崗位上,有可能既放棄了之前的工作積累,又會面對更加兇險工作環境的風險。

最後,沒有完美的環境

擺脫對完美環境的期待,你想要ABC三點,當前的環境能夠滿足你AB兩點,那也是不錯的環境。舉個例子,你想學習數據挖掘、帶團隊、業務迅速發展,而當前團隊只有帶團隊學習數據挖掘的機會。這種情況下,那就先在當前的環境中,先把管理能力和專業技能充分錘鍊。也許等過段時間,業務方向調整完畢,業務發展自然也就好起來了

基於這些,對於有換工作衝動的時候,建議以下三個步驟:

解決問題

在工作中遇到苦惱、困惑的時候,大多數時候都是觸及到了自身能力的邊界。痛苦是在提醒你,你這方面能力有欠缺,解決不了這方面的問題。而這個時候痛苦恰恰也是機會,煩惱即菩提,解決了它,你的能力就實現了質變。

我們工作的大多數時候,都是在重複自己,只是知識面和經驗上的拓寬,並沒有認知水平上的質變。所以我們要特別珍惜工作中讓自己痛苦的機會。然後想盡一些方法,解決它。

  • 感覺項目太簡單,成長速度太慢,那能否自己對當前的業務作出預判,積極準備,爭取機會?
  • 感覺團隊裡面沒有學習氛圍,那能否自己來組織推動,營造學習氛圍?
  • 感覺當前業務沒有前景,那能否廣泛搜集信息,儘力去理解和分析公司領導們的判斷?
  • 感覺leader不夠認可自己,那能否主動溝通,做好向上管理?

每解決一個問題,就是拓寬了自身能力的邊界,在團隊內部也會收穫相應的回報。

網上流傳著這句話:

雞蛋,從外打破是食物,從內打破是生命

面對困難的時候,最好自己努力去解決它,而不是繞開,就會發現自己的空間大了很多。

公司內部轉崗

若發現某些問題無論自己如何努力,都無法在自己的邊界內解決;有些機會,無論自己如何努力,別人都不會給予。而且當前的情況,與自身的未來的規劃完全不相符。那建議還是換個環境。

換工作為了降低風險,優先選擇在公司內部轉崗。

在公司內部自己可以做好充分的調研:

  • 對方團隊的leader是否靠譜,業務是否靠譜。
  • 對方團隊當前有哪些問題?
  • 對方團隊的梯隊構成如何?是否有我的施展空間

在公司內部旁敲側擊,各種打聽一番之後,就基本可以獲知對方的機會是否適合自己。

而且因為在同一家公司裡面,自己之前的人脈,信任關係的積累,都仍然保留。

風險最低,損失最小。

唯一的缺點有可能就是不會加薪……

跳槽

最後若是公司內部沒有適合自己的機會,才是公司之間的跳槽。

首先,跳槽的調研成本更高,很可能沒有很多調研渠道,導致信息獲取不足,公司外部和公司內部對同一件事情的看法有可能完全想法。從公司外部來看是核心業務,公司肯定會重視大力發展,從公司內部來看很有可能就是瓶頸期的業務,人浮於事,機會已經很少了。類似這種情況會導致跳槽的風險很高。

其次,換一家公司,基本所有的人脈都需要重建。成本也會很高。

所以必須格外慎重。

總結:看長遠

最近做了一些短期的項目,也篩選了大量的簡歷。發現在做一個項目一年,很有可能只是把自己之前的知識應用上來。而一年之後,才會遇到自己處理起來非常吃力的問題,才會觸及自身能力的邊界,才會達到問題的深水區。吃了虧,踩了坑,反思之後解決了這些問題,自身才算是在這個領域築起了壁壘,建立了核心競爭力。

所以選擇工作的時候,儘可能著眼於長遠,盡量以2~3年為尺度來衡量機會。在較長的時間尺度下,也許有些困難就是機會,有些機會就是陷阱了。


推薦閱讀:

聾人可以做什麼工作?求救,好迷茫
本碩工科女,博士繼續讀工科還是轉管理學?
為什麼很多大神的經歷都是「我一努力就馬上牛逼」?

TAG:跳槽 | 职业规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