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寧德] 在仙蒲,尋一封時光遺存的古老家書
盛開的夏天,陽光繁盛地拔節。藍天白雲,是美好的一天。這一次小愛隨著寧德市委宣傳部組織的採風大隊出發前往福鼎。乘坐著大巴,窗外明媚的日芒鋪灑沿路的風光,車內我看著安排滿滿的行程表,「仙蒲」二字忽的躍然眼前,這二字說不出的餘韻,大抵意如蒲柳之姿的如夢似幻,遺世獨立的人間仙境。是了,仙蒲村也許是一封時光留給世間的古老家書。
沿著逶迤的公路盤旋上山,猗猗竹林似一片綠海,山風吹起綠浪,層層疊疊,彷彿一片綠竹海凝著著整個夏天的蒼翠欲滴的生命力。
到達仙蒲村已是午時,熾熱的陽光映襯著古樸村落熠熠生輝。迢迢一眼,石子路綿延向遠,路邊的浮草開出伶仃的花,夏天似打翻了鬱鬱蔥蔥的翠色顏料,渲染這峰壑爭秀的盎然生機。抬頭間是被環山切割的藍天,天似倒過來的湖,澄澈寧靜,雲似微波輕漾漣漪。
仙蒲溪從南向北緩緩穿村而過,石橋、碇步,橫過溪面將村莊臨水而建的古民居相接一處,蟬援比鄰。仙蒲溪流淌過薪火相傳的世世代代,從悠遠的舊時潺潺至如今,又曲折逶迤奔向遠方,慢慢匯入天邊的歲月長河裡…… 也許在那遠去的時光里,年輕的姑娘面若桃李,身著藍白布,與這青山綠水交相輝映,踏歌而來,輕點碇步涉水而去,嘩嘩啦啦浣紗一揚,歲月就這樣老去。
穿橋而過,遊覽古民居,橋上的風像沉夢的歌,溫柔蕭索,溪中錦鯉悠閑的游弋,清澈的溪水倒映兩岸質樸的光景。
遊覽林翰煒故居,小步越過門檻,彷彿回溯到百年前,這望族三合院式住宅,南北兩側廂房對稱嚴謹,重檐歇山頂,穿斗式木構架,宅院兩側是閣樓式翹檐,檐下屋樑雕刻精美,簡筆祥雲騰蛟等,栩栩如生,見其曾經的屋主身份不俗。
越檻而過庭前是四角院落,石錠通道的盡頭砌石階二三級,直接前面的大廳,庭院埕坪鋪以青石子,光亮而整潔,四周以條石為框架,規整出方正的天地,落落大氣,檐規成一方天宇,抬頭間是遠黛青山和悠悠白雲。
廳里浩然正氣,庭前高懸「頌德稀齡」的清代牌匾,彌足珍貴。端莊的供案和牌匾見證了族人的人文脈絡,生生不息延續至今。
在村委主任的娓娓講述里,村中原有取山中盛產的毛竹為原料的傳統造紙技藝,而毛竹製出的宣紙細膩平滑卻易遭蟲蛀,是鄉賢林翰煒費了心力在毛竹紙的原料里添了苦筍做輔,改良了毛竹紙,使仙蒲傳統造紙工藝延續至今。
古祠、古廟、古井是仙蒲古村落的三大元素。
仙蒲的林氏宗祠為清代建築,祠堂前有一雙石獅坐陣,堂前立有棋桿夾,鋪以青石坪,氣勢浩然,視野開闊。祠內古戲台、天井及藻井手繪人物故事,無不彰顯古村落人文氣息的古樸、凝重。
行程匆忙未來得及遊覽仙蒲溪尾南岸的大王公廟,在村人的口述里,大王公廟面對著田疇和溪流,是林氏古老的祀廟。傳說大王公生於明洪武甲寅年七月十九日,他六七歲時,一頓能吃斗米。人說飯量這麼好,養育是個大問題。大王聽說後,自卒于山頭。後人過意不去,便立石室為祀,祈禱則無不應驗。族人隨後在洋尾矴步頭建立草廟,又於咸豐六年,擴建牆宇,每逢臘月祭祀,從未間斷。生動的傳說讓古廟更顯莊重肅穆,這是帶著仙蒲人的信仰和寄託。
而在大王公廟牆腳的過道下方,林氏族人鑿井兩方,用方石砌邊,其泉水清冽。在春夏田野盛開的紫雲英襯托中,古井泉水斑斕靜謐,百千年來孕育著仙蒲的靈氣。
車已經啟動了,仙蒲溪追著車的方向與我們依依惜別。再見這遺世獨立的古村,這一封時光遺存的古老家書,無論我們去向哪,總會牽掛的地方。
寧小愛丨圖文編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