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人人都覺得自己活得累?

課題告一段落,這兩天忙著做皮書發布會的簡報。

無非是找些相關報道,做些統計,編輯排版,印刷存檔,方便內部查閱。

一忙竟忙了兩天。一天8小時對著電腦,頭昏腦漲。

上周與同事到印務公司跟進課題印刷的事,期間聊起一件事。說其一個親戚,在剛過去的上半年裡,在孩子身上花了27萬。

我有些詫異。

這親戚在國內一個三線城市,錢主要是花在孩子的學習費用上,期間還進了一次醫院。

孩子學習這事,沒有一個家長不緊張的,就怕輸在起跑線——昨天就有一老同學托我找補習老師的人,我一輪詢問下來,沒找到合適的。

再說醫院。進了醫院,這27萬的事沒準就說得通了。

現在,人人都覺得自己活得累。

沒買房的想買房,沒買車的想買車。買了房的想買二套,三套……像我一個舊同事,幾年前買了房,現在又想買套更好的,說是為了孩子好。

英國歷史上的「圈地運動」似乎在中華大地重演了——

只是彼時的」圈地運動」是剝奪農民的土地使用權和所有權,現在的圈地運動則是爭先恐後賺錢購置不動產。

像遊戲大富翁。主角跑一圈買一片地,再跑一圈就給地升級一次,從地皮到旅社,從旅社到酒店……

賺錢,投資,升值,之後便有了白花花的銀子,如假包換的被動收入啊!

這是我們的財富自由夢。

為了這個夢,誰都在忙啊忙,累啊累,像吃了炫邁口香糖根本停不下來。且一旦停下來還會有負罪感,覺得對不起誰誰誰。

加州大學中國研究中心主任、文化人類學家閻雲翔提出了一個新概念:新家庭主義。

何謂新家庭主義?

「『新家庭主義』是三代合作,組成一個新的共同體,來共同面對當下無比大的生活壓力和激烈競爭。」

想想還真是那麼回事。我在《做人必須知道的一個殘酷真相》里講過馬太效應以及「人道」,表明了富者越富,窮者越窮的客觀事實,所以家族成員之間、同圈、同層級之間主動或被動地抱團取暖,其實是不得已而且不得不為之的事。

而在家庭這個角度,閻教授剖析得很準確。

他關注兩條線,一條是道義上的責任問題,另一條是生活的意義問題。

道義上的——

老年人本應安享晚年,不該再為成年子女勞累,但現實往往令他們放不下。

與此同時,年輕人在道義責任感與回饋父母的實際行動之間也產生了矛盾。他們對於父母的虧欠、愧疚是真誠的,但要落在行動上難免力不從心,有時甚至不得不向父母索取:

如結婚、購房首付、生孩子、帶孩子、買車、孩子早教等一系列問題,都需要父母的支持。

與此同時,年輕夫妻也竭盡全力,希望自己的孩子別比別家的孩子差太多。

這樣一來,累的鎖鏈又蔓延到了孩子身上:

父母忙著為年輕人實現理想;

年輕人忙著為自己實現理想,同時儲備資源為孩子在未來實現理想;

孩子呢?擔負著年輕父母未能實現的理想,以及他們對他們的憂心忡忡;

幾年前,《生命時報》曾聯合多家網站對31468人進行調查,結果顯示,九成以上的中年人覺得活得很累,工作、家庭和個人健康成為了他們壓力的主要來源,其中30—49歲的人尤為突出。

再來看生活意義上的轉變。

閻教授說,國人以前生活的意義是光宗耀祖,但現在,祖先在信仰層面被拋棄,很少有人相信祖先顯靈,舉頭三尺有神明。

——「生活意義從祖先和傳統的精神世界,轉移到『現時現刻此時此地的消費慾望』「

——「誰能把自己的孩子孫子扶過了一坎一坎又一坎誰就覺得生活還有意義。「

閻認為,這可以部分解釋「為什麼每個人,或者說絕大多數人都活得很累」。

現代人的累,還在於要扮演的角色越來越多:

男人要做孝子,好老公,嚴父,好領導,好下屬;

女人要做貼心棉襖,賢妻良母,職場上不讓鬚眉的巾幗,一旦婚姻出問題,還往往處於弱勢,要做個獨立自主的女強人;

身份多樣了,累也層層疊疊,更重了。

小孩也不消停,放個假有一半以上的時間在補習班、興趣班裡度過。

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發布的一項調查結果顯示,83.6%的中學生父母要求孩子考試成績在班級前15名以內,近55%的父母希望孩子讀到博士學位。家長的厚望,對於孩子就是壓力。

累有身累,也有心累。

——實力支撐不起夢想,累!

——財力滿足不了慾望,累!

——地位支撐不了野心,累!

——成就滿足不了「我要贏」,累!

要減輕累,可以從兩個方面著手。

首先,縮小期望值與能力值的差距。

降低期望值/慾望,同時提高能力。二者差距越小,累的感覺就會越少,這一點尤其與心累有很大關係。

其次,對於下一代,要捨得、敢於放手。

中國有句老話,說兒孫自有兒孫福,其實這句話也可以說成,兒孫自有兒孫苦。

該他們承擔的父母也代替不了,成長與做人是靠孩子自己一步一步走出來的,拔苗助長、越俎代庖未必是好事,有時候甚至適得其反。

事實上,環顧我身邊的人,成就大的,大多都不是含著金湯勺出身的,反倒是兒時家境一般甚至是家境很不好的。我訪問過的鉅賈中,大部分也是窮苦人家出身的孩子。

孩子能否成才涉及的因素多而複雜,除卻前世今生因果關係不談,總之不會是簡單的「不輸在起跑線上」就能完全破解的。

《人類簡史》和《未來簡史》的作者,對人類歷史的過去和未來極具洞察力的尤瓦爾?赫拉利,就分享過他對未來人工智慧時代下人與工作的看法。

未來比如2040年的就業市場是什麼樣的無人知曉,可以確定的是大批現有的職業會消失。

所以,我們並不知道應該教給孩子什麼知識,才能讓他們在二十年後保持競爭力。學生今天學的知識,很可能到了他們四十歲時會變得毫無用處。

在舊觀念里,人的生命只分為兩個部分,前半生是學習,後半生是工作謀生。可到了2040年,這樣的模型將會不復存在。

——「如果你守著一種固定的身份、職業、世界觀而不變化,你就會被世界拋棄。」

——也不要輕信科技。讓科技服務你,而不是你服務它。如果不當心的話,科技會開始支配你的意志,將你納入它的範式中加以奴役。因此,你一定要比別人、比機器更了解自己,了解你此生真正想要的東西。正如刻在阿波羅神廟上的箴言一樣,「認識你自己」。

赫拉利建議,應該教給孩子的是專註韌性和情商培育。人必須將學習貫穿終生,不斷升級,才能不被踢出局。

總之,世事瞬息萬變,我們自以為為孩子們鋪就的康庄大道,未必就是成就他們未來的道路。

我們身體上的累,可以藉由學習,升級生產工具和提升個人能力來減輕;

而消解心累,則需要我們對人與社會、生存與生活有更深刻的認知與體察才行了。

我是悟恩(公號kokyo98),祝好。

推薦閱讀:

再見……
會說哪些句話能讓你受益終身?
寫在2017春節前的思考
自古成敗同源

TAG:想法 | 人生感悟 | 生活感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