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 凋零之美

國人害怕老去,在感受到自身「凋零」之時,生命力開始極大枯竭,為了延續「不老容顏」不惜代價,背後是深深的價值恐懼和危機,再背後是社會缺乏對「凋零之美」的欣賞,是以反思,搜尋了幾篇小文。

(我有一個公眾號,源泉心理,歡迎關注。)

坐在仁愛路一家樓上咖啡屋,看著路上的菩提樹葉子,一片一片地辭別枝極,飄落下來,有時一陣風來,菩提葉竟是滿天翻飛旋舞,在凋零中,有一種自在之美。

  有幾株落得早的菩提樹已經增生新葉,菩提樹的嫩葉介於鵝黃與粉紅之間,在陽光下,美麗如水月,透明似琉璃。在晶明的落地窗前,看見菩提樹的調零與新葉,使我想起憨山大師的一首詩:

  世界光如水月,

  身心皎若琉璃。

  但見冰消澗底,

  不知春上花枝。

  這凋零與新生,原是同一個世界,澗底的冰雪融化了,與春景里枝頭的花開,原是同樣的美。或者,溪澗中的雪是滋潤過花的雨水與露珠;也或者,那燦爛的花顏是吸了冰雪的乳汁而輝煌的吧!

  一切因緣的雪融冰消或抽芽開花都是自然的,我們盡一切的努力也無法阻止一朵花的凋謝,因此,開花時看花開,凋謝時就欣賞花的飄零吧!我們盡一切努力,也不能使落下來的任何一片葉子回到枝頭,因此要存著敬重與深情的心,對待大地這種無言的呈現呀!

——林清玄 《凋零之美》

為什麼日本人會欣賞櫻花的凋零之美?而且是全民性的?

「每一株櫻下都埋著一具忠誠的白骨。這才是櫻的絕美之處所在。死亡、生命、忠誠、虛無、輪迴、涅盤、永恆、須臾……這才是至高的美。 櫻是在最美的時節凋謝的。葉隱集謂「武士於生死兩難之際擇死,無需理由」。武士道精神的本質和櫻花是聯繫在一起的。尼采說「愛與死常相伴」,或許就是這樣的吧。最美的瞬間是凋謝的瞬間。」

——百度貼吧網友 :度受還我號來

淺談櫻花與武士道的關係----凋零之美

作者:水之傷痕

在中國,倘若提起日本的武士道,人們往往想到的是殘忍、血腥、野蠻和殺戮。而提起櫻花,人們則往往會想到美麗,聖潔與純真。人們往往把他們看作是兩種截然相反的事物,而事實上,在日本,人們卻常常用櫻花來比喻武士。而且武士道精神在形成與發展過程中,也與櫻花有著不可分割的關係。

眾所周知,櫻花作為日本的國花,深受日本人民的喜愛。櫻花盛開時曼妙多姿,聖潔美好,漫山遍野一片生機盎然,總能讓人們心中盪起無限激情的漣漪,讓人們感受到生命的璀璨和光輝;而她的花期僅僅是四五天,如此的短暫,一夜之間,滿山的櫻花就能全部凋謝,沒有一朵流連枝頭,只剩下漫天飛舞的櫻花,像一場櫻花雨,悄悄的潤濕心田,帶給人心靈的洗禮與震撼。

櫻花可謂是來也匆匆去也匆匆,毅然決然地走過,不帶有一絲的踟躕。留給人們的,唯有那全櫻盛開的壯麗和落櫻繽紛的凄美。日本人愛櫻花,既愛她短暫而唯美的盛開,也愛她毫無留戀的凋落。日本人很欣賞櫻花這種壯烈的性格,欣賞她凋落得一塵不染,欣賞她的毅然決然。因此,櫻花的精神也是日本文化的精神底色。櫻花的這種凋謝之美,更深深的鐫刻於日本國民的心中,並對武士道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受櫻花精神的影響,日本武士認為自己的一生,更應生若櫻花,他們恪守著人生短暫,活著就要像櫻花一樣燦爛,綻放美的極致,即使死,也應該果斷離去,正如落花一瞬,凄美壯觀,一生無敗。

櫻花最美的一刻是凋謝,而武士生命中最美的一刻,即是武士生命之花凋謝時的死亡。

武士道曾吸取過儒家和佛家的思想,因此在武士文化中,宇宙被認為是虛無的,而人的生命亦是有限而且短暫的,終究會死去。基於此,武士們認為生命的意義不在於它的長度,而是它的高度,正如《日本道徳思想史》(注1)中所言:「武士が命を惜しまない(武士不珍惜自己的生命)」,他們認為,人生的重點應該是在於如何能夠像櫻花一樣,活得絢麗,死得凄美。他們追求的境界,不是生命之花絢爛後的慢慢凋零,而是在片刻的耀眼的美麗中達到自己人生的巔峰發揮自己最大的價值,為主盡忠,然後就毫無留戀的結束自己的生命,如《日本道徳思想史》(注2)中所云「みな奉公の無代提供、自然の時、粉骨を至して主の感を見よ(大意:(武士們)都不計代價的為主效力,在適當的時刻,為主人粉身碎骨在所不辭)」。另外,日本的一首軍歌《歩兵の本領》中也曾唱到:「萬枻螚@か襟の色花は吉野に嵐吹く 大和男子と生まれなば 散兵線の花と散れ」(作詞:加藤明勝作曲:栗林宇一歌詞大意:隊伍中那些紅色的領章就像千萬朵花枝繁茂的櫻花,花兒在吉野吹起風暴(吉野:櫻花名地)生為大和男兒就該像散兵戰線上散落的花兒一樣戰死在沙場)。這首軍歌恰如其分的將櫻花與武士道精神聯繫在了一起。

另外,武士切腹自殺,也是櫻花精神典型的一個例證。在中國人眼中往往這樣認為,武士自殺是要以死來洗刷恥辱,或者是感覺輸不起了,已無路可走。而另一方面,他們認為自己已經盡過了最大的努力,自己的心愿也已經了結,在自己的一生中,已經不可能有更大的輝煌,而此時,就應該象櫻花一樣,在自己到達人生的巔峰時毫無留戀的凋謝。武士的死,在更多意義上,是對生命意義的一種覺悟,是對自己能力的一種判斷,是對自己曾經的努力的一種滿足,更是對神聖櫻花凋謝的凄美的一種嚮往。

以上是櫻花的凋零之美對武士道的影響。當然櫻花對武士道的影響不僅限於此。櫻花一同開放一同凋落的品性也曾深深的影響著武士的集團精神,使之注重共性的唯美,對此本文不再贅述。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一個民族的喜好,也會漸漸的影響一個民族的精神。美好的櫻花走過,給武士道精神,留下一抹淡淡的芳香……

注 釋 :

注1:《日本道徳思想史》,著者:家永三郎,出版發行時間:1988年3月 出版社:日本岩波書店。「武士が命を惜しまない」一句引自該書第101頁。

注2:《日本道徳思想史》,同注1。「みな奉公の無代提供、自然の時、粉骨を至して主の感を見よ」一句引自該書第92頁。

註:絕非提倡武士道精神,而是在搜尋對「凋零」持欣賞態度的文化中不幸找到了這篇文章。


推薦閱讀:

為什麼有人沒了愛情就要死要活,有些人就更喜歡一個人的瀟洒自在?
如何理解「自我設限」?
虛榮心更像是佛教裡面的貪還是嗔?
有哪些唯美,小清新的經典心情語錄配圖?
我從不主動找你,可我真的好在意你

TAG:艺术 | 心理 | 文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