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孩子讀很多書,也無法寫好一篇作文?原來如此
作者:毛志傑
導讀:很多孩子看很多書也不見作文水平有多少提升,那麼父母不妨從以下方面找原因。
記得一位語文老師說:學習語文的最終目的就是能欣賞好文章、寫出好文章。
精闢!
從小到大,無論是生字、詞語、句子、閱讀理解的練習與考試,無不是為了「寫文章」來打基礎。
那麼,如何才能培養孩子「寫好文章」的能力呢?
首先,我們還是要強調一點:「寫文章」的能力也是有遺傳因素影響的。
有的孩子也沒見過怎麼在語文基礎上下太大功夫,但無論是遣詞造句或是寫起文章來,都十分得心應手。
甚至我見到過一個極端的特例:一個女孩從小都沒正兒八經地上過語文課,但現在每天都能堅持寫千字以上的文章,還是有連貫性的長篇小說,幾年下來已經累計了幾十萬字!而且,通篇看去,除了對一些標點或語法掌握的不太規範外,讀起來卻很有味道!
在生活中,我們會發現很多這種類型的孩子,就是對文字有特殊的敏感性。
當然,對於寫文章這種能力需要積累的功夫,只具備「遺傳基因」是不夠的,還要有正確的方法和足量的閱讀才能些得更好。
其次,就是我們所說的閱讀。
閱讀本身就是站在了別人的肩膀上看世界。每個作者的作品都是其人生經驗、感悟精華。對於一個人來說,想寫出有思想、才華的文章,僅僅靠自己的經驗是不夠的。
很多思想、觀點都是從別人的書中悟到的。
所以,正確的閱讀不是你讀了多少書,而是你從書中「悟」到了多少東西,消化為己用。
讓孩子養成邊看邊想的好讀書習慣非常重要,才不至於像「熊掰苞米」那樣邊看邊忘。
只要經過了頭腦,書中的知識即使被「忘記」了,也被當成營養汲取到了細胞之中。
這樣,當孩子提筆時,這些知識就會從腦海中噴涌而出。
最後,就是多寫、多練。
僅僅是閱讀他人文章是不夠的。
而寫文章的過程往往就是逼迫自己「強力思考」的過程,相信很多人有這樣的感覺。
只有將自己所思所想形成文字,這時的知識才真正是自己的知識。
我兒子上初中以來,語文老師每周固定的兩項作業就是:作文和詩歌。
從來不布置背默寫生詞等基礎語文知識。
在這樣的鍛煉下,兒子不僅文字表達能力突飛猛進,而且從文章中看到了些許包括的「思考」與「觀點」。
試想,如果沒有「寫作文」的過程,這些能力與思想都被埋藏在孩子內心深處。不為父母所知,也不為自己所知。
寫文章並不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就像我們每天都滔滔不絕的說話一樣,你拿個錄音筆將自己一天的話錄下來,用文字稍做整理,說不定就是一篇很接地氣、有思想的文章呢?
之所以提起筆就不知道些什麼,很大的原因是「心理錯位」影響,就像一個口齒伶俐的人面對攝影機就不會說話的道理一樣,一個平時思想很活躍的人拿起筆也不知道寫什麼了。
要解決這個問題,父母就需要從以上所說的三個方面觀察自己的孩子:是不是對文字敏感或遲鈍,是不是只看書不思考,是不是缺少練習?
解決這三點,想要提高孩子的作文水平,其實很簡單。
推薦閱讀:
※語文作文結尾50例精選,我必看!
※如何評價2017全國一卷的作文?
※有沒有哪部小說,作者以第三人稱在其中出現?
※榮耀變農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