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了又摔了,曹德旺真的投資失敗了?
作者:Tony,一名剛剛從坑裡爬出來的材料創業者。
繼「跑了」之後,「玻璃大王」曹德旺這幾天又在美國迎來風波:
在美國福耀工廠的兩名被解僱的前副經理起訴曹德旺,11名工人給聯邦安全與衛生署寫聯名信反映福耀工廠的安全問題和制度問題,有工會挑唆工人集體罷工等等,甚至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有的美國工人這麼抱怨:福耀工廠讓我肺活量變小。
(圖片來源於網路)
Excuse me?要是中國製造業工人聽到這句話可能會氣笑了,這也能算個不滿的理由?然而在美國的企業與勞工關係的語境下就是這樣的,美國的人工成本高到中國老闆們不太理解的地步,因為他們不僅僅是「工資」,更多的是各種「權益」。
在美國碰一鼻子灰是必然的
中國早期的製造工廠多是高耗能的「血汗工廠」,工人權益這一說法在企業家眼裡只是基本合同+政府政策,至於工人規模化罷工,似乎在中國屬於隕石事件。而習慣了中國的這一套先制度後協商的勞工問題處理方式,曹德旺在美國碰一鼻子灰是必然的。
(圖片來源於網路)事實上,隨著海外投資越來越多,中國投資者在因海外監管及用工制度等因素而使得項目受到影響的情況也有許多。如早在2014年,就有一個名叫金龍的中國銅管製造公司因用工制度而受挫:開廠前,它也像福耀一樣受到了熱烈歡迎,因為它投資了1億多美元,有望為當地創造300個工作機會。但到該年年底,工人們抱怨安全措施鬆懈,工資低,以微弱多數同意組織工會。
福耀、金龍遭遇勞工本地化困境,應該反思自己,企業對外投資前期的調研工作是如何籌備的?本地化勞工環境及監管問題難道不是任何海外建企過程必備的調研內容么?中國企業是不是習慣了先政府後工人的關係模式,到了更有工人議價權的美國突然不適應了,是不是該反思中國企業對待工人的「家長思維」了?
曹德旺投資失敗了?
曹德旺剛剛去美國投資建廠時,輿論一窩蜂的說曹德旺「跑了」?曹德旺遇到勞工問題,媒體又話鋒一轉,一窩蜂的說曹德旺在美國「痛不欲生」。這是典型的迎合讀者情緒報道新聞,似乎恨不得幸災樂禍的把這個標題寫出來:讓你去美國投資建廠,活該不?
當然,我們不能片面聽信媒體的報道,認為曹德旺就是投資失敗了。
(圖片來源於網路)
在中國的大環境里,當企業達到一定體量時,就會尋找新的突破點以規模化升級發展。這時候,海外投資成了一個非常好的途徑。曹德旺赴美建廠本就是企業一次正常的海外投資行為,存在客觀市場正常的風險與回報期待。
曹德旺是中國民營企業走出去的早期代表,不管過去他對於中美稅務問題的一些觀點,還是現在他在美國用工方面的困惑和煩惱,都是中國民營企業家往外走的過程當中必然的經歷。
畢竟,中國企業走出去的太少了,要允許他們試錯,不必嘲諷也不必吹捧,無論是失敗也好成功也罷,對事不關己煽風點火的圍觀者來說根本毫無意義,但對尚處於全球化摸索過程中的對外企業而言,就是寶貴的本地化經營經驗,對中國企業對照參考自己的優勢與反思自己的問題都有莫大實戰案例的參考價值。
(圖片來源於視覺中國)
技術導向的高新製造是未來
當然,在我看來,用工問題只是曹德旺海外發展的一個短期的經營問題,更關鍵的是長期的企業競爭能力問題。
曹德旺當初接受採訪時說美國建廠綜合成本低,主要是稅費、工業用地等成本低,但不知道曹老闆是沒做好調研工作還是另有隱情,如果美國製造業稅費低、用地成本低、人工成本還能低,美國怎麼能產業空心化,特朗普幹嘛天天喊著振興美國製造業?全球企業家還不拚命跑去美國建廠?
製造業發展到今天,已經沒有一個國家的環境,能讓高利潤技術製造產業和基礎高耗能製造產業全都能生存了。
製造業企業經營是一筆很大很複雜的賬單,人力、物流、土地、原材料、政策成本都有,曹老闆看到的是中國政策成本和土地成本高,但美國的環境成本與人力成本未必更低。其實不僅是美國,日本韓國都有這樣的問題。
全球製造業發展已經進入轉型創新期,「曹德旺們」就算理清了美國的人工成本問題,也只是暫時緩解企業運營的問題而已。協調了企業家利益與勞工利益的利益分配機制問題,根本不能解決行業利潤率的問題。解決了人工問題,那環境標準問題呢?錢能買來么?生產率問題呢?美國工人可不吃國內加班那一套,如何保證固定生產時間內的高生產率?這還是一個長期的企業競爭能力問題。
(圖片來源於視覺中國)
本世紀由歐美國家到中國的生產轉移紅利,讓中國企業家嘗到了甜頭,當東南亞與非洲接受中國生產轉移紅利時,我們自己的技術創新升級步伐卻沒有趕上歐美,這才是曹德旺們試圖前往歐美尋找機遇的宏觀原因。
縱觀全球製造業,歐美基礎製造的衰退尚未結束,高端製造在歐美亞的競爭如火如荼,富士康已經開始大面積裝備機器人,AI正瘋狂發展試圖取代大部分人工製造崗位,未來的人力成本將無限趨近於0。
也許再過幾十年,曹德旺們要考慮就不再是中美人力成本與稅費高低的問題了,未來能在任何一個國家都能形成長期競爭力的,是技術的發展應用、是企業家的創新,是面向未來的智造形式,是高技術含量下的高利潤生產模式,這些是中國企業在解決海外投資本地化問題之後,更應該用心思考的事情。
就像老話說的一樣:牢騷太盛防腸斷,風物長宜放眼量。
END
共響君微信:AryaQ_Q、gongxiang22,
投稿郵箱:airlabpublic@airlab.cc
歡迎勾搭騷擾來調戲!
aHR0cDovL3dlaXhpbi5xcS5jb20vci8xenNjQkpYRVZjZ3FyZEZuOTI3Rg== (二維碼自動識別)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