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那些講不出口的話——讀《親愛的安德烈》

龍應台的書,只看過《大江大海1949》,當時覺得作者面對那麼多歷史資料,卻能做到剪裁得當、條理清晰,功力可見一斑。而且其文筆時而辛辣酣暢,時而細膩柔情,感性理性,收放自如。

《親愛的安德烈》卻讓我看到龍應台更加感性的一面,因為這本小書是她和她大兒子的通信集,在這本書里,她不是作家,不是學者,不是政客,只是一位普普通通的母親。

突然發現兒子長大了,變得陌生了,也許是每個母親的夢魘,即使強硬如龍應台,也不例外: 「我走近他,他退後;我要跟他談天,他說,談什麼?我企求地追問,他說,我不是你可愛的安安了,我是我。我想和他說話,但是一開口,發現,即使他願意,我也不知說什麼好,因為,十八歲的兒子,已經是一個我不認識的人。」

曾經最親密的人,卻變為僅有血緣關係的陌生人,這不是不可怕的。

不過,只要開始行動,一切都不晚,所以龍應台和兒子商量以通信的方式試著互相了解。

通信,是個非常妙的辦法。

它可以讓你傾吐心聲而不必難為情——面對面地表達自己內心總是很奇怪,母子之間尤其如此。

而且,很多話也許放在平時是講不出口的,寫信卻大大拓展了話題空間。

人生,理想,道德,個人感悟,幾乎什麼都可以談。

作為一個年輕人該有的社會責任、人文關懷,對於一些已經熟視無睹的社會現象要怎麼理解,如何從歷史大背景去理解它們,而不是一味地反感或敵視,什麼叫做好工作……

話題看似漫無邊際,母子卻藉此閑聊越走越近,這一方面是處處陪著小心的母親努力的結果,更是因為這些話題圍繞的,都是可以直擊人內心深處的東西——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

是的,這本書討論的都是些我們平時不屑談或者說有意迴避的話題。我們三觀皆正,卻奇怪地排斥討論此類話題。也許是因為過了夸夸其談的年紀,也許是因為在當今這個結果導向的時代,此類話題都不過是空話廢話。

年紀越大越開始明白,有時候,人並不一定要學什麼新道理,那些樸實的道理其實一直都在我們心裡。只不過在成長的路上,我們與它們漸行漸遠:或者對這些東西漠不關心,或者瞧不起。

也許我們需要的,只不過是一些善意的提醒,這些提醒可能來自古板的父母,也可能來自一本「新」書。明白了這個道理,每次看見這些很土氣或理想化的書,就開始變得有耐心。

一個孩子自我感想的傾述,一個母親的細心點撥,也是對我自己的一次提醒。

一本讓人思考和感動的小書。


推薦閱讀:

《如果有妹妹就好了》:可怖的人物先導
娛樂小說短評:槍城130本推薦與優秀讀者來稿(第2期)
大家感覺《楊戩人生長恨水長東》這本書怎麼樣?
讀書是為了高興,不是為了高逼格

TAG:原创 | 书籍评价 | 情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