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親給女兒的三個禮物

以下故事和內文皆為原創,轉載請按須知

◎故事

鼴鼠媽媽過世了,三隻小鼴鼠天天都跟爸爸吵著:「媽媽呢?」

鼴鼠爸爸不知道該怎麼該孩子解釋,於是喬裝成鼴鼠媽媽,一人分飾兩角。

有天鼴鼠爸爸去上班,卻忘了卸掉前一晚的妝,頂著母鼴鼠的樣子,卻穿著公鼴鼠的西裝出門。

進到公司,大家都在看他,等他發現自己忘了卸妝,已經晚了。

鼴鼠爸爸的上司是頭梅花鹿,快下班的時候,他把鼴鼠爸爸叫到辦公室。

「對不起,我不是有意的。」鼴鼠爸爸跟梅花鹿解釋了一番。

梅花鹿聽完,跟鼴鼠爸爸說:「回家吧。」

「這是要開除我的意思嗎?」

「不是。我看了一下數據,今天是你的生日,所以讓你早點回家,好跟孩子一起過生日。」

鼴鼠在洗手間卸完妝,回到家換上鼴鼠媽媽的衣服。

晚上,鼴鼠爸爸給孩子讀睡前故事。

等到三隻小寶貝睡著,鼴鼠爸爸回到房間,發現枕頭底下放了一張圖畫紙,紙上畫了一個箭頭,指著床底下的位置。

鼴鼠爸爸趴到床底下,看見一個紙盒,他把紙盒打開,裡面有條領帶,以及一張生日賀卡寫著:

「生日快樂,親愛的老爸。」

◎心理

近期有一部火紅的電影,引起民眾討論,就是印度影星阿米爾汗主演的《摔角吧!爸爸》。

描述一位摔角手父親,原本寄望能有兒子繼承事業,偏偏妻子生下的是女兒。

剛開始他帶著重男輕女的觀念,對女兒沒有太大的期望,就等著她們日漸長大,有天旱其他男人共組家庭。

沒想到女兒愛上摔角,父親也逐漸打破自己過去男女有別的刻板觀念,好比只有男人才適合摔角,女人就該嫁人。

他真正的從家中國王的角色退下來,成為女兒的教練、盾牌和幫助女兒邁向個人理想的推手。

這是整部細引人討論的一的點:「父親和女兒之間的理想關係」是什麼。

現代,一位父親的角色,隨著心理諮詢與相關學科的研究成果,有一些清晰的成果,可供困擾於不知該怎麼和女兒相處的父親參考。

§窮養兒、富養女?更重要的是性別平等

男孩兒和女孩兒確實有所不同,這個不同包括生理結構等。

但這不表示因為有些先天的差異,孩子就必定要服從某種社會形象,因為社會的性別形象可能是刻板的,會壓抑孩子個人成長的發展。

父親是女兒認識異性的第一個模板,研究顯示,影響女兒擇偶觀的要素之一,就是父親的形象。

社會學家告訴我們,我們經常帶著一副主觀的眼鏡看世界,卻誤以為客觀,這就是所謂「熟悉化」。

好比認為「男主外,女主內」的觀念就是必然的,就是因為過份熟悉,失去反思這當中存在不合理的可能性。

譬如如果一個父親堅信女性不適合讀理工科,就可能將這個刻板觀念灌輸給孩子,造成女兒真的以為自己不適合讀理工科系。

進而,這個觀念會隨著女兒對這種刻板印象的耳濡目染,延伸到自己未來的家庭。

如果父親認為家裡就該是女孩子洗碗、做家事,就可能造成家裡的角色扮演,女兒看見父親吃飯之後翹著二郎腿看電視。

等到女兒自己成家,她可能就會繼續默默的扮演這樣的角色,沒有察覺到自己和丈夫之間的不對等。讓女兒遭受家庭中的軟暴力、冷暴力卻不知保護自己。

所以當父親的功課之一,就是要學習戴上「去熟悉化」(defamiliarization)的眼鏡,開始對性別差異與平等的課題敏感一些,思考當中是否有不合理之處。

尤其從現實面說,國內還是屬於重男輕女的環境,男性更容易得到特權而不自知。

所以當面對性別平等議題,父親的自覺會成為孩子的借鏡,而孩子會帶著父親傳承的觀念,影響他們對配偶的挑選,家庭的建立。

§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女兒不是爸爸前世的情人

有些父親將自身對於不同女性角色的念想,投射在女兒身上,好比有句話說「女兒是爸爸前世的情人」。

這有兩個方面,一個是依賴,一個是邊界感,兩者互為父女關係的表裡。

如心理學家納皮爾(Augustus Napier)、惠特克(Carl Whitaker)在《熱鍋上的家庭:家庭問題背後的心理真相》所言,過份強調系統化的家庭,會產生「全家共生」(family-widesymbiosis)的病態依賴。

進而,過份強調依賴的父親,往往會打破與女兒之間該有的邊界。

當父親意識到女兒雖然是自己的血脈,但終究是一位異性,並且是一個獨立自主的異性。

作為父親,我們尊重她的個人隱私,不隨便進她的房間,或是翻看她的日記,也避免女兒有反感的身體接觸,都是對女兒個體的尊重。

這份尊重也使她明白自己在外該如何理解哪些是騷擾,哪些是一個女孩子該為自己伸張主權的邊界。

反之,若女兒被父親說得好像自己永遠都是男性眼中的弱者,永遠都得依賴父親保護才能生活,可能會造成過度依賴,但這個依賴其實是雙方的,父親害怕失去女兒,女兒害怕失去父親。

於是女兒在邊界被侵犯,內心不舒服的時候仍不敢向父親表達真實想法,以避免父女關係的破裂。

換言之,就算女兒真是前世的情人,這輩子也是另一個個體,跟上輩子沒關係。就像沒聽說分手後,前任還受你管轄,同個道理。

§三角關係與缺位的父親

夫妻關係是家庭幸福的首要影響因素之一,當夫妻之間關係好,對整個家庭呈現正面影響。

相反地,有時家庭關係的問題,來自夫妻關係的不和諧。

更廣來看,夫妻之間的問題,往往會使孩子捲入其中。同樣的,母子或父子之間的問題,也會使伴侶捲入其中。

三者中可能出現替罪羊,或是如卡普曼所說的有「受害者」,必有「加害者」,且往往會有「拯救者」,三個角色相愛相殺,逐漸擴大一個家庭的不和諧。

好比一個家庭中,父親過份關心女兒,忽視妻子,就像前段說的把女兒當成前世的情人轉世,可能造成妻子的忌妒。

妻子若是無法保持心理平衡,和丈夫溝通。同時陷入矛盾,認為吃女兒的醋,有失母親的角色,轉以其他方式發泄,好比對女兒特別挑剔,無法直率的去愛女兒。

台灣作家平路,曾自述幼年無法理解母親為什麼不愛自己,直到父親去世,母親才意外吐實說平路是幫傭的孩子。

某些家庭,父親在與女兒的關係上,就像隱形人。

但是當父親缺位,母親可能就會成為父親的替代者。

若她不知道該怎麼扮演父親,於是就以刻板印象中,社會提供的父親形象去教育孩子,變成一個比沙文更沙文的父親。

因此父親在家庭中堅守父親的角色,就像《摔角吧!爸爸》中阿米爾汗之餘女兒的角色:

他做好自己該做的,不逾越自己的權力,但也絕對不會為了避免衝突而隱身,讓女兒承受不必要的風吹雨打。

§結語:學會生存

現代社會的發展速度,對每個人來說都是一個重擔,必須要不斷努力的補充新知,與時俱進,才能避免被社會淘汰。

與此同時,為人父的,又必須在固有的價值體系中,逐漸向年輕人的價值體系望過去,雙方彼此尋找一個和諧共處的交會點。

但有一件事情是不變的,就是父親對女兒的愛。改變的是父親要修正對於性別、家庭等觀念,以求得對女兒最大的幸福考慮。

這個幸福不是以父親的幸福為前提,不該由父親獨斷的去做決定,為了避免女兒受任何一點傷,讓她失去翱翔天際的機會。

女兒的人生,是屬於她的,她擁有與父親不同的天賦,有權力開創屬於自己的人生。

如《摔角吧!爸爸》中的女兒,她們選擇摔角不是因為爸爸要她們這樣做,而是因為她們真的喜歡。

推薦閱讀:

高曉松這樣追求詩和遠方的男人是不是女兒的好爸爸?
常被家長打罵的孩子會有心理扭曲嗎?
遇到一個孩子氣,很難體諒你,老往你傷口撒鹽的老爸,該怎麼辦?
作為女兒如何與好吃懶做傲慢自大的父親相處?
有個愛吹牛逼又無能的爸到底該怎麼辦?

TAG:父女关系 | 家庭教育 | 心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