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野蠻生長」到「一地雞毛」:無牌機構的現金貸業務或大限將至
「一地雞毛」,江南憤青用這四個字形容當下野蠻生長的現金貸的未來。
在2016年,以現金貸為主流的消費金融超越P2P,從風投處募集的資金占整個金融業融資額的7成。2017年Q1,消費金融更是成為金融行業融資次數唯一正增長的細分業態。在消費金融公司,現金貸業務佔據主流,如宜人貸、二三四五、信而富。資本催熱的現金貸業務,很快遭遇了強監管政策,面臨銀行業金融機構批量且低利率的資金競爭,其合規性和盈利空間均遭質疑,未來前景堪憂。
強監管風暴
今年4月,銀監會下發《中國銀監會關於銀行業風險防控工作的指導意見》,標誌著現金貸無監管套利的紅利期結束,市場進入強監管狀態。這份文件提出,現金貸機構「應依法合規開展業務,確保出借人資金來源合法,禁止欺詐、虛假宣傳。嚴格執行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間借貸利率的有關規定,不得違法高利放貸及暴力催收」。
隨後,《關於開展「現金貸」業務活動清理整頓工作的通知》出台,主要針對以下四點:一是平台利率畸高,年化利率超36%;二是實際放款金額與借款合同金額不符;三是無抵押,期限短;四是依靠暴利覆蓋風險,暴力催收。
在出台了一些政策後,銀監會表明上沒有採取針對現金貸平台的清理整頓措施,所以對現金貸平台的影響,似乎並不明朗。實際上,非銀消費金融機構的現金貸業務,受到強監管政策影響非常大,同時遭遇到銀行業金融機構的正面迎擊,未來生存空間或將被壓縮。
正規軍進場
現金貸,主要是指小額現金貸款,通常無抵押、無擔保且用途不明確,借還款方式靈活,實時審批、快速到賬。長久以來,銀行信用卡提供了此一服務。
由於信用卡覆蓋人群有限,非持牌消費金融機構以「普惠金融」的名義為無法從銀行業金融機構獲得貸款的人提供服務。其中一個典型案例是校園市場。
2011年,銀監會出台政策,基本讓銀行基本上退出校園市場;近幾年,層出不窮的現金貸機構在高校攻城略地,在自殺和「裸貸」事件後被動地開始退出;近幾個月,銀行業金融機構宣布相應號召,重回校園,提供低利率的貸款服務……在這種你進我退的遊戲中,銀監會的政策起到了決定作用。
國內某擁有網路小貸牌照的現金貸平台人士告訴第一消費金融,近段時間的強監管,對線上現金貸平台的影響主要不在資金,而是利率。銀行介入市場,會讓市場成為紅海。
監管層去槓桿,嚴查銀行資金去向,根據小貸註冊資金審核放款規模,限制信託通道業務,規範資產證券化業務,最終目的或許是希望讓銀行業金融機構直接放款。
當前非持牌現金貸機構的資金,經過了多層中介加價,到借款人手中成本較高。金融牌照衍生出來的牌照套利,讓槓桿居高不下,導致資金在金融體系空轉。並且,最終錢由非持牌現金貸機構放出去,資金提供方很難把控風險。
「騰訊金融雲現在給城商行、農商行佈道,助力其完善IT系統,風控系統。政策調控下,同業難做,套利受限,委外受限,去槓桿化,雖然導致現階段錢貴了,但長期而言錢會便宜,賺錢會辛苦,銀行尤其是城商、農商行必須做好迎接互聯網業務的準備,為互聯網用戶提供貸款,自己可以實時審核用戶資質。」騰訊金融雲蔣志剛告訴第一消費金融,「以後銀行直貸,可以賺到8%以上的利息,而且風險也可控,比同業4-5%多兩倍或者更多利潤。」
超20%的資金成本
4月開啟的強監管,導致銀行收縮同業業務,放貸收緊。相應的結果是,現金貸機構可用於放貸的資金減少。
據第一消費金融從業內人士處了解,目前二三線城市,現金貸業務每月還有10%左右的增長。被市場催生的借貸需求依然高企,而現金貸公司為了匹配市場需求,只能不斷接受成本越來越高的資金,目前部分P2P資金方如有利網、團貸網要求現金貸機構付出的資金成本已經高於20%。
市場上一些偏短期借貸的現金貸機構,利率明顯畸高,放款速度驚人,貸後被媒體頻頻曝光暴力催收,不良率持續升高,已經形成一定社會負面影響。此勢頭若不加遏制,可能會拖累最終的放款方銀行業金融機構,釀成系統性風險。
江南憤青有言論認為,有的機構續貸率高,但也許裡面有問題,因為逾期率和續貸率可能直接掛鉤。如果市場調研發現,逾期予以續貸則逾期率不高,而逾期不予續貸則逾期率就高,說明是借新還舊的龐氏騙局。
第一消費金融認為,強監管的政策,讓銀行業金融機構和互聯網流量巨頭會在未來進場收割中小現金貸機構,清理掉一批合規性差的平台,才能讓普惠金融的光芒真正普照神州。
推薦閱讀:
※三和大神不相信眼淚,把網貸口子擼到廢 | 清流特寫
※23家消費金融公司20家都是銀行系,卻難逃獲客渠道桎梏
※消費金融,為何欺詐高發不止?
TAG:消费金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