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工大研究團隊:利用社交媒體分析艾滋病人群日常生活狀態

  哈爾濱工業大學社會網路與數據挖掘聯合實驗室以微博用戶中疑似HIV/AIDS患者為樣本,全球首推利用社交媒體數據對艾滋病人群日常生活狀態分析的研究。此前,實驗室與知微數據合作,通過機器學習等演算法識別出微博上的抑鬱人群。來自澳大利亞國立大學心理健康中心韓瑾博士和哈爾濱工業大學田憲允博士等人研究發現,在663個疑似艾滋病患者微博賬號樣本中,男性佔比99.1%,性取向為同性戀的佔比90.8%。

  研究發現,疑似艾滋患者社交媒體帳號匿名比例較高,633個樣本中,僅有1人進行了實名認證。但在社交帳號個人簡介中,大部分人提及了「艾滋」相關信息,「確診」、「上藥」、「陽性」、「感染」等詞出現頻次較高。被633個樣本關注100次以上的意見領袖,也多是疑似艾滋患者,另有醫生、志願者等。

  跟一般用戶相比,疑似HIV/AIDS患者擁有更多的粉絲數和關注數,但是發布的微博卻很少,這表明他們的自我表達意願可能較低。與此同時,對這部分用戶所發微博的內容的分析顯示,約有一半的微博都帶有強烈的情感,表達了他們對人生的思考,以及對愛情、親情和家人的看法;同時約有40%的微博是關於他們日常生活與艾滋病知識的分享,約有10%的微博表達了這個群體對於他人幫助的尋求,包括向別人借葯和尋求醫療知識救助,有些是想找個戀人互相扶持。這恰恰說明他們的情感需求十分強烈。

  從地域分布圖上看,這部分用戶更多地分布在中國的西南和西北兩大艾滋感染區,另外在北方地區的北京、遼寧等地也有著較高的艾滋流行率。這種地理分布格局與以前在中國HIV/AIDS患者的MSM研究相似。

  作為社會的弱勢群體及易受歧視人群,疑似艾滋患者社交媒體帳號群落內聯繫十分緊密,抱團現象明顯。633個樣本中,僅有7人與其它626個帳號無關注或被關注關係。 626人關係網路的平均距離為2.15,每個用戶只需要通過2人作為中轉,就可以與該網路中的任意一個用戶產生聯繫。

  社交媒體提供了一個匿名的環境來生成、分享和接受信息,而使用者不會受到污名。微博正作為這樣一種網路平台,給了艾滋病群體一個相互交流和支持的機會,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這個群體的社會支持的缺乏,滿足了他們情感傾訴、情緒發泄的慾望。社交網站遇到的性伴侶數量與性風險行為增加有關,有關部門應重視針對社交媒體艾滋病毒/艾滋病感染者的安全性教育。

  來自哈爾濱工業大學社會網路與數據挖掘聯合實驗室的於光教授指出,這是全球第一個利用社交媒體進行艾滋病人群日常生活狀態分析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科研價值。跟現實生活中艾滋病患者對自己身份的諱莫如深不同,在社交媒體上的一些艾滋病用戶會主動地表明自己的身份,這充分說明他們在日常生活中收到的來自親人和朋友的社會關懷的不足。此項研究通過分析這些人群的生活狀態和行為規律,將為國家相關部門提供建立在線艾滋病管理政策的科學依據,從而在線為艾滋病患者提供有效的幫助和社會支持。


推薦閱讀:

如何評價里約奧運會孫楊1500米未進決賽遭噴?
在qq空間發說說的頻率多少才合適?
知乎有真實用戶嗎?
我很想知道網路。如:淺網<暗網<影網<馬里亞納網。有人一一解釋下嗎?求深層的講解。
如何看待現在的快手主播?

TAG:艾滋病 | 社交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