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的愛,我必須接受嗎

父母訓斥子女常說:「你這麼做,對得起我們嗎?」。這句話,在家長中很流行。從小到大,沒有聽過這句話的人,一定是幸運的。我的意思不是你有幸躲過了一次訓斥,而是你有幸出生在一個自由平等的家庭。

我們從小在愛的包裹中長大,父母說「不可以玩泥巴,會生病的!」,這是對我們的愛護;「要多吃蔬菜,才能長的高。」,還說「不要爬樹,不要亂跑,摔倒了怎麼辦」,這都是父母對子女愛的表現,但是作為兒女,當我們聽到這些「愛的囑咐」時,為何往往開心不起來?

隨著我們長大,愛的囑咐有了變化,父母說「聽老師的話,做一名好學生」,「不要再玩電腦了,不好好學習以後就會沒出息!」,「周末去上補習班、英語班、鋼琴班,要打好基礎。」。而且除了言語上的愛,還加上了行為上的愛,比如「媽媽每天早起為你做營養的早餐,到學校要努力學習。」,「爸爸給你請了最好的家教,年級第一非你莫屬!」,更有父母放棄了自己的生活,在子女校外租房陪讀;在考試期間,父母還要不辭勞苦,不遠數公里為孩子送來愛心午餐。可是為何,父母的愛越來越多,我們卻越來越覺得喘不過氣來?

我們長大了,本該是父母享受生活的時候,但父母的愛卻有增無減。父母說「爸媽為你相中了一個姑娘(小伙),抽空去見一見吧!」,「趕緊要個孩子吧,趁媽媽身體還行,可以幫你帶。」,等有了自己的小寶寶,父母的愛又增加了一份,「孩子該喝水啦!該把尿啦!」,「不要讓孩子在地上爬,不衛生!」,「誰敢欺負我家孩子,就找他家大人去!」。

父母的愛就這樣無窮無盡的施予,我們本應是幸福美好的,可為何我們和父母的溝通越來越少,對父母的笑容越來越少。也許我們會慢慢發現,在父母「愛的包裹」下,自己的內心越來越模糊,以至於逐漸地迷失在「愛」的迷霧中。

當我們意識到這個問題,採取與「愛的囑咐」相反的行動時,我們就會面臨一個人生的難題,「這樣做,對得起父母嗎?」,接著會出現第二個人生難題,「我究竟為誰活著?」。如果我們解不了這個題,就可能迷失在愧疚中,被迫繼續接受父母的「愛」,然後進入一種逃不出的循環。

《摔跤吧,爸爸》中的Geeta和Babita在參加好友婚禮時,得到了第一題的答案。因此,兩人理解並接受了爸爸的愛,從而走出一個成功的人生。如果她們沒有得到答案,而被迫的接受爸爸的「愛」,那麼她們人生的希望會在對爸爸的反抗中泯滅。

也許有人認為,姐妹二人是幸運的,是因為媽媽自作主張讓她們去參加婚禮,從而得到了答案。言外之意就是,如果沒有去參加婚禮,她們的一生就可能被父親蠻橫的愛給毀了。我認為這與幸運無關,無論有沒有婚禮的橋段,姐妹倆都會認同並接受爸爸的愛,第一題遲早會有答案,這是因為爸爸的愛是無私的愛、真正的愛、太陽般的愛。

有人可能會認為父親是為了讓孩子替自己實現夢想,這樣的愛出於自私。我不否認這是父親的初衷,可是,當父親要讓女兒強大到可以自己選擇丈夫的時候;當遭受妻子質疑,父親請求給他一年的時間的時候;當主辦方不允許參賽,父親不顧身份去與人爭執的時候;當生活窘困,他不惜拋下臉面去求助經濟支援的時候;當孩子要被開除,父親求著校方把孩子留下來的時候;當父親不顧曾經的冠軍臉面,頂住所有的嘲笑和鄙視,也要幫孩子獲得更多的機會的時候,哪裡還有自私的樣子,只有太陽一般偉大的父愛。

當姐妹倆得到第一題答案,第二題就迎刃而解,答案很簡單,為了改變自己的命運而活著。然而回過頭來,我們自己的問題卻還沒有答案。之所以如此艱難,是因為我們在長期接受父母各種「愛」的同時,喪失了為自己做決定的能力。

究其根本,影片中父親的愛是為女兒創造一種人生的選擇,而以上我們接受的「愛」大多是父母替我們作出的決定,並且這種「愛」常常是需要回報的。所以,當我們接受這種「愛」的時候,要麼立刻付出自由的代價,要麼從此就要背負這個「愛的包袱」生活下去。這就是我們「開心不起來」和感到「越來越沉重」的原因。

但是面對這樣的愛,有多少孩子可以自由的選擇?用這樣的愛培養出來的孩子,真的是為人父母的初衷嗎?不僅如此,還要給孩子的孩子也施予同樣的「愛」,真的讓人心痛。

《白鹿原》里的白孝文就是鮮活的例子,作為白族長的長子,如同皇太子一般對長輩、禮法言聽計從,在我看來他的頭上有一把禮義廉恥之刀,一旦觸犯了孝和禮,這把刀就會落下來。所以白靈說從小都不喜歡大哥,因為大哥從來沒有開心過。白孝文就是這樣被迫的接受父母的「愛」,他的人性被父親和禮義廉恥壓抑住了,心裡的感情不敢表達,倫理道德束縛嚴重,由於沒有真正的愛的支撐,人格上一旦有了缺口就會急劇墮落,在有了權力之後,白孝文人性的陰暗面失去了控制,所以才造成了更大的危害。

反觀白靈,和大哥一樣面對著同樣的「愛」,卻沒有像大哥一樣無條件的接受。從反抗「裹足」就看出白靈的一身傲骨和不向命運低頭的精神,正是因為她的倔強和禮法上的暫時妥協,讓白靈擁有了和大哥完全不同的人生。白靈經過和封建禮教多次的抗爭,形成了自己獨立的人格,對所有人都不齒的田小娥,白靈也不會另眼相看,只會報以同情,覺得她是受壓迫的一類人,要幫助他們起來作鬥爭。當大哥被父親執族法之時,白靈也是毅然站起來反抗一直敬愛的父親,認為大哥從小就不快樂,都是被四書五經給戕害的,現在的他才是真正的他。

白孝文和白靈面對同樣的「愛」,卻有了不同的人生,就是因為白靈有了人生難題的答案,而孝文沒有,所以孝文只能在迷茫中像行屍走肉一般走完一生。

因此,對我們個人來說,擁有什麼樣的愛並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能不能看清自己的心,我們到底想要什麼樣的人生?當我們堅信自己的選擇是正確時,不妨跟父母用心的談一談,去說服父母放棄他們的「愛的決定」。像《三傻》里的法罕一樣,為自己的命運作一次抗爭。

對父母而言,您對孩子的愛,可能會影響孩子的一生。在當代提倡自由平等的社會環境下,當父母對子女施予愛的時候,請父母放下自己的私心、目的心、功利心、虛榮心,多一點耐心,試著從孩子的角度感受一下,您的愛是否是孩子所需要的,您的愛是否傷害了孩子;當您和孩子意見不同時,不妨暫且放下父母的身份,以平等的姿態融入到孩子的思想中切身體會一下。這樣做也許您會發現,您的孩子也不是那麼笨,也並非無理取鬧,還會有些小驚喜呢!

如果父母能效仿「明白四達,能勿以知乎」的境界,能夠做到把沒有分別心的愛施予給孩子生命中的每個角落,同時不求回報,不對孩子的生活軌跡作無端的干預,那麼您的教育就是聖人的教育,您的孩子一定能夠成為一個不凡的人。

這就是「生之畜之,生而不有,長而不宰,是謂玄德。」。


推薦閱讀:

父母為什麼那麼愛嘮叨!
被家人保護得太多不吃不了苦比一般孩子難面對現實的社會,太依賴他人,是否也是家庭教育存在的缺陷 ?
選擇好的教育還是選擇家庭團聚?
如果朋友帶孩子來你家玩,他的孩子很喜歡你孩子的玩具,那這個時候要怎麼做?

TAG:儿童教育 | 家庭教育 | 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