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如何減緩衰老,我們做了一點微小的工作
大家還記得嗎?我們就是那個發現膳食糖負荷過重可能使人進入糖尿病前期的研究組,四川大學華西公共衛生學院成果教授課題組。
nn作為一個身處公共衛生學院的營養流行病學研究組,我們的目標永遠都是星辰大海……哦不,健康中國。
nn最近,我們又挖了一個新坑:人人都想長生不老,但是怎樣才能減緩衰老呢?
———***———
nn我們都知道,人體是由數百億個細胞組成的複雜而統一的整體。要想研究人體作為整體的衰老,那麼我們也許可以先看看幹些什麼事會影響細胞本身的衰老。
nn前面已經有科學家同行發現了:有一個叫做「端粒」的東西,可能和細胞衰老密切相關。細胞一次次複製之後,端粒的長度也不斷縮短;當端粒長度用盡時,細胞本身……也就快「差不多」了。因此,端粒可以作為一個細胞「衰老程度」的指標[1]。
nn導致「端粒」這個東西縮短加速或減緩的原因是多種多樣的,其中有兩個最關鍵的決定因素,一個叫「氧化應激壓力」,另一個叫做「炎症」[2-3]。不巧的是,我們唐僧……不,我們科學家經常反覆在你們耳朵邊上嘮叨的靜坐、體力活動、膳食,都有可能影響這兩個因素哦[4-5]。
nn
那麼,靜坐、體力活動、膳食的情況,有可能影響端粒的縮短嗎?我們很好奇。
———***———
nn於是,我們對約600名年齡介於20至70歲之間的成都市居民進行了調查。我們詢問了他們靜態生活方式(包括看電視/影碟、使用電腦/平板/遊戲機及使用手機時間等)、體力活動和膳食攝入的情況等信息,並且測量了身高、體重等可能的混雜因素,這樣收集起來信息就可以做數據分析啦。
nn當然,我們的這些調查對象的血液白細胞的端粒長度也是要測定的。為了研究結果的準確性,我們選擇了端粒長度測定方法中耗費時間和資金更多、但結果相對更準確的「金標準」方法:DNA印跡法(Southern Blot based terminalnrestriction fragments)。
nn通過使用多元線性回歸模型進行統計分析,我們的第一項研究發現,在排除性別、年齡、吸煙、壓力和體脂百分比可能造成的混雜影響後,調查對象看電視的時長與端粒的長度呈顯著負相關;而且,繼續排除體力活動和能量攝入可能帶來的混雜影響後,這樣的相關關係依然存在。具體地說,是每天看電視的時長增加1小時,相應地端粒長度就可能減少約72個鹼基對。
nn
如果按照端粒自然情況下每年縮短40-60個鹼基對的速度來計算,這相當於細胞的生物學年齡「老」了約1~2歲。
nn另外,通過使用主成分分析法,我們的第二項研究則發現,膳食模式也確實會影響端粒長度。具體到我們的發現,如果你是女性,並且你吃蔬菜、水果、全穀物等更多,那麼你的端粒長度可能會比別人更長。此外,我們的第二項研究還對炎性因子和超重肥胖在這個關係中扮演的具體角色進行了討論。
———***———
nn第一項研究的結果,已經被公共衛生學領域知名專業SCI期刊《American Journal of Public Health》接收,即將發表[6];第二項研究的結果,則已經發表在營養學領域知名專業SCI期刊《Clinical Nutrition》[7]上啦。
nn但是,有一點需要注意,雖然這些結果很有意思,也受到了專業內知名SCI雜誌的認可,但我們必須承認的是,人體衰老的速度不僅受到我們所發現的靜坐、體力活動和膳食因素的影響,還明顯被基因影響[8]。
nn
也就是說,有些人生下來確實就能比別人更「耐折騰」。同樣是天天好吃懶做不運動,這些人就是比別人老得更慢。
nn所以,我們只是為解決「如何延緩衰老」這個問題,做了一點微小的工作。
nn非常抱歉,即使人類目前對如何延緩衰老仍然所知不多,但是嚴謹來說,我們的這項添磚加瓦的小發現,確實離實錘還遠。
nn不過,如果把人生比作與老天玩牌,那麼基因就像是你的起手牌,生活方式則像是打牌的方法。雖然起手牌可能很爛,但如果牌技很好,則仍然有可能打得和牌好的人一樣好。
nn
而我們科學家在這裡所做的,就是以我們畢生之所學,不懈努力,不斷探索什麼打法是好的,什麼打法是壞的,最終幫助全人類打好甚至打贏這場牌局。
nn未來仍然很長,我們還在努力。
參考文獻:
[1] Sanders J L, Newman A B. Telomere length in epidemiology: a biomarker of aging, age-related disease, both, or neither?[J]. Epidemiologic reviews, 2013.
[2] Effros R B. Telomere/telomerase dynamics within the human immune system: effect of chronic infection and stress[J]. Experimental gerontology, 2011, 46(2): 135-140.
[3] Houben J M J, Moonen H J J, van Schooten F J, et al. Telomere length assessment: biomarker of chronic oxidative stress?[J]. Free Radical Biology and Medicine, 2008, 44(3): 235-246.
[4] Freitas-Simoes T M, Ros E, Sala-Vila A. Nutrients, foods, dietary patterns and telomere length: Update of epidemiological studies and randomized trials[J]. Metabolism, 2016, 65(4): 406-415.
[5] Nimmo M A, Leggate M, Viana J L, et al. The effect of physical activity on mediators of inflammation[J]. Diabetes, Obesity and Metabolism, 2013, 15(s3): 51-60.
[6] Hong-mei Xue, Qian-qian Liu, Guo Tian, et al. Television Watching and Telomere Length Among Southwest Chinese Adults[J]. American Journal of Public Health, 2017, in press. (DOI: 10.2105/AJPH.2017.303879)
由於本研究尚處於剛被接收、等待刊出的狀態,因此暫時無法添加鏈接。一旦刊出,將在此處更新。
[7] Gong Y, Tian G, Xue H, et al. Higher adherence to the 『vegetable-rich』dietary pattern is related to longer telomere length in women[J]. Clinical Nutrition, 2017. 已經是可以直接點擊的鏈接了,歡迎各位同行引用!
[8] Salama R, Sadaie M, Hoare M, et al. Cellular senescence and its effector programs[J]. Genes & development, 2014, 28(2): 99-114.
ps:感謝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爸爸給我們的科研經費!沒有你們的大力支持就沒有我們的科學研究!90度鞠躬!
pps:感謝各位觀眾老爺點贊捧場!
推薦閱讀:
※同樣年齡,為什麼別人顯得比我年輕!如何有效的延緩衰老?
※人是「突然變老」還是「慢慢變老」的?
※月詠小萌為什麼不會衰老?
※什麼事情讓你覺得自己又變年輕了?
※抗老,先做好這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