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師說|視覺+思辨+邏輯,vivianna教你get服裝設計作品集新技能~
=========================================================================
關於vivianna
2007年於新加坡ACS國際學校就讀IB課程。
碩士畢業於倫敦時裝學院LCF Fashion Design and Technology, Menswear專業。
畢業後曾在義大利奢侈品牌GUCCI以及MaxMara的工作。
2015年擔任作品集藝術導師,其教學方式,注重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提倡獨立的思辨能力,以及開發學生的專業潛力。
vivianna老師訪談實錄Q:個人對服裝設計的理解?
V:我覺得服裝設計不僅是一個審美,也是一個媒介,從藝術家或者設計師本人的出發點,他對世界的一個看法,他個人的一些經歷,然後把這些東西總結分析了之後得出一個產品。這個東西可以是任何方向,服裝只是其中一個表現方式。
Q:個人可以教授的方面?
V:我可以教授的課程像男裝設計部分,因為是我研究生的方向。男裝設計和女裝設計不太一樣的點在於它會基於一個傳統式的男裝進行結構或者穿衣方式的開發,或者是一些特殊材質的開發,並不像女裝那樣天馬行空,會有更多的限制,我覺得在限制中還是可以找到可以發散的細節設計或者概念性的,比如說影響生活方式的一些設計方法,而不僅僅像女裝的一些設計方法, 做非常浮誇的造型,或者一些看似效果非常強烈的面料改造。
Q:其他的技能從何習得?
V:應該說是可能國外在藝術教學方面中每個專業設置內容比較豐富,我們之前在國外留學的時候,在課程內容中會有一些類似於industrial link(產業鏈),就是讓學生和一些工作室、設計師、工廠進行一個合作項目,其中除了服裝設計本身,我們也需要去完成配飾設計,以及面輔料的一些工廠製作,所以在這個過程中,可以學習到更廣的知識領域。
Q:珠寶和男裝影響不大吧?
V:其實男裝也有分兩個導向,一個是比較偏傳統的,可能只是在fit & cut(量體與裁剪)上有影響,但是也會有比較創意型的男裝,所以其實在我們學校LCF的 學習過程中發現在英國方向或者歐洲方向的男裝其實還是有非常多的挑戰以及創意的空間,老師會鼓勵我們去為整個系列設計帽子、包包、鞋子這些配飾周邊,讓整個系列看上去更加完善,去講述關於靈感的這個故事。
Q:個人的創作過程?
V:因為我個人喜歡看一些藝術展覽,也同時喜歡從生活中發現有趣的因素和靈感,所以我經常喜歡從周邊朋友的心理學出發,連接到展覽中看到的一些藝術家的看法,把這幾點連成一線,去創作自己的一個故事。
之前自己的一個項目是關於音樂的,我當時把音樂分成了三個篇章,其中三個篇章有著不一樣的旋律和不一樣的主要樂器,每個樂器製造的音效都是不一樣的,給我的畫面感也是不一樣的,我通常也會從中去建立我的靈感故事板,根據這個再提取元素,開始發展自己的時裝系列的面料改造、廓形以及結構,最後做一個綜合整理,去了解自己想完成的設計理念是什麼,跟著理念這一主旨再完成整個系列的創作。
Q:這個階段個人喜歡的設計作品?
V:這個階段,我覺得男裝非常多精緻的剪裁,以及縫製方式非常吸引我,所以我近階段的作品或者我教導學生會更加註重一些傳統男裝的手工藝製作,以及一些傳統面料的改造和創新,而不僅僅是根據自己的靈感進行天馬行空,而是加入非常多的現有的材質、結構的research(調研),在前人的發明和創新上進行更上一個台階的發展。
Q:喜歡的藝術家?
V:我個人最喜歡的是英國的一個純藝藝術家,Damien Hirst(達明·赫斯特)。他本科畢業於英國的Goldsmiths(倫敦大學金史密斯學院),這個學校主要的方向也是做純藝術,同時也開設Fashion(時尚)這個department(院系)。但是我覺得他作品是表達他對這個世界的看法,他的人生觀,他很多作品是用一些鯊魚的標本,把鯊魚的標題解剖開放在兩個很大的福爾馬林(浸泡的)箱子里,表達他對生命的一種敬畏。他之前另外一幅作品,把一個很大的玻璃箱中放了一頭死去的牛,這個箱子在一個月之後會生很多蛆、蒼蠅,血會變得顏色越來越深,從鮮紅色變成深褐色,這整個過程都是生命的一種演變過程,死亡其實也是我們生命的一部分。
所以我覺得他的一些理念和作品形式非常新穎,可以吸引到我,也給我很多作品創造靈感。因為我覺得很多藝術學類都是相通的,只是我是做服裝設計這各門類的,我覺得這只是一個藝術媒介,並不會限制我一定要從服裝的歷史、款式來推進我的服裝發展,或推進我對學生的引導,而更多我會推薦給學生的是更廣闊的,比如純藝方向、影視設計方向,甚至是動畫電影方向的作品進行參考,讓他們去得到自己的感觸。去提煉自己獨特的靈感。
Q:你的創作風格是怎樣的?有變化過嘛?
V:我的創作風格其實也一直在變,就像我之前提到的剛開始我可能比較希望做概念型的、浮誇的,但是近階段開始慢慢注重男裝的手工藝製作,包括一些面輔料原有基礎上的創新,所以我覺得自己的整個發展也是從一個理念派慢慢轉化到現實派的一個過程,而且我覺得這一點特別契合一個英國院校和美國院校的要求。因為美國院校更希望學生做出來的東西是可以賣的、可以穿的product(商品),而不是像英國,只是一些特別天馬行空的概念設計。
Q:從個人經歷談藝術留學的看法?
V:我覺得從本科階段就出國留學的經歷給我帶來非常多不一樣的體驗和經歷,因為相比較研究生階段來說會碰到很多直接從國內出去留學的孩子,他們其實在概念或者思想上會受到非常大國內教學的局限,所以我經常會聽到老師、國外院校的一些抱怨,說中國學生可能不太好去開導,因為他們有一個固向思維的狀態。我覺得比較早出去留學,對自己的靈感、概念、設計方法上有著更多的選擇,不會過多的限制自己。
Q:當初為什麼選擇英國,為什麼選擇LCF?
V:因為之前有去英國倫敦、美國紐約旅行,去當地看文化氛圍和生活環境,最後導致我去了英國倫敦就讀,因為我覺得美國非常好的一點是環境比較開放,東西都比較現代,但是他的局限性在於對於歷史、文化的忽略,紐約來說它的MoMa美術館、Metropolitan Museum(大都會美術館),他們的藝術展品非常超前、現代,但是他們比較少注重策展,整個展覽對於觀眾的理念傳達,也比較缺乏一些歷史文化元素的融入,但是我覺得英國這方面就做得比較強。因為他們從整個展覽策劃,到展品的內容,到後期的一些講座配合,還有觀眾的互動上都做得比紐約要好。因為我的靈感大多數也是參照展覽來開發的,所以我覺得選擇英國倫敦更適合自己。
另外,倫敦藝術大學下的倫敦時裝學院也是我當時申請的唯一院校,因為我當時有了解到英國方向的最有名的是中央聖馬丁以及倫時,但是中央聖馬丁可能更偏學生的實驗性,突破常規的方式,但是我覺得服裝還是一個商品類的媒介,所以可以把真正好看的設計或者自己喜歡的概念帶給使用者才是一個成功的作品,我當時相信倫時能給我提供這樣一個平台,所以我選擇了倫時。
Q:在倫時的上課體驗?
V:當時在倫敦時裝學院的導師是Darren Cabon,他從事男裝設計輔導專業也有二十多年的經驗了,這也是我之所以選擇男裝設計的原因。導師第一個學期給我們一些局限,給我們一個題目,你們班二十個學生,如果做得最好的10個人可以參加年底的倫敦時裝周,所以當時第一個學期,我們同學之間還互相不認識的時候就已經形成了一種競爭機制,這樣我覺得特別促進同學之間的交流以及互動,還有對自己有更高的要求的發展。
第二個學期開始就開始在往畢業設計方向在做引導。大部分時間我們都是和導師一對一tutorial(教學)。所以當時在整個流程當中老師會給出很多專業上的輔導和建議。因為在研究生階段老師特彆強調的一個詞就是in-depthresearch(深入調研),所以我覺得在英國這一年的學習時間讓我的大腦在這段時間有著非常大的提高。
另外,就是我們final(最終)的畢業設計,導師對我們有著很大的要求,就說你們一定要走出學校去和外面建立良好的聯繫或者合作的關係,這個合作關係可以選擇一個配飾設計師去進行產品合作,或者和面料廠商去進行合作。但這個過程中必須要把所有的經歷(失敗的、成功的)都記錄到你的作品集中,因為其實在英國學習的過程,不只是說完成自己的一個夢想,同時也是考驗你面對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
Q:你的藝術經歷?
V:當時在英國研究生畢業之後,有在當地試圖找過工作,所以在非常多的簡歷網站,甚至LinkedIn都有註冊,當時特別幸運的是得到了義大利Gucci公司的一個邀請,去羅馬總部進行實習的機會,那段經歷給我帶來了很多不一樣的認知,傳統模式下可能大家覺得一個大的奢侈品公司旗下都會有非常多的藝術門類、合作的部門,但其實並不是。在羅馬的工作期間,Gucci集團旗下的設計部的固定員工可能只有十多個人,對每個員工的要求就是需要有著各方面的能力,不管你出身是做女裝設計、男裝設計還是配飾設計,但是在這個team(團隊)裡面,需要能勝任個人position(職位),需要非常綜合地表現你的手繪能力、創意天賦、動手能力。包括男、女裝、配飾方向。
Q:學生的就業情況?
V:倫敦藝術大學有一個非常好的點就是,它的官網是六個院校都有自己的account(賬號),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account(賬號),登錄上去會有一個專門的頁面推薦一些工作機會。包括像倫敦的CELINE工作室,或者Burberry的一些parttime(兼職)工作,或者義大利米蘭的設計師品牌以及奢侈品品牌的一些position(職位)推薦都是有的,我們可以在學校官網上直接進行申請,這樣也可以大大提升我們自己的競爭力。
Q:準備作品集時,給學生的建議?
V:在準備作品集時,我覺得服裝設計專業考量的主要是三個方面。第一個是視覺呈現角度,第二個是你分析能力,第三個是你整個作品的邏輯性。第一個方面視覺呈現其實大家很容易死去抓那個點,每個人雖然審美不一樣,但你的作品是不是能夠出一個自己的視覺效果可以通過問周邊的同學、自己去拍一些影像就顯而易見。
然而我比較強調的一點就是一個是分析能力,因為這個是國內學生比較缺乏的,因為國外教育在本科階段就非常注重學生的critical thinking,叫思辨能力,但國內就比較偏嚮應試教育,他們學到的課本上知識比較局限,不會培養學生的思維方式。
第三部分是邏輯性思維能力,國內大部分在校學生的本科作品可能大多數是參考某個object(物品),之後直接推變到了最後一步的product(產物),或者是他一個藝術作品的創作。沒有太多的推變過程,也沒有太多的research(調研)內容,所以我覺得在學生的教學以及作品集的導向上,非常重要的是一個作品的整體邏輯性。
Q:必看、必做、必讀?
V:我在人在一個很放鬆的狀態下,是最適合去做創作的。所以我通常去搜集自己的資源、想法的過程都是通過旅行、看展覽這樣的形式,而不是靜靜地坐在電腦前看一些書籍或者網頁,因為我覺得體驗生活需要你和生活的互動,而不只是你和電腦的互動。
Q:如果有學生是零基礎的,怎麼輔導?
V:有些學生是轉專業考服裝設計的研究生,但我覺得每個學生都會有自己不一樣的經歷,就像我現在有帶一個學生本科和研究生都是學management(管理)的,在英國取得了碩士學位,但是他依然覺得自己的夢想是要成為一個服裝設計師,所以我們在設計靈感開發的部分,會更多切近他曾經學習過的經歷、工作經歷,像他第一個project(項目)的選題就是與他之前的工作相關的,他之前是進行活動策劃的。那我就會問他,你認為一場活動策劃最重要的通常是哪幾個元素,從哪些點開始出發開始籌備,跟他的交談過程中會發現很多我之前所不知道的東西,從中我也得到了學習,並且幫他把這些東西理順之後,再推導到一些配飾設計、面料改造、廓形設計上。所以我覺得雖然是轉專業,但是他們會有非常多自己相關的獨特經歷,同樣對他的藝術設計是有幫助的。
Q:手把手教出一個小白拿到的Parsons的offer?如何做到的?
V:記憶比較深刻的是有一個學生是在美國讀國際高中的,全程都是遠程課,當時和她第一次交流時她和我說她想去Parsons學時尚管理的本科,但是她又沒有繪畫的基礎,所以我們當時的research(調研)方向大多數是她所感興趣的一些點,當時遇到的一些困難就是這個女孩子比較不擅長畫畫,所以我們去做了非常多拼貼的實驗,讓她去找到一些服裝結構的概念,從中學習到一些服裝設計的手法,最後這位學生也是成功地申請上了Parsons的時尚管理的本科,以及每年的$8000的獎學金。當時我們進行了一個Parsons挑戰題的製作,用到了她平時會用到的一些化妝品去進行一個創作,不是用傳統的繪畫媒介,那我們就直接用非繪畫材料去進行創作。這樣的話一是比較創新,二是可以掩蓋掉她的一些短板。
設計小白 王同學不僅拿到parsons+獎學金的offer,而且還收穫了FIT的offer~~棒棒的~~
當然不僅有拿到Parsons和FIT的offer,倫藝的offer也被老師學生陳同學收入囊中啦~~
Q:在SIA授課是怎樣的體驗?
V:我覺得在SIA授課的過程其實並不像大學裡是傳統的老師和學生的關係,更多的時候我和我的學生像朋友一樣,因為我希望大家都處於一個比較輕鬆的狀態,這樣才能讓我們的靈感、構思可以得到更好的發展。所以我大部分時間和學生在一塊上課的時候都是採取討論、聊天的形式,而不是我讓他們去做什麼,他們就必須去做什麼。
Q:交流的方式對於製作作品集幫助?
V:因為我覺得學生他們的大腦構成也都是不一樣的,人生經歷也不一樣,一對一的教學給到每個同學去發展自己的相關的一些靈感,或是與自己相關的設計方法,讓他們變得更加獨特。
Q:怎樣幫助學生提高思辨能力?
V:在教學過程中,發現了思辨方向的問題,大部分國內高中生以及本科生不具備類似的條件,所以我通常會引導他們先自己去構思一個idea(想法),之後我會布置給他們一些作業,構思3-5個,甚至更多,從中我們會再次進行討論和篩選,問他為什麼會選擇這幾個方向,他的感觸和共鳴,他的經驗告訴了他哪些結論,我們從中探討之後,就可以大致確定他整個collection(系列)的方向是怎樣的了。同時學生也在這個過程中知道了自己為什麼會選擇這一方向。
推薦閱讀:
※有哪些關於服裝和時尚的書值得推薦?
※自己學做衣服的成本有多高?
※趣味乾貨-西班牙著名時裝插畫師Arturo Elena
※怎麼快速上手用ps畫服裝設計效果圖?
TAG:服装设计 | 艺术留学 | 作品集portfoli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