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寧德] 鏡鑒山川日月,台存萬古長明
02-04
寧德有山喚作鏡台,有峰喚玉女,與其款款相望,同為寧德舊縣治的左輔右弼。慕名初登鏡台,一句「世路咸通無限闊,山門雖設未曾關」引得我不住叫好。至今回想起來,仍覺得意蘊悠長。
鏡台山和南漈山一樣,承載了寧德人小時候滿滿的回憶。抬頭看見山門前對聯「古道仰金仙遠近山川多氣派,名山留石鏡往來人士盡風流」,便知鏡台山上賞鏡台之行就此開啟。
循著石階直上,兩旁的竹葉颯颯作響。鏡台山作為寧德登高休閑的好去處,登山者來來往往,健身器材分布途中。人們三三兩兩,一邊鍛煉身體一邊聊著家常。也見有不少一個人獨自徒步登山,把身心置於山林不問周遭。我身旁路過的老叟,大多神采奕奕,健步如飛,讓我自嘆不如。
其實鏡台山並不高,才246米。爬山登頂也就半個小時左右,下山不過二十多分鐘。據《寧德縣誌》記載,前人還嫌山低,特意建了一座金仙塔于山上,使得輔弼相配。這山也因塔取名金仙山。
在金仙塔坍塌了後的清乾隆32年(1768年),寧德游擊福興倡邑人修建,在金仙塔的塔址上,歷時三年重建了一座日月台。但並不是我們今天看到的日月台。當時所建的日月台在1968年慘遭「破四舊」,毀於一旦。而今天我們看到的日月台,是1984年重修。扶舊石盤於四米高台上,增設白玉欄杆。現已被列入蕉城區文物保護單位。站在觀海樓上,俯瞰寧德全景,遠眺群峰,一覽三都澳勝景。聽風輕拂過耳邊,望滿目青翠。同行的長者繼續和我講著石鏡的故事。
同行的長者告訴我,石鏡所對著的,在以前是白鶴嶺古官道和東湖塘船碼頭。石鏡以「南日北月」坐向刻字,依據是伏羲先天八卦定位:正南夏至為乾位;正北冬至為坤位。乾坤定天下,日月相消長,代表心祭太陽。那圓形的鏡,方形的台,蘊含中國古代宇宙論「天圓地方」之說。那鏡邊雕刻隱約的花草,不就表示著天蓋之中的大地嗎?而鏡兩邊像活動眼的裝飾,形成可旋轉運動之勢,不也就反映出天旋地轉的規律嗎?聽聞長者此語,突然想起有個風水師說過,要了解風水,就去看中國古建築。很多人習慣於說風水是種傳統迷信,而我更認為風水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是對自然規律的順承。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天色漸暗,夕陽已緩緩落下。餘暉落在山川之間,頓生一份壯闊。灑在寧德的城市中,卻是一種婉轉的朦朧。一派峰巒屏鏡壘,萬家燈火映山門。寧小愛丨文字編撰
網路丨圖片來源
推薦閱讀:
※國防生和軍校生們,你們怎樣評價網上民科軍迷們的軍事知識?
※為什麼你要去看《戰狼2》而不是《二十二》?
※前三十年人養玉,後三十年玉養人的說法怎麼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