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普森:美國製造》:帶血的美國夢

《辛普森:美國製造》是第89屆奧斯卡評選的最佳紀錄長片,共5集,每集90分鐘。紀錄片以宏觀的角度回顧了辛普森的童年、傳奇的體育生涯,深陷著名的殺妻案然而被判無罪,以及戲劇性地再次入獄。目前豆瓣評分9.5分。

一、OJ·辛普森的人格畫像

這部紀錄片花費了大量篇幅來塑造OJ·辛普森(以下簡稱oj)的形象。如果不是事先得知世紀審判的故事,我們從紀錄片前半部分里看到的是一個從底層出生,靠著自身的天才實力獲得成功的體育明星,這個人努力、和善、永遠面帶微笑、不擺架子,魅力四射。

他取得了矚目的成就,無論是在職業體育還是演藝圈、廣告圈,他總能用自己的魅力獲得身邊人的讚美,成功再成功,一個渾身散發著陽光與自由的美國偶像。大眾根本沒有想到這個在廣告里熱情洋溢的小夥子會有那麼陰暗的一面。

「OJ讓身邊的人感覺很好,與他相處的人無不同意這一點。」

這部紀錄片「解剖」了OJ複雜的人格構成。

貧窮的童年環境使他追求奢華和他人的肯定。

母親是虔誠教徒,父親是隱藏的同性戀。他明面上繼承了母親的信仰,避開父親的話題。看起來他只是不願談起父親的事情,但多年後的一樁事則顯示了父親對他童年影響的巨大:某次他與妻子妮可發生了劇烈的爭吵,起因是她「讓自己的兒子坐在一個同性戀旁邊」。這件事折射了他對父親的極端反感。

他從小就用小聰明和討好別人逃避各種懲罰。這成了他處事的法寶:不得罪任何可能幫助自己的人,利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掌控人際關係。這個特點尤為重要。在紀錄片中,我們時常可以看到OJ那標誌性的微笑:

我經常發現,無論處於任何境地面對任何人,只要OJ在與別人交談,他始終試圖用笑聲來達成一種輕鬆的氛圍,這是談話的一種掌控手段。但我總覺得,一個人如果永遠在世人面前保持熱情的微笑取悅別人,那麼他的孤獨和黑暗面終會無處釋放,直到扭曲他的人格。

取悅他人是一件非常辛苦的事情。小丑塗上五彩繽紛的妝容,引得觀眾忍俊不禁,可卸下這套彩妝的背後是一個個有著七情六慾的人。卓別林、周星馳、金凱瑞,有那麼多喜劇大師被抑鬱所苦,如果OJ的生活本身就是演戲,每時每刻始終在扮演一個完美的正面角色,那麼他負面情緒的鬱積會達到一個什麼樣的程度?

在家暴事件里,我們看到了後果,看到了一個有著變態控制欲,彷彿精神分裂般的男人。

紀錄片的開頭,其實是故事的尾聲。入獄數年的OJ身材發福,面容大變,但他仍然是那個試圖取悅他人的OJ,津津樂道於獄中的生活。直到官員提到他的第一次被捕的時候,他的面具又再次無情地被揭開。

我總覺得人性中的光明和黑暗面,就彷彿是陰陽之分,如果不達到一種相對的和諧狀態,那麼被壓抑的那一面終究會吞噬一切。在可控的情況下持續釋放壓力和負面情緒,可能才是保持自我的正道。

我們不能無限制地去取悅所有人,不管那樣會帶來多少便利。

二、種族歧視的輪迴

在說到正案之前,紀錄片用了幾乎一半的篇幅來展示洛杉磯甚至是美國的種族歧視史。這些畫面告訴了我們黑人族群所遭遇的不公待遇,以及黑人的佼佼者們如何奮起反抗。

同樣的,紀錄片也講述了OJ如何脫離這些事,用「我不是黑人,我是OJ」的口號慢慢走進白人社會。

但諷刺的是,後來OJ的律師團所打出的有力的一張牌,就是種族主義。

這是種族歧視歷史輪迴的惡果。LA警方數十年對待黑人的行為造成了極端的口碑和印象。一次次對待黑人受害者的不公,最終演變成了黑人民眾的反抗。

辛普森殺妻案由一件刑事案件,逐漸變成了黑人與白人的戰爭,到審判前夕,70%以上的白人認為辛普森有罪,同樣的,70%以上的黑人認為他無罪。

黑人社群通過這樣一件世界矚目的案件表達著自己的憤怒。他們對於案件本身的關注,遠不如說是對長久以來處於劣勢的反擊:「這次死的是白人,你們也嘗嘗我們的感受吧。」

不管種族話題對最終的判決影響有多大,但從結果來看,辛普森被判無罪,黑人贏了。

然而,辛普森後來在拉斯維加斯因持械搶劫被重判33年,又被視為白人社會的反擊。

至少從這件事情來看,我們沒有看到任何終結與贏家。

三、美國製造

上一次看到讓我如此震撼的紀錄片,應該是Netflix出品的《製造殺人犯》。

兩者的共同點是對美國法庭的各種問題的直接展示。在《製造殺人犯》中,我第一次看到與印象里那個美好的制度國家完全相反的狀況:對異類莫名的仇恨,無處不在的惡意,淪為工具的法律和制度。如果說,經典電影《十二怒漢》里展現了陪審團制度的細節和優越性,那麼作為記錄現實的《製造殺人犯》則打破了對完美公正的制度的幻想,提出了現實層面下美國的普羅大眾所面對的問題。

在觀看這樣的紀錄片時,我就深深感覺到面對一樁刑事案件時,旁觀者始終處於一個脆弱無知的狀態。人會被無數可能的事情影響對某件事情的判斷 ,真相只有神知道。因此法治社會下不得不倚重於法律程序來做出判斷。而一旦執掌法律武器的權力機構受到質疑,事件的發展通常都是災難性的,這兩部紀錄片都在試圖傳遞出這種態度。

辛普森殺妻案里影響結果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檢方在程序上犯下的眾多錯誤。提出試戴手套,取證的不專業,可疑的血跡,是這一切客觀證據的失效導致了檢方的失敗,而不是種族話題的威力。

這最終導致了一個陪審團制度下代表性極強的局面:嫌疑最大的那個人就在那裡,但法律必須宣判他無罪。

我們是人而不是神,沒人能憑空判斷一個人的善惡,只有證據才能說明一切。

這就是程序正義的代價。不存在完美的制度。可能在某些案件里,它放過了兇手,但在另一些案件里,它又保護了無辜者。

真實事件通常比虛構的故事更加戲劇化。在這部長達450分鐘的紀錄片里,每個人都覺得自己掌握了真相,但偏偏沒有任何一個人可以說服其他所有人。只有《辛普森:美國製造》這個標題一針見血地點出了主題。

辛普森的成功、審判、墮落、這一切都是美國製造。


推薦閱讀:

初學民法很混亂,大家有什麼學民法的建議或者方法啊?
在法學學習中,為什麼不能僅僅學法條?
關於房產繼承,這篇文章說的是真的嗎?
錢寶網的用戶如何挽回損失?
如果大陸允許居民合法持有槍支,社會將變成什麼樣?

TAG:电影 | 纪录片 | 法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