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寧德] 這條以人名命名的路,你知道嗎?

在全國很多地方都有一條為紀念孫中山先生而命名的中山路。其中廈門的中山路、南京的中山路等就頗有名氣。在寧德,有這麼一條路叫做薛令之路,同樣是為了紀念一位名人——薛令之。這條路你也許經常路過,但薛令之是誰你知道么?

薛令之,字君珍,號明月先生,長溪西鄉石磯津(今福安市溪潭鄉廉村)人。寫到這,小編突然想問大家一個問題:你叫什麼名字?也許你會說這是什麼問題,我叫張三呀!但你確定這是你的名字么?只是個名而已!在古代,男子20歲行「冠禮」、女子15歲「加笄( jī)」後才能取字,擁有自己的字是一個人成年的標誌。

如今踏在廉村的鵝卵石路上,追思古代聖賢薛令之。翻開歷史的長卷,一位清正廉明的官員形象躍然紙上。有志之士當報國恩,薛令之寒窗苦讀數載,終於高中進士。薛令之飛黃騰達入中央為官,後官左補闕,太子侍講。薛令之之成為名留千史,絕不僅是因為他是從八閩大地上走出的第一位進士,更是因為他的高風亮節清正不阿。

他雖然為官數載,卻守得一世廉潔。薛令之在任之時,縱使面對千萬黃金白銀誘惑,他也不為所動。在他辭職回家後,唐玄宗聽說他過得貧困潦倒,就下詔長溪的稅賦撥一塊資助他。而薛先生只按月取自己需要的,從不多拿半點。

寒門難出貴子,窮鄉僻壤難出奇才。雖然現在廉村交通便利,但在唐朝那時,廉村還是個閉塞的小山村,以至於當時村民的文化程度普遍不高。現在廉村還是一個人口不足2千的小村莊。

可就是這麼個小村莊,唐宋時期一共出了23名進士,甚至有陳雄一家出了5名進士。自唐至清,獲取各種功名者共50多人。引得宋代朱熹與其父朱松到廉村講學。不得不說,薛令之對廉村後世子孫的的影響力。

話說薛家在當時算是書香世家,祖上薛賀曾任至光祿大夫,其父薛法超也是寫得一首好文章。薛令之自幼耳濡目染,飽讀詩書,詩文信手拈來。

大概是天將降大任於令之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空乏其身,行拂亂之所為。薛令之雖出生於官宦之家,但到他這輩已家道中落,不復往日光景。日子雖然過得艱苦,但是薛先生卻不願放棄學業,繼續在靈岩山上攻讀進士。

而今站在靈岩草堂前,遠眺山水。遙想一千兩百多年前,薛令之功未成,名未就,一捧詩書,路過的斗字不識的老農都跑來嘲笑——「窮成這樣子了還顧著讀書,讀書能當飯吃么」。也有婦人河邊浣衣時打趣薛先生「飯都吃不上,還讀什麼書」。

這也難怪!自科舉制度實行百年來,八閩地區尚未有人中榜上朝為官。小小村落的農人,還是更願意相信只有辛勤耕織才能裹腹禦寒。但燕雀安知鴻鵠之志!

「學而優則仕」,薛令之也不例外。古時韓信、蘇秦雖出生寒門,但熱愛學習勤奮刻苦,終成一代名相輔佐君王建功立業。薛令之以韓信、蘇秦為奮鬥目標,立志博取功名建功立業造福一方。他揮筆寫下一曲《草堂吟》,傳誦了一段佳話。

走進明月祠堂,再讀《草堂吟》,別有一番感觸。薛令之不知道,在他之後百年,唐朝一位偉大詩人劉禹錫寫下千古名篇《陋室銘》。和他著作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憶古還需思今。當今讀書做事還需刻苦努力,為官依舊需要廉潔奉公,作為小老百姓也需講究誠實守信。廉村現為中國歷史文化名村,吸引著越來越多的人來到廉村參觀旅遊學習。廉村吸引他們的絕不只是外在的美景,更重要的是內在的精神品質——刻苦學習,清正廉潔。

寧小愛丨文字編撰

網路丨圖片來源


推薦閱讀:

孔子當年遊學列國十四年的具體路線是怎樣的?
廣東為什麼越來越重要?地球知識局
有哪些著名或鮮為人知的因蓄水而淹沒的建築或遺迹?
為什麼強國大國(組織)都在北半球,是什麼原因造成了這種現象?
江蘇人應當怎樣看待南京?

TAG:人文地理 | 文化 | 宁德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