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紙質閱讀未死、數字閱讀卻先老,新閱讀時代來臨

這幾年隨著數字閱讀越來越打破紙質閱讀的局限,選擇電子書還是紙質書成為了社會所關注的熱點問題。自2011年亞馬遜宣布Kindle 電子書的銷量首次超過了紙質書,整個出版行業便陷入恐慌。麻省理工的尼葛洛龐帝還曾在 2010 年預言紙質書 5 年後即將滅絕,然而如今7 年過去,劇情卻偏偏沒按預想的路線發展,甚至產生了逆轉。

據英、美出版業協會統計,英國去年全年、美國前三季度,電子書銷售量的下滑比例達到-17%,-18.7%,與之形成對比的是,同期英國市場實體書刊的銷售增加了 7%,美國市場同期的平裝書銷售上漲則達到 7.5%。

再看看佔據了全球電子書閱讀設備和電子書籍大半市場的亞馬遜,已經多年沒有公開透露過 Kindle 設備的具體銷量。反倒是在2015 年,亞馬遜開起了自己的第一家實體書店 Amazon Books,而在國內以方所、誠品、先鋒書店等為代表的一批實體書店,也正憑藉著文藝特質和更貼近生活方式的定位,逐漸發展起來。

數字閱讀與紙質閱讀並肩同行

亞馬遜中國「2017全民閱讀報告」於近日正式發布,報告顯示隨著讀者對於電子書接受程度的快速提升,85%的受訪者同時使用紙、電兩種介質進行閱讀。

這就表明,對於商家來說,其實書本閱讀和數字閱讀是同一種定位,即吸引用戶並讓用戶形成閱讀習慣,而對於讀者來說,閱讀載體和終端只是不同情境下的優化選擇罷了,基於多變的場景,「紙質書和電子書一起讀」便成為了主流。

由此看來數字閱讀無論是現在還是以後都不會替代傳統閱讀,甚至它將與傳統閱讀一起打「組合拳」,讓全民閱讀更加普及、更加及時、更加便捷,未來「紙電同步」的格局會為時效性的提升、作者創作途中與讀者的互動提供了更多可能性。

於此有人可能會有所困惑,電子設備可以升級換代(例如彩色Kindle已經在路上),書的形態或只能止步於此?然而事實並非如此,現在數字化的環境下連紙質書也正不斷進化,音頻立體圖書、VR/AR圖書開始引領潮流。

由此可見我國的閱讀模式正在以線上線下並重的方式呈現出創新的業態,既帶來了紙質書籍的生機,又驅動了市場的發展進化,目前我國各大線上閱讀平台正紛紛尋求商業模式的創新和新的發力點。

一、書城類平台緊扣IP價值,發力泛娛樂產業鏈

近些年IP大火,各個數字閱讀平台爭相挖掘、培養優質作家生產優質作品,全面開發並試圖達到IP價值最大化,進而打通自己的泛娛樂產業鏈。

例如塔讀文學力推的「大牛作家養成計劃」,便是加強對新銳作家、有潛力作者的作品進行發掘、培養、包裝以及推廣IP獨家授權。在掌閱的招股說明書上也曾寫明「公司將在未來三年」重點打造精品創作、內容發行、IP開發和影視遊戲四大平台。其中「IP開發」是指掌閱利用自有的文學創作平台創作的精品圖書,引入各大影視、漫畫、遊戲製作公司,採取利潤分成、收益共享的模式進行深度合作。QQ閱讀也不斷通過自己強大的內容資源儲備、渠道分發能力以及大數據技術優勢實現IP從創造到衍生的深度。

二、電商類平台走兩步發展路線,培養用戶付費閱讀習慣

目前中國的數字閱讀市場「盜版泛濫」、「正版收費難」、「沒有一個良性的生態圈激發作家創作與分享更多優質內容」等問題,都大大阻礙了國內移動閱讀規模的發展,但正是在這種市場環境下,大力培育用戶正版付費意識,用電商模式推動內容付費發展,成為行業從業者們布局未來的關鍵。

在此方面,噹噹、京東等電商類平台開始配合移動閱讀,走兩步發展路線。首先它們以電商網站的形態展現在用戶們面前,由作者或版權方提供內容,讀者也根據內容分類、內容字數、內容質量等多個維度給予相應的費用,讓作者和讀者之間供求買賣關係更為直接,將內容開放競爭,實則就是移動閱讀+電商發展的第一步。

其次,當用戶付費形成習慣後,這些電商類平台又將發力數字閱讀背後的商業價值及優秀作品的粉絲黏性,從中賺取更多的利潤。在京東藉由收購「拇指閱讀」、推出新版京東閱讀社區版APP等動作中就可以看出來,其意在打通電子圖書全消費鏈條,為用戶提供從選書、買書到評書的全閉環服務。據悉,在獲得足夠市場份額後,京東將考慮把閱讀業務與京東會員服務結合,在版權、客戶端推廣、社區運營上發力。

三、自出版類平台強調交互體驗,打差異化產品服務

以網易雲閱讀、豆瓣閱讀為代表的一類自出版閱讀平台,目前都在走差異化路線。以豆瓣閱讀為例,一直以來豆瓣的開發者相信高品質的數字閱讀體驗有助於提高作者的創作熱情和收益,同時短篇的閱讀更符合移動閱讀的碎片化,因此豆瓣的反傳統在於它專註在「小」而「偏」的領域,但恰恰是這種小眾化,導致它的市場空間非常狹窄,相對於多看、唐茶等內容生產者滲透的數字閱讀平台,豆瓣閱讀在數量上顯然沒法與之抗衡,因此只有著力於交互體驗,打造差異化的產品服務,才有成長的空間。

例如豆瓣今年就推出了「豆瓣猜」的個性產品,網易雲閱讀為打造更好的閱讀作品,還出資邀請知名作家和網路寫手在網易雲閱讀進行創作。不過像網易雲的免費模式、豆瓣的文學風格對於普羅大眾是否受用,還有待商榷。

未來像豆瓣等這類自出版平台會更加更傾向於做成開放的IP平台(知識產權平台)的方式,在後續的開發中,其它各大平台也會逐漸把出版商以及大的內容提供商,包括知識產權下游的影視改編和遊戲改編,都接入到其中,使之成為更加完整的知識產權的產業鏈。

新閱讀文化盤活紙質書籍,閱讀社交也隨之興起

幾年前到處都是唱衰傳統出版的論調,大有出版業即將退出歷史舞台的架勢,如今紙質閱讀的回暖,明顯預示著書籍出版不管是以前、現在還是未來都不會走向死亡,不過人們的閱讀習慣和方式正悄然改變,閱讀社交化日益明顯,一種新閱讀文化將呈現在人們眼前。

對於實體書店來說,同質化嚴重,以及缺少消費體驗和品質的店面將會逐漸消亡,這也是隨著人們閱讀和購買習慣向線上遷移以及消費升級要經歷的一個必然過程,今後實體書店給讀者呈現的新閱讀文化則是接近於零售業綜合體的形態。

Amazon Books 做出了典型的示範:既在書本邊擺上了 Kindle 閱讀器售賣,又在店中開闢出了餐飲和咖啡區域。也就是說,今後的書店是能夠給讀者創新閱讀體驗和品位的書店,這種書店可以適當進行多元化營銷,提升周邊業態的營收佔比,從而獲取更多的利潤。例如在書店裡提供咖啡簡餐、藝術手作、讀書籤售會等。

據悉為了謀求生存和發展,一些書店甚至從「自救」式經營變為主動出擊,將書店住宿作為一種新型運營模式,例如目前我國已有16個城市的多家書店加入「小豬」短租平台推出的「城市之光」住宿計劃,讓遊客可以睡擁書城,這種模式讓書店獲得了不錯的盈利。無獨有偶,一些出版機構也已經開始嘗試社群營銷方式,因此可以想像,過不了多久實體書店會產生更多元化、複合化,以及跨界運營的運營模式,從而帶來更具有想像空間的閱讀體驗。

再者,對於電子閱讀來說,新閱讀文化則是表現在閱讀的交互體驗和內容生產模式上的顛覆。今後新形式的閱讀必將迎來一大趨勢便是內容產出和消費場景的社交化傾向。

而最近的當紅炸子雞「hooked」就呈現了一種聊天式小說的新文化形態。即閱讀者的體驗在「簡訊」架構里展開,而平台端,通過交互遊戲的形式把虛擬內容變現。這個平台最有意義的探索便是自由和開放化,它的爆火也恰好印證了今後閱讀的發展中內容產出和消費場景的社交化傾向趨勢。

其實數字閱讀的核心競爭點一直在內容和服務上,內容代表著成長,服務則是提升用戶體驗、提升用戶價值的重要手段,因此只有這兩者同時做好才能讓用戶有所收穫,進而持續地跟隨。

今後如何能夠結合移動閱讀產品與用戶習慣,結合大數據和人工智慧等創新技術,創新出具有競爭力的商業模式,並以此推動生態圈走向良性發展,是各大移動閱讀平台應扛起的責任大旗。另外隨著社交化閱讀趨勢越發明顯,紙質閱讀也將迎來更好的發展機遇。

劉曠,以禪道參悟互聯網、微信公眾號:liukuang110


推薦閱讀:

妖怪也有傷心事
美國兒醫的讀書藥方我們要不要?
2017年1月22日摘抄整理
如何避免閱讀時「入書太深」、容易被書中的觀點、思想、感情「洗腦 」?
我的2014技術書籍(人郵信息技術分社篇)

TAG: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