慶一周年 | 陪你上下班的骨科博士

大家好,今天知乎Live上線正好一周年,這是一件非常值得慶祝的事情。這不僅說明了知乎平台各位編輯對Live付出的努力,還說明了這個Live直播的呈現方式和各種各樣精彩紛呈的內容都得到了大家的認可,大家的眼光保證了知乎Live的內容和質量都在變得越來越好。

恰逢知乎Live上線一周年,我的這個「桑小尼畫說賤骨頭」科普文章專欄也已經建立了整整一年的時間。

回想起剛剛打磨這個專欄的時候,我還花了不少時間,去買速寫本、去找畫畫的工具,心裡想著,要麼不做,要做就要做與眾不同的。

於是,專欄里我的那些關於骨科的科普文章,不僅儘力來體現一個博士生對於醫學知識嚴謹的思考和論證,盡量從理論到實踐一層一層體系化的展開,而且還試著用親筆手繪來把這些枯燥的知識和晦澀的術語畫出來告訴大家。這個專欄的呈現方式,在我日常工作學習以外,我也花了不少功夫,一張圖要畫五六遍,一篇文章要雕琢七八稿,直到滿意才罷休。

現在有人提出「反對碎片化學習」,我並不完全認同這個觀點。碎片化的時間,既可以用來做碎片化的學習,也可以用來做系統化的學習。

碎片閱讀如何形成知識體系? - 知乎 - 孫悅禮的回答

碎片化時間獲得系統化知識,這也是未來我想讓這個專欄和我的知乎Live,還有我的第一本電子書互相聯動所要追求的目標。

本專欄會每周一更,內容更接近於一個「思維導圖」式的大綱,大家每周只要花上半小時,在腦袋裡先建立一個知識的初步框架,知道每一個概念應該放在大概哪個位置。

思維導圖大致這樣:頸椎病可以恢復嗎? - 知乎 - 孫悅禮的回答

知乎Live每兩周一次(每個月保證兩次),第一次側重「來龍」(「為什麼」),第二場側重「去脈」(「怎麼辦」),在知乎Live平台里,我每天會更新一幅手繪圖和一小段相關知識,大家每天花十分鐘時間循序漸進,一個月就能把一種疾病的體系學到手,這是一種系統化的學習。

手繪風格大致這樣:五張圖看懂骨骼生長發育 - 知乎專欄

在中國,想要通過自己學習一些醫學養生知識的人很多,他們都指望能夠有一天,能夠有一大片的時間,好好地、系統化地把自己身體的各種不舒服和各種怎麼辦都了解個遍,所以他們買了張悟本、買了各種「家庭健康寶典」,放在家裡,期待著有一天能夠有一大片的時間,沐浴更衣、正襟危坐,沏壺好茶來好好學習。但學了不久以後,很快又被別的事情打斷了,結果下一次他們重新再來。最後到頭來,他們往往只是把一本書的頭幾十頁反覆地看了,其實這種學習方式才是碎片化學習。

相反,我現在通過這個「日更的語音Live+周更的專欄文章」,能夠成為大家「被窩裡的骨科博士」,「洗手間里的骨科博士」,「上下班路上陪你擠地鐵的骨科博士」,只要你決心利用碎片化的時間來學習,學習反而能夠系統化。

當然,我相信大家真正看重的,還不僅僅是我在這個專欄里付出的努力,或者這個專欄手繪的呈現方式,而更重要的是,這個專欄所呈現的內容。

我在設計大綱,做內容取捨的時候,就有一個非常清楚的定位,那就是你們並不准備以生物醫學作為職業,你們需要的是地道的醫學思維,你們需要的是對你們有用的醫學思維。

所以在知乎Live里每當遇到值得深入討論的醫學概念的時候,我就會肆無忌憚地使用時間,不僅要把這個概念講透,還要讓你看到這個概念在臨床上是怎麼用的,還要讓你學會自己怎麼用。

學習一個醫學概念,好像懂了,但一下子就會忘了。只有融會貫通,舉一反三,反覆使用,它才能變成我們想怎麼辦時的思維習慣,讓我們自然而然地對各種「腰酸背痛」作出恰如其分的反應。

正因為這樣,就「長高」這個概念,我們從骨骼開始,用了整整三個月的時間來討論,中間順便把「骨質疏鬆」也一併解決了;

說說我們的「賤」骨頭--骨密度和骨強度 - 知乎專欄

骨頭大戰 - 知乎專欄

五張圖看懂骨骼生長發育 - 知乎專欄

科學長高的方法到底有沒有?--文字整理稿 - 知乎專欄

是時候說一下「骨密度檢查」(DXA)了 - 知乎專欄

重新認識骨質疏鬆--一年之後再來說說我們的「賤骨頭」 - 知乎專欄

知乎Live - 科學長高的方法到底有沒有

知乎Live - 重新認識骨質疏鬆

正因為這樣,就「頸椎病」這個常見病,我們用了整整兩個月來梳理;

體姿的幾何與脊柱的位置 - 知乎專欄

「頸椎曲度變直」 ,不明覺厲卻又擾人心神 - 知乎專欄

頸部少有人知的降壓「小機關」 - 知乎專欄

重新認識頸椎病 - 知乎專欄

知乎 Live - 重新認識頸椎病

圍繞著「腰痛」,斷斷續續從「腰肌訓練」到「椎間盤認識」,也已經經歷了兩個多月;

對,就是那個表現「突出」的「椎間盤」 - 知乎專欄對,就是那些老是「勞損」的「腰肌」 - 知乎專欄

重新認識腰椎病 - 知乎專欄

知乎Live: 重新認識腰椎病知乎 Live - 如何通過脊柱曲度來調整體態

還有「膝骨關節炎」,一個月的時間,出了好多經典的手繪圖,非常亢奮高產的一個月;

關節勞損與關節炎之間,差了那麼幾聲彈響 - 知乎專欄

膝關節疼痛到底能不能鍛煉? - 知乎專欄

重新認識「膝骨關節炎」--手繪插圖多到爆炸的一期Live文字整理稿 - 知乎專欄

知乎Live-重新認識膝骨關節炎

正是因為這樣,我才一再強調我的科普風格是蘇格拉底式的。也就是說,我們之間沒有尊卑貴賤,也沒有先來後到,有的只是提問、回答、交流、比較和碰撞。只有通過這個過程,你才不會學了又忘記了,也不會人云亦云,以訛傳訛。

這個專欄才上線一年,時間還很短,才剛剛開始,但是回想起這個專欄打磨的這段時間,感覺也是很漫長,彷彿是很久以前的事了。

這個月開始,我的知乎Live已經開始按照新玩法開始了每日更新。別忙著找鑰匙--我的Live新玩法 - 知乎專欄

上兩周,我們一起圍繞著「椎間盤」這一個概念,每天更新手繪圖,每周更新思考題,效果真的很好。

椎間盤的彈性,身高的波動 - 知乎專欄

知乎 Live - 畫說「椎間盤」

這兩周我們繼續圍繞著「骨骼」這個專題,一起聊一聊長高,說一說骨質疏鬆。

預告 | 想長高,想預防骨質疏鬆,喝牛奶還不夠,得從學懂骨骼開始 - 知乎專欄知乎 Live - 畫說「骨骼」

我在一天天為你準備專欄內容的時候,自己也覺得這個專欄真好。因為我以前也總有這個想法,哪一天等我有一兩個月時間的空閑,我就能夠坐下來,把我所學得的知識好好變成一本科普手繪書。

但做了這個專欄我才發現,如果沒有這個專欄的高標準、嚴要求,如果沒有你們這麼上進的知友,有這麼多精彩的留言反饋,我是不可能把這麼多精彩的骨科知識,一點一點的、成體系地展現出來的,所以我自己很喜歡自己在工作學習以外的這份堅持。

然後,我的第一本關於頸椎病的手繪科普書預計下月也要出娘胎了,你看,這就是堅持的積累帶給我的收穫和成長。手繪科普書按照頸部的五大部位分成了五個關卡,前兩關先劇透下吧。

我的專欄是免費的,知乎Live收費一直沿用最低價位標準(9.9元),一本6萬字?無數幅手繪示意圖的電子書大概也就10元不到,這種零錢化收費也是一種匹配碎片化的非常好的設計,因為收費並不在乎價格的高低,而在於篩選知友的上進心,沒有誰會缺最後十塊錢的,但是如果你只想知道「怎麼辦」卻不懷疑一下「為什麼」,那倒是很大的遺憾。

因為這個專欄最後要帶給你的,永久地留給你的,還不是具體的一個術語,一個概念,一個病種,而是要幫助你變得獨立思考,變得從容進取。

好,我們就這樣慶祝我的專欄一周年,慶祝知乎Live一周年。

我會抓緊整理出未來全年的課程表,這將會是你一年了解關於骨科醫學知識的地圖,後面的每一天都有精彩的內容等著你,不要掉隊哦。

我是孫悅禮,骨科醫學博士在讀,目前在紐約州立大學石溪分校生物醫學工程系參與 NASA (美國航天航空局)資助的肌骨研究。從事醫療工作八年,攻博期間轉向生物醫學工程領域,在國際知名期刊發表多篇研究文章。研究方向涉及用力學刺激促進骨折癒合、治療骨質疏鬆,以及脊柱退變性疾病新葯開發等。業餘時間愛好畫畫,並結合這一特長投身科普數年,屬於那種「可以把疾病搞明白,還能把道理給人講清楚」的人。


推薦閱讀:

如何一個人在家可以放鬆身體?工作久坐、缺乏運動,身體肌肉僵硬、發疼!經常腰疼脖子疼,人也容易感覺疲累?
【脊柱側彎】之施羅斯訓練
舞蹈基本功是對脊柱腰椎有好處還是有壞處?
關於脊柱側彎,除了手術和戴支具,還有其他比較好的治療方式嗎?有沒有其他直接的見效明顯的保守治療方式,又不會反彈的?

TAG:骨科 | 知乎Live | 脊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