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髮妹」成副教授為何難逃卑微勵志的套路?

重慶一技工學校的剪髮妹,在「奧林匹克」世界技能大賽上,作為中方唯一代表,獲得美髮行業冠軍,實現中國美髮行業零的突破。憑藉這個成績,她不僅享受到了和奧運會冠軍同等的待遇,還破格成為副教授,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

這樣的事情,生活中並不多見,群眾就連吃瓜都能反芻出濃濃的榴槤味。類似的局面著實會讓一部分人先嗨起來,先嗨帶後嗨,最終達到共同瞎嗨。講真,造型師和副教授合體,並不常見,卻也真正意義上,讓那些真才實學者能窺得一份希望。

只是,現實面前,在離副教授的職稱上,除卻超越常人的苦練,以及閱過頭模萬千,更需要的是登上人生巔峰的那一點狗屎運。畢竟,被欽點不是誰都可以,有超然技藝是大前提,不然,都是扒瞎。只可惜,這種運氣早已死在「卑微勵志」的各種傳說中,能真正付諸實踐的人,才不會成天扒瞎別人的人生巔峰。就算再怎麼輝煌,再怎麼不可思議,終究那是別人家的孩子,管你屁事。

不過,從吃瓜者的情緒中卻能窺探到滿滿的居高臨下。好似,「剪髮妹」的教授職稱是萬千屁民請命的結果,就因人家是技校飛出來的金鳳凰,就不得不被吃瓜群眾欽點視察,只有這樣才配在群眾中生長,從群眾中來,從群眾中牛,這似何等的「反芻邏輯」。

現實的環境之下,對於教授、專家向來沒有好臉色。但是,作為教授、專家卻又必須在密集的知識海洋里,擁有自己的一條船才配稱為教授、專家。這世界並不缺乏各種頭銜的教授、專家,但是真正的大師和工匠卻鳳毛麟角。

大學裡就算一年出一百個教授,都不會引發吃瓜者的興趣。可是技校里出一個副教授,就成為一種曠世奇聞,甚至被打上各種勵志的標籤和印記,尤其那種「卑微勵志」的邏輯,讓人不免感到,吃瓜的人真的吃不出榴槤的精髓。

一直以來,大眾的浮囂的文化里,對於知識的態度,從來就沒有平權的意識。從而也導致,在各種頭銜的評判體系里,知識密集成為一種國標裝配。即使,大家都明白很多人的頭銜都是各種偽論文的成全。但是,骨子裡的邏輯卻難以跳出來看清真面目,這也就導致各種教授、專家橫行,自然少不了渾水摸魚者。

這也導致,人們對於頭銜的追逐比技巧和知識更為痴迷。我一直覺得,對待牛人的態度,應該最先看到他們的技藝非凡,而後再窺探頭銜,至於出自何處,真得沒那麼重要,往上推三代,誰他媽不是無產階級。誰又能保證出自名門就能成就自己的王,恰恰是那些放下出處者,更知道自己的方向在哪裡。

反倒,那些守著名門出處的人,卻自以為已經夠用,早早的就在知識和技藝的海洋里拋錨,成為海邊最碌碌的那些吃瓜群眾。很多人甚至自己不進取。最後,走火入魔成為時代的一戳喪逼。在自嘲和嫉妒中畫下別人的勵志套路。

只是,他們永遠不會明白,其實根本不存在什麼「卑微勵志」套路,在知識和榮耀的殿堂里本應該平權,只是俗世的流毒太過浸染,才形成各種攀附和潛規。雖然,我們看到的是熙熙攘攘的燈紅酒綠。但是,規則的不斷完善細分,也讓那些沉澱者必將有自己的一片天。只是這一天的到來,需要的是大多數人的凈化和開明,否則講卑微勵志的雞湯故事,都能把人耗死。

我並不覺得,媒體以「厲害,23歲姑娘剪髮剪成副教授享受國務院津貼」這樣的報道標題有多麼恰當。或許,這裡面飽含著主流媒體最基本的正能量藥片。但是,對於長遠的全民教化而言,告訴他們平心以對這種事情,也許才會讓更多人明白每個人骨子裡的無差別,才會讓更多人面對知識和技藝不再卑微,才會有更多人願意打破固化,勇於成為自己的王。

原創文章,謝絕無署名轉載,首發微信公眾號:qingnianxuejia。

推薦閱讀:

TAG:卑微 | 励志人物 | 教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