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驗 | 教你揭穿Nike跑鞋迷陣(2017版)

前幾天Nike搞了一場聲勢浩大的破二行動,看起來是為了突破人類馬拉松的時間極限,仔細想來這僅僅只是Nike的目的之一。當我們在討論破二的時候,總是會將話題引向他們所穿的跑鞋T恤,這些才是與我們有著真正實際關係的東西。

過去(也可能是到現在)Nike的跑鞋在一些資深跑者里總是不入眼的,強調設計與外觀而弱化功能和表現的Nike跑鞋,慢慢成了糾結之選。現在看來Nike正在改變過去的形象,設計與外觀同功能和表現並不是對立的關係,在Nike的計劃里,他們理應是相輔相成的關係。

而面對Nike跑鞋列表的諸多跑鞋,一定會感受到一種莫名的困惑,究竟應該怎麼選擇?這時候有必要再來整理一下思緒,來重新解密一下令人苦惱的Nike跑鞋迷陣。

競速系列-比賽

如果你仔細翻閱一下六大馬比賽中頭幾名選手的照片,會發現他們中的多數是腳穿Nike跑鞋。這些隸屬於Nike競速型的跑鞋,以輕量舒適為主,在性能上能夠滿足300左右的選手穿著。Streak系列與剛剛推出的破二跑鞋Nike Zoom Vaporfly 4%和Zoom Fly便屬於這一矩陣。

Nike Zoom Vaporfly 4%

這雙破二跑鞋可以看做是頂配Zoom Vaporfly Elite的可市售版本,繼承了Elite的大多數高端配置,包括全掌碳纖維底盤和全新的ZoomX中底材料。其後綴上的4%來自於Nike的科學試驗,與目前Nike最快的市售跑鞋產品Nike Zoom Streak 6相比,Nike Vaporfly 4%所需的跑步能量減少4%。

Nike Zoom Vaporfly 4%的重量控制相當出色,別看它中底那麼厚,其實男款44碼單只鞋重僅僅184克。除了中底之外,鞋面也是一個重要因素。全新Flymesh面料質感輕盈,並且透氣舒適,位於足弓的固定帶更可以鎖定足部,實現出眾的側向穩定性。

所以在未來,這雙Nike Zoom Vaporfly 4%將會代替Streak系列成為Nike競速比賽型跑鞋中的頂級鞋款。

Nike Zoom Streak 6

Streak 6在破二跑鞋推出之前一直是Nike競速跑鞋中最快的一雙,也是過去Nike贊助運動員最常穿的一雙(最近幾場大的國際比賽,Nike運動員已經逐漸上腳Nike Zoom Vaporfly 4%了)。

採用人體結構設計的Streak 6,鞋底前後呈現出一個U字型,對於前掌跑鞋而言可以減少後跟落地間距,提升推動力,反之對於後掌跑者也是如此。Streak 6的中底用的是Phylon材料,並且內部搭載了Zoom Air氣墊和中足穩定片,這塊中底看起來中規中矩,但是中足穩定片的加入讓Streak 6在緩衝的基礎上大大增加了跑步時的助推力。

這也讓Streak 6的適用人群大大擴大,基本上330以內的選手穿著都不會有太大問題,如果訓練足夠刻苦,分分鐘PB也不是問題。

Nike Flyknit Streak

作為Streak 6的同系產品,Flyknit Streak同樣屬於競速比賽型中的出色鞋款。不過二者之間在設計和材料選擇上有著明顯的差別。

鞋面使用了Nike在緩衝型跑鞋上常常使用的Flyknit材料與Flywire飛線的組合,對雙腳的適應性更佳廣泛,也能帶來更出色的舒適表現。Flyknit Streak的鞋頭採用符合人體構造的形狀,並且中足加入了穩定片設計。中底方面則是Phylon泡棉和Zoom Air氣墊的組合,緩衝表現能夠得到保障。

各種材料的搭配讓這雙Flyknit Streak的重量得到了非常有效的控制,單只42.5碼鞋重僅有181克,可以讓Flyknit Streak適應各種距離下的競速體驗。

競速系列-訓練

除了比賽型競速跑者之外,Nike同樣有訓練型的競速跑鞋。這類跑鞋重量始終緩衝出色,能夠在保證雙腳舒適的前提下,提供一般緩衝型跑鞋的速度體驗。

Nike Zoom Fly

同樣隸屬於破二跑鞋,Nike Zoom Fly相比於Vaporfly 4%在性能略有下降,中底僅僅採用了全掌的Lunarlon緩震系統,大厚底的設計在沒有內置碳板的情況下,可能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它的速度體驗。

鞋面部分使用Flymesh面料結合Flywire技術,舒適性和透氣性俱佳。另外Zoom Fly在中足段提供穩固支撐,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加Zoom Fly的穩定性。Zoom Fly的重量控制一般,單只44碼鞋重247克,所以在適應性上Zoom Fly適合400以內的跑者穿著。

Nike LunaRacer 4

已經更新到第四代的LunaRacer是Nike在競速訓練跑鞋中較為經典的一雙,鞋面採用Flymesh材料,並且配備透氣大網孔。中底用的則是雙密度Lunarlon緩震系統,可以保證不錯的緩衝表現。大底在高度磨損區域用了BRS 1000碳橡膠材料。

綜合來看,LunaRacer 4適用於日常的競速訓練。

Nike Flyknit Racer

Flyknit Racer定位於間歇訓練、半馬以內的速度訓練,以及更長距離下330以內選手的使用。中底搭載全掌 Phylon材料,前掌內置Zoom Air氣墊。中底腳感較為偏硬,腳感不適合配速較慢的跑者穿著。

鞋面採用單層Flyknit鞋面,十分輕薄,腳感輕柔透氣,但是在另一方面也造成了鞋面支撐性不足,儘管在中足搭載了Flywire動態飛線,也無濟於事。

競速系列-穩定

在競速型跑鞋中,似乎穩定性是個不合時宜的存在。但是穩定性的競速跑者能夠為那些雙腳控制力不佳的跑者帶來新的體驗。在Nike的跑鞋矩陣中,Streak LT 3便是這樣一款跑鞋。

Nike Zoom Streak LT 3

Streak LT 3的設計與Streak 6略有相似,但是後跟位置是與地面直接接觸的,並且在前掌大底採用了發泡橡膠華夫格外底,提升而前掌的向上彎曲度,另外Streak LT 3的前掌使用了寬鞋楦設計。種種設計的組合構成了Streak LT 3穩定性的特點。

在鞋面和中底設計上,Streak LT 3採用了常規的工程網眼材料,足弓位置配備了固定帶。中底搭載全掌Cushlon,以及後跟內置Nike Zoom氣墊,並且中足內置穩定片,以增加中足支撐。

相比於之前幾雙Nike競速跑鞋,Streak LT 3更適合跑道環境。

緩衝系列-比賽

給人留下Nike跑鞋不能跑步壞印象的就來自於Nike緩衝性跑鞋,事實上Nike緩衝型跑鞋中還有有可以跑步的,甚至一些跑鞋的實際表現並不輸那些傳統跑鞋。

Nike Air Zoom Vomero 12

同樣在前後掌搭載Zoom Air氣墊的Vomero 12,在性能上更偏向於緩衝。中底除了內置氣墊之外,外部採用了Lunar和Cushlon兩種材料組合。Cushlon材料讓Vomero 12的腳感偏軟,路跑中輕輕地一步也能立刻感觸到這種柔軟。而Lunar內芯讓這種柔軟程度升級,落地時能夠很明顯的感受到中底材料下沉的感覺.

高效的緩衝性能,沒有拖後腿的支撐表現,當然還有革新之後的Flywire動態飛線鞋面,這些都讓Vomero 12具備了成為一雙優秀入門跑鞋的可能。用於入門級別的全馬或者半馬路跑,能夠充分的感受到它的中底所帶來的舒適感。

Nike Air Zoom Pegasus 34

Pegasus系列在我們過去的評測中,一直都被賦予Nike最適合跑步的一雙跑鞋的稱號,全新設計的Pegasus 34更是在破二跑鞋中承擔了跑者日常訓練的重任。

Pegasus 34的中底設計與上一代並沒有什麼變化,依舊是全掌的Cushlon泡棉和前後掌的Zoom Air氣墊配置,中短距離下的緩衝表現明顯,長距離中後期略有減弱,但仍然能夠用來完全一場全馬比賽。鞋面部分,Pegasus 34搭載了全新升級的Flymesh面料,中足配置Flywire動態飛線,鞋面輕薄柔軟,舒適性較佳。

針對這雙Pegasus 34的相關特性,它所適用的人群主要集中於400-430之間。不快不慢的配速駕馭起Pegasus 34會更隨心所欲。

Nike Air Zoom Elite 9

Elite 9的設計與以上的兩雙有著明顯區別,鞋型有著明顯的速度風格,鞋面採用了無縫輕盈的Flymesh材質,以此提升空氣流通性和雙腳的舒適性。中足同樣搭配了用於穩定包裹的Flywire動態飛線。中底則是以Cushlon泡棉為主,前掌內置 Zoom Air 氣墊用於提升前掌回彈。

不過Elite 9在設計上相對激進,尤其是在中足鞋楦的設計上,整體寬度只有5.7cm,對於胖腳或者寬腳而言,十分不友善。總體而言,Elite 9更適合偏瘦並且速度在400以內的選手使用。

緩衝系列-比賽訓練

在Nike的跑鞋矩陣中,有一類以Lunarlon為中底材料的跑鞋,它們繼承了一部分緩衝比賽型跑鞋中的性能,但是實際的體驗要略低一籌,更多的是用在比賽訓練中。這其中LunarEpic Flyknit和Lunar Tempo 2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Nike LunarEpic Flyknit

LunarEpic Flyknit包括了第一代、第一代低幫版和第二代以及第二代低幫版四款。鞋面全部使用一體結構的無縫編織鞋面製成,柔軟舒適。儘管沒有額外支撐材料,但是在Flywire動態飛線的配合下還是能夠帶來不錯的包裹效果。

非低幫版的LunarEpic Flyknit,創造性的使用了高幫設計,能夠為腳踝提供一定的包裹做過,雖然意義大於實際,但卻是跑鞋領域一次不小的創新設計。

中底部分由Lunarlon材料以及柔軟的IP泡綿內核配合稍硬的IU泡綿外殼組成的緩震系統,上腳就能找到它所提供的感覺。甚至比Nike過去一直搭載的Air Zoom緩衝氣墊來的更為直接。鐳射切割技術在中底的兩側切割出幾條縫隙,以及外底上根據足部壓力設計5塊獨立的緩衝單元,都帶來了相當不錯的效果。

唯一的遺憾是,LunarEpic Flyknit的中底支撐效果一般,並且大底耐磨性能不佳。用於20公里以內的訓練路跑完全足夠,距離更長對LunarEpic Flyknit的支撐表現有較大挑戰。

Nike LunarTempo 2

以Tempo之名,大概你也就猜得出它的定位了。中底採用Lunarlon泡棉和Phylon材料的組合,既考慮了緩衝的效果也滿足了回彈的需要。鞋面則是使用單層的工程網眼材料,透氣性較好,Flywire動態飛線的包裹保證了鞋面的支撐。

看起來LunarTempo 2並沒有什麼過人的本領,重點在於它對中底回彈的控制十分出色,所適用的環境也多集中於跑道或者平緩的路面,如果要用於門檻跑或者較長距離的訓練會很容易進入它的節奏之中。

緩衝系列-日常訓練

氣墊是Nike跑鞋中不可忽視的一種中底材料,自Air Max起,Nike採用外置氣墊的設計之後,這幾年非常執著於外置氣墊跑鞋的研發。雖然氣墊材料在緩衝性能上有著特有的優勢,但是真正用於跑鞋之上還是有些許問題,因此在Nike的跑鞋矩陣中更多的是將這一類跑鞋定位於日常訓練型。

Nike Air Max 2017

Air Max 2017搭載全掌Max Air氣墊,氣墊上部使用Cushlon材料與鞋面連接。氣墊所帶來的緩衝表現沒話說,相當出色。但是也正是氣墊的影響,導致Air Max 2017的鞋重偏大,而且中底的回彈反饋比較落後,實際用於短中長距離的跑步並不出色,用於日常通勤可能會更好。

Nike Zoom All Out

採用3/4氣墊設計的Zoom All Out,第一眼確實相當驚艷。並且整個中底寬度有了較大的調整,穩定性更佳。相比於Air Max 2017較弱的回彈表現,Zoom All Out的氣墊在回彈反饋方面有了較大的提升,不過由於氣墊厚度變薄,整體的腳感略顯偏硬。

鞋面方面一體成型的Flyknit鞋面以及不對稱Flywire飛線與鞋帶集成,為中足提供動態支撐。不過Zoom All Out的鞋面偏緊,對腳型的要求較為嚴格。寬腳或者胖腳穿著壓力較大。

因此Zoom All Out可能更適用於10公里以內的路跑日常訓練。

Nike Air VaporMax Flyknit

VaporMax Flyknit是Nike在2017年的全新鞋款,支撐方面VaporMax Flyknit作為跑鞋,確實是有支撐的,而且這種支撐的感覺在實際跑步的過程中也比較明顯。緩衝方面採用全掌Max Air氣墊的VaporMax Flyknit在硬質的水泥及柏油路面上,緩衝表現符合一雙傳統跑鞋的預期。不過在塑膠跑道偏軟的路面上,氣墊的緩衝性就反應略顯遲鈍。

如果你用對待傳統跑鞋的眼光去審視Nike Air VaporMax,那它必然會顯得一無是處,唯一的亮點也許就只有那塊惹眼的氣墊而已。如果VaporMax Flyknit志向成為一雙合格的跑鞋,那它還有不少的路要走。

穩定系列-訓練

是的,在Nike跑鞋矩陣還有穩定型跑鞋的存在,雖然品類並不多,但是也足夠滿足日常訓練的需要了。Nike Air Zoom Structure 20和Nike LunarGlide 8是這一類里的代表鞋型。

Nike LunarGlide 8

LunarGlide 8在設計上甚至有點趨近於Nike在2016年推出的LunarEpic Flyknit,中底材料以Lunarlon泡棉製成,並且在後跟位置還加入了切割設計。中底的不同之處在於後跟內側搭載了Dynamic Support動態支撐設計,可以大幅度的增加後跟內側的支撐力。

鞋面方面也是Nike已經用了很久的工程網眼搭配Flywire動態飛線設計。總體而言,LunarGlide 8的緩衝表現一般,但支撐效果相比其他Nike跑鞋有明顯的提升。適用於15公里以內的路跑訓練。

Nike Air Zoom Structure 20

Structure 20的支撐設計不僅僅局限於中底,在鞋面上也有大幅度的提升。

中底依舊是搭載Dynamic Support動態支撐技術,但是相比LunarGlide 8,Structure 20的內側支撐從後跟一直延伸至中足前部,並且前掌鞋楦也有所增寬,支撐範圍更廣。另外,在鞋面上Structure 20採用了Dynamic Fit技術,鞋口位置設置的每列4條的合計16條的Flywire飛線很好地完成了足弓包裹的使命,稍稍拉緊鞋帶就能感受到飛線對雙腳兩側壓力。

除了支撐效果之外,Structure 20的中底在前掌配置了Zoom Air氣墊,不過腳感仍然偏硬。如果你仍然需要一雙落地更穩定並且能夠在腳跟給予一定支撐的跑鞋,這雙Structure 20是一個不差的選擇。

赤足系列-訓練

赤足跑鞋也是Nike跑鞋矩陣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據悉Nike赤足系列的起源來自於當年Nike員工在在調查完斯坦福大學運動員的赤腳訓練後的想法。後來Nike花了四年時間研究赤足跑步的生物力學原理,最終推出了全新的Free系列跑鞋。

Nike Free RN 2017 & Nike Free RN Flyknit 2017

這兩雙跑鞋的整體結構相同,最大的不同之處在於,前掌的鞋面採用的是普通的針織網眼布面料,後者採用的是舒適性更為出色的Flyknit面料。

中底設計上以Free泡棉材料為主,前後掌高差為8mm,輕薄的Nike Free鞋底和Tri-star彎曲凹槽設計可以跟隨腳部的動作靈活彎曲,實現更接近自然姿態的跑姿。外底部分在鞋跟和鞋頭部位加入分區橡膠設計,有效提升高磨損區域的耐磨性。

無論是Nike Free RN 2017還是Nike Free RN Flyknit 2017,它們都適用於中距離下的慢跑訓練,適用於已經熟悉了剛入門的赤足跑者。

Nike Free RN Motion Flyknit

Nike Free RN Motion Flyknit中底採用雙密度材料,在足部下方採用柔軟度升級的泡棉內芯,搭配結實的泡棉載體。並且搭載了全新Tri-star紋路,可多向自由伸展。此外,鞋跟採用模擬足跟形狀的圓形設計,塑就自然貼地感。

鞋面部分則是採用單接縫Flyknit面料,內含彈性聚酯纖維紗線,另外Flywire飛線通過梭織工藝融入鞋面,可通過鞋帶收緊,實現動態支撐效果。

Nike Free RN Motion Flyknit的定位要比之前的兩雙更為進階,前後掌的高差只有4mm,對於雙腳的力量要求更高。適合於那些已經掌握赤足跑基礎的跑者穿著。

總結

現在看來,Nike的跑鞋似乎並沒有想像中的那麼不好。從入門到進階,從赤足到穩定,在矩陣之中Nike的各類跑鞋基本上涵蓋了當下跑者的需要,每一雙跑鞋都各司其職,去履行他們在跑者進階之路上不同階段的使命。

只不多當所有的跑鞋都集中於一個頁面時會讓人有所混亂,而這篇文章也許能夠讓你分清繁複的Nike跑鞋家族,你也可以順著你的需要去找到真正屬於你的那一款Nike跑鞋。


推薦閱讀:

怎樣運動消除腹部脂肪?
在哪些領域裡,業餘愛好者和業內最高水平的職業人士之間的差距並不是特別大?
不負春日好時光,帶上這些裝備跑起來。
每天攝入多少酒會對健身效果造成影響?
松拓 CORE和CASIO PROTrek兩個系列的登山表各有什麼優劣勢?

TAG:耐克Nike | 跑步 | 运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