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甲方,怎麼複製百雀羚的刷屏呢?
這幾天都在聊百雀羚的的一鏡到底廣告。大叔簡單說說。就一個議題:作為甲方,怎麼能夠複製百雀羚的火呢?
1、內容要好。
大叔很早就有一個觀點,在去中心化的社交傳播生態中,媒介越來越不重要了,內容是第一傳播驅動力。極端一點的案例是,不需要投放任何渠道,也能在朋友圈生根發芽壯大。這就是所謂的「病毒性」。
「局部氣候工作室」與其說是一個大號渠道,實際上,更是一個新媒體內容的製造者,類似的賬號包括顧爺、奔波兒灞與灞波兒奔等,一幫段子手和手藝人憑著自己的創意,為品牌主定製新媒體廣告。
對甲方來說,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發現這樣優質的內容製作者,並激發他們的創意。從本次事件來看,就是甲方丟了一個時間和話題,讓自媒體自由發揮,沒想到出了一個精品。
2、劇情反轉。
這個特別想說一下。百雀羚刷屏之後,有閑得蛋疼的自媒體開始「挑刺」,把長圖裡面摳出來的圖,全部找到了源文件,認為該廣告侵權了,也很快10萬+。實際上,這樣的反轉劇情,反過來促使更多的人開始關注和討論百雀羚的廣告,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像類似的「劇情反轉」數不勝數,實際上,大叔至今都有點懷疑,這是百雀羚公關團隊自己鋪的「梗」,就是專門安排有自媒體出來質疑,炒熱這個事。實際上,這個廣告到底侵不侵權呢?官方都沒發,侵啥?
當然,還有從業者又以轉化率的問題在唱衰,大叔想說的是,先實現刷屏再說其他的吧。實際上,有討論就是成功。
3、藉助自媒體。
這個現象大叔也說過了,自媒體創業帶動了太多有時間、有文筆的人加入這個行業,甚至很多人是有一份工作,又兼職做自媒體,比如大叔。自媒體目前最大的興趣和動力就是追熱點,因為熱點能帶來流量(有些平台的流量是可以直接變現的)、關注度(粉絲)和影響力(成為KOL),所以,但凡有熱點,不管好與壞,甚至是不分青紅皂白,自媒體都一擁而上,大不了先造謠再闢謠。
所以,營銷事件要想火,或者形成自嗨的狀態,在事件發生之後,投放一些自媒體是十分必要的。比如百雀羚這個案例,實際上原發的賬號並沒有火,反而是百雀羚的公關投放了「4A廣告門」一個二條的軟文,意外實現了刷屏,從而帶動了更多的自來水。刷屏之後,立刻就有幕後團隊採訪,又開始「反哺」。
大叔認為,百雀羚這次在自媒體的投放數目應該不小,當然,在營銷事件做得足夠好的時候,加大投放力度從而引來更多關注度,是一個可取的辦法。怎麼能夠點燃自媒體的投入興趣,也是一個課題。這個難度肯定要高於做一個借勢海報簡單投個稿。
4、甲方公關的價值。
基於以上3點,大叔認為,正是體驗下新媒體時代,公關的價值。除了運營自有媒體外,對在社會化渠道的內容製作,是每個品牌都應該特別重視的公關手段。以百雀羚的案例來看,你可能認為很簡單啊,找到一個號,約一篇稿,就發了,但實際上功夫就在不經意間。你是甲方,到底把一次約稿當成一個工作,還是一件作品?
相信通過很多案例之後,大家都越來越認可公關的價值,但分析起來容易,做起來很難。
5、堅持,重複上面3步。
這也是大叔最想說的,火永遠是偶然事件,不火是常態,難道就不做了?不是,只要不斷地重複和堅持,才會收穫到意外的成功。實際上,也有自媒體分析了,人家百雀羚過去一年做了很多努力和嘗試。
但並不是成功不可以複製,刷屏還是有規律可循的,用戶的「癢點」在哪?我們必須不停地撓才知道。
比如大叔最近也主導了一次事件營銷,請達康書記拍另一個《安全的名義》,確實不如百雀羚的刷屏。最近也在反省中,希望本文能夠給你一些啟迪。
《安全的名義》_騰訊視頻
6、公關公司的價值在走下坡。
媒介價格越來越透明,創意越來越從一整套思維或系統轉移到個別人或自媒體身上,微信連接了一切,打破了認識和溝通的壁壘,甲方越來越努力……基於這些背景,公關公司新的價值在哪兒?大叔認為,不僅是傳統4A在下滑,很多傳統的公關公司也在走下坡路,誰不儘快適應,誰就會掉隊。
最後,大叔再補充一句,就是百雀羚的刷屏,一方面印證了內容和創意的重要性,另一方面又說明了廣告公關圈的焦慮。
留言區互動:你認為百雀羚刷屏的原因在哪兒?有什麼可借鑒之處?
推薦閱讀:
※剛剛開始建築行業工作,苦逼的被壓榨的新人該如何面對高強度的建築設計生活。 ?
※在地產公司工作到底可以獲得什麼樣的能力資本?
※酒吧吧台設計、桌椅配備需要注意什麼?
※選擇甲方的3大標準,一看便知
※國慶來了,甲方卻對我說:你想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