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清風:老子《道德經》對家庭教育的啟示
譚清風:老子《道德經》對家庭教育的啟示
我們常說「學以致用」一詞,粗淺而論,這個詞語的意思是說學習了道理、知識或技術應將它運用於自身修養或生活實踐中去。同樣,我們讀經教育也是如此,對經典中好的思想要充分的吸收、內化成自己的東西,並以此來指導自己生活的方方面面。將死經讀活,才是真正的讀經。今天,我們就從家庭教育的角度,來嘗試看看能否從這部影響世界兩千多年的老子《道德經》中解讀出一些可以對家庭教育有用的思想。
道可道,非常道: 論及家庭教育之道來說,這個「道」也是一個非常之道,之所以說它非同尋常,因為它的最高境界也是「不可道」的,更多時候不是靠言說而是靠身教的,也即靠父母自身所具有的氣場或能量場去潛移默化的傳遞和影響到孩子,通常來說,充滿正能量的父母,其帶出的孩子是陽光的、樂觀的、積極的、向上的;反之,一對整天負能量的父母,其帶出的孩子很可能會是消極的、憂鬱的、甚至自暴自棄的。
名可名,非常名: 同樣,名字與人相關聯後,也因此具有了能量性,它至少賦予了我們「自尊」,名字會伴隨我們一生,因此,首先給孩子起名時就應想一些能量性強的名字為好,諸如張三、李四、王麻子名字等庸俗或不和諧的名字最好不要起。另外,別人若是喊錯我們名字、帶著不尊重的心態喊我們的名字、甚至給我們亂起外號,我們通常會不舒服,這就是自尊心受到了侵犯,長此以往,難免產生負能量。因此,不論是在家裡還是在公共場合,家長稱呼孩子姓名時,都應該顧及孩子的自尊,不能阿貓阿狗的亂喊孩子的名字,最好將姓和名放在一起稱呼,稱呼時,最好先俯下身子,以示平等。
聖人處無為之事:無為就是不刻意,論及孩子的教育來說,無為就是不要刻意的拔苗助長;無為不是什麼都不做,而是要順其自然,要順著孩子的天性自然而為。這就像我們開車要到某一個地方去,車子好比孩子,司機好比父母,要去的地方就是我們的教育目標。孩子的天性有的像一部跑車,悟性好、腦子快一些;有的可能像一部拖拉機,悟性差,腦子慢一些。悟性高的,父母可以多讓他學的多一些,悟性慢的,父母就要耐心一些,慢慢滋潤灌溉,不能貪多求快,這就是順其自然。而到達目標的路,可能並不是一馬平川的,很可能會有高高低低的坎坷,司機就要掌握好剎車和油門,學會因勢利導,這就是順其自然而為。
行不言之教:前面講過,身教重於言教。家長教育孩子不是靠伶牙俐齒或帶有強迫、武斷的話語壓制、馴服孩子,應該努力提升自己的修養水平,向內求索,提升自身的氣場或正能量,用自己的氣場或能量場去感染孩子。
生而不有,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孩子生下來,雖然和我們有血緣關係,但是,為父母的不應該視孩子為私有財產,要知道他們也有自己的世界,總有一天他們會長大、獨立;總有一天我們之間會因生命老去或突發意外而面臨生死別離。因此,做父母的不應該心存「佔有」孩子的慾望,應該懂得放手,放下。孩子養大成人,父母誠然有功,但也不應該以「養兒」有功而自居,甚至以此來脅迫孩子一定要如何如何孝順自己,越是脅迫,孩子越容易反感。反之,孩子則越容易體會到父母的不容易,更容易生起孝順的心。
不貴難得之貨,使民不為盜。不見可欲,使民心不亂 : 論及家庭教育上來,這裡的「民」可比喻成孩子。父母應該以「平等心」去教育孩子,而不應刻意的用世俗高低貴賤的標準或物品讓孩子有了分別心、從小就養尊處優、嫌貧愛富、對人頤指氣使的壞習氣。避免有一天家境衰落了,孩子因為落差太大、難以適應而墜落,為了滿足慾望去偷去盜,危害家庭和社會。
後其身而身先: 後其身,教育孩子做了一件好事,不要爭搶功名,要懂得謙讓,更不能沽名釣譽,故意出風頭,顯擺自己。越是謙虛,別人反而越會敬重你,越會唯你馬首是瞻。劉邦得了天下做了皇帝,對大臣們說:「若論運籌帷幄,決勝千里之外,我不如張良;若論鎮守國家,安撫百姓,供給糧餉,不絕糧道,我不如蕭何;若論集結百萬雄兵,戰無不勝,攻無不克,我不如韓信。這三個人都是人中豪傑,我能任用他們,這就是我得天下的原因。」這就是他懂得後其身而身先的道理。
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 家庭教育的「上善」之道也如同自然界的流水一樣,它們是自然而然的流經萬物,滋潤、灌溉它們,使之得以成長,但是卻從來不和他們爭功勞,即使眾人用它洗滌污垢,將它染污,它也沒有絲毫怨言,這是一種不爭的心態。父母於子女來說,也應該像水於萬物、眾人一樣,愛護子女、教育子女、成就子女,毫無怨言,這方是大愛。
居善地:不論家居條件如何,父母都應該善於為孩子營造一個良好的成長環境,讓他們感受到愛。心善淵。父母在孩子面前應該善於調節自己的心態,保持一顆童心,使其像深淵之水一樣清明通澈、不被染濁。
與善仁:孔子說:仁者愛人,又說「泛愛眾而親仁」。仁者愛人之「仁者」,就是仁德之人,仁者愛人之「愛」就是「泛愛眾」之「愛」,或說博愛。與善仁,論及家庭教育來說,就是講父母與孩子相處要保持一顆仁愛之心,讓孩子多親近仁德之人,培養讓孩子博愛大眾的仁者胸襟。
言善信:教育孩子說話要言而有信,做事誠實守信。同樣,家長自身首先要做到,然後才能真正影響到孩子。
正善治:正是心正,心正則身正、能量正、氣場正。家長自身氣場正、能量正,對孩子的不良表現行為才能起到「治心」的根本作用。
事善能:讓孩子完成一件事,父母既要善於評估他們的能力,量力而行。也要善於充分調動孩子的主觀能動性,如此,事情圓滿成功的概率才會更大。
動善時:父母要教育孩子在行動過程中善於把握住時機,當機立斷,不能拖泥帶水、猶豫不決。
金玉滿堂,莫之能守。富貴而驕,自遺其咎:教育孩子樹立起正確的財富觀、富貴觀。錢不在多,夠用就好。教育孩子懂得捨得之道,舍即得,自己用不掉的,不妨施捨一些給需要之人,以此培植自己的福田,獲得更多福報的機會。大富大貴後不應該目中無人,驕傲自滿、自高自大。更應該謙以待人,虛以接物,如此方可避免禍患產生。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啟示我們教育孩子應該少帶他們少看一些刺激眼球的遊戲、電影等、少聽刺激耳朵的音樂、歌曲等、少吃少喝一些刺激口舌的食物、飲料。這些刺激性強的東西不僅影響孩子身體的健康成長,還容易導致孩子心智的迷失,沉溺其中不能自拔。
六親不和,有孝慈:六親不和,包括子女之間的不和睦,老子啟示我們家庭中若父母與子女關係不和睦的話,應該用「孝」和「慈」作為改善親情土壤的有機養料,為父母的自身首先要做到孝順父母、慈愛子女,如此才能影響到子女,改善自己與子女的關係。
絕學無憂:絕學是絕對唯一的學問,世界上也只有「道」(或真理)的本體是唯一的、絕對的。因此,此處啟示我們家長教育子女應該以「證悟」為最終目標,只有證悟了道的理、明白了真理之後,心才會光明無限,處事寵辱不驚、才能獲得無憂無慮的大自在,而不至於得一些焦慮、失眠、患得患失等心理疾病。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踮著腳尖不可能永久的站立,邁起大步想要前進的快,反而不能遠行。啟示我們教育子女不應該好高騖遠,應該為孩子夯實牢固的「道、德」基礎、培養其踏實、穩健向前的良好心理素質。不應該過早、過度的開發孩子的智力,應厚積而薄發,否則,很容易曇花一現、江郎才盡。
道法自然:誠如前面所分析的,這啟示我們家庭教育之「道」應遵循孩子自然天性而施教,要順其自然,遵循生命成長的規律而為,不能拔苗助長。
物壯則老,是謂不道:壯不是正好合適,而是過度的表現,老子貴柔,強調平衡,萬事萬物一旦強壯了,就距離衰敗不遠了,這是不符合道的規律的。啟示我們應該遵循生命自然成長規律培養孩子,不應讓他們過早的成熟,一個孩子若年少老成,就像用催熟劑噴洒過的香蕉一樣,表皮光亮好看,但是卻會很快變黑腐爛,不見得是什麼好事。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能了解別人叫做機智,能了解自己的人才叫做高明。這句話強調人應該有自知之明,很多時候我們能看清別人,但卻看不清自己。這句話啟示我們為人父母的,要教育好子女,首先要提升自己,修鍊自己具備「自知」的能力。自己若渾渾噩噩,又如何教育的好孩子呢?如何提升自己呢?無須外求,孩子天真無邪,心地如鏡,我們可常以這面鏡子照照自己蒙垢的心,進而返觀內照,自我省察。
大器晚成:我們做父母的都希望孩子能成器,成為有用的人才。老子說:「大器晚成」這裡的晚並不是說等到年紀老了,而是強調時間的持久性,大器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經受住長期的歷練。因此在孩子年幼時,家長輔助他們樹立起成大器的志向後,剩下的就是堅持二字了,只要沿著目標方向堅持下去,成大器是早晚的事。
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一個家庭也是如此,陰代表媽媽,陽代表爸爸。負陰而抱陽,孩子背負著媽媽,擁抱著爸爸。「氣」是能量氣場,家庭中,爸爸的陽性能量氣場與媽媽的陰性能量氣場需要中和、和諧,雙方能量沖抵最後趨於平衡的氣氛,最利於孩子健康快樂的成長。反之,陽盛陰衰,陰盛陽衰,都不利於孩子的成長。
為學日益,為道日損:這兩句強調了後一句,所學習的知識理論越多,就越容易用這些知識理論來形成自己的是非判斷標準,且以此來評判別人,卻混不知,自己也已經被這些理論知識所束縛住了。心就像一個容器,為學是往這個容器灌入知識並攪拌成自己的見解的過程,而修道則是將這些知識、見解不斷清空的過程。最後至空非空的「無」的狀態,此時才能真正體認道的真實本性(或說自性本心)。而這個清空的過程中則需要諸如打坐、禪修、引導、苦行、觀想各種各樣的修行實踐方法。我們需要知識的學習、但更需要去實踐,「為學日益、為道日損」兩句就是學習實踐相結合的、知行合一直至證悟的過程,我們教育孩子也應如此。(譚清風)
推薦閱讀:
※富養孩子的溝通能力
※新世紀傑出家庭教育的秘密
※能否從經濟學角度分析現在的父母溺愛孩子的原因?
※從小缺乏父愛的女孩子會是怎樣的?
※全職獵人里的奇犽,在如此「殘暴」的家庭教育下是為何最後還能做到為朋友犧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