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坐
道學闡真
有道友問:打坐過程中,妄念如流水,心為什麼靜不下來
nnnnnnnn說到打坐,在網路上看來,似乎是修行所必需。
nn然而,打坐本身只是一個姿勢,行住坐卧都只是姿勢,通常講的打坐是盤膝而坐,只是坐姿的一種。如果將姿勢本身當做修鍊的法門,那可就大錯特錯了。
nn但是,不是姿勢沒有用,而是單純的保持姿勢沒有用。就像道門的導引之術,通過或動或靜的方式鍛煉體、氣,是姿勢和修行法門相配合而產生作用。
nnnnnn
因此,有必要說一下打坐究竟是在做什麼。
nn道門法統,四正四餘。四正者,煉體、行氣、養心、正知;四餘者,調理、服餌、科儀、入世。
nnnn而打坐時,可以行氣,可以養心。
nnnn行氣,是鍛煉提升自身的能量,根據修行者的層次階段不同,有持經、凝神、吐納、運氣等方法。而這些方法,並不拘泥與動作,打坐的散盤、單盤、雙盤皆可,除打坐外,站立、正坐、側卧、正卧也可以,主要是身體處於一種舒適便利的狀態。首發於威.信.公.眾.號:道學闡真。養心,是調整自我心性與思維方式,與修行者體現出的能力並無絕對關係,主要通過閱讀、參悟、體悟、靜思、反省等方式進行。顯然,靜思反省一類,哪怕是倒立,只要自己開心就好,並不拘泥於姿勢。
nnnnnn這裡需要注意:
nn動功/靜功是描述外人看來練功者是否在運動;
nn打坐是描述練功者的姿勢;
nn行氣/養心是描述練功者的練習目的。
nnnn因此,打坐並不絕對等同於靜功(要不然,坐式十二段錦怎麼算?)。
nn此時會發現,打坐不能判斷練功的目標、也不能確定此人所修習的功法。
nnnn
當然,小道自然知道網路上所說的「打坐」,大半是無為而靜。
nn或許是由於《道德經》中提倡無為的緣故,很多人認為打坐就要無為,然後自然而然就能成仙了道。小道很是無語。
nn須知《悟真篇》有言:
nn始於有作人難見,
nn及於無為眾始知。
nn只識無為為要妙,
nn誰知有作是根基。
nnnn無為之法雖妙,然而卻非下手之功,若妄一步登天,只能是坐井觀天。
nn這些年在網路上也見過形形色色的網路派鍵修(鍵盤修者):
nn或以為天資過人,他人皆為下等根器;
nn
或以為無為為上乘,其餘皆為旁門彎路;
nn或以為大道至簡,繁複則為錯誤;
nn或以為道門抱殘守缺、攜有私心,許多道法皆以失傳,只有從「古修」經典中尋找法門;
nn如此等等,不一而足。
nnnn註:
nn1.根器是佛門說法,然而真有人佛道不分;
nn2.性命雙修為大道,輔助之法皆是旁門,但旁門皆應取用、必不可少,就像坐飛機是大道,但打車去機場是旁門一樣;
nn3.實際上凝神吐納之法頗簡,修習過程只是不斷重複累積;
nn4.道門擇人而授,門內從未失傳,甚至比古時更加豐富,門外則是「失傳」——失去了傳聞,未曾聽說過明清以來的神奇傳聞。
nnnn總之,由於種種原因,網路上越來越提倡無為法靜坐。不否認靜坐本身有好處,比如培養耐心、澄清思緒等。但這一來有風險,二來這不是初學者能採用的修習方法、更不是未得傳承者可採用的方法。
nnnn
再說回這位提問道友的問題。
nn首先,希望道友不要受網路派的影響進行無所作為的「無為」。
nn其次,可以給道友三個建議:
nn1.採用數息的方式使自己專註
nn2.採用反省靜思的方式修正自我的言行
nn3.持誦《太上老君說常清靜經》,或許有一天可以契入道門
推薦閱讀:
※印度教的梵我合一與道教的天人合一有何淵源?
※都說老子的思想核心是無為、順其自然。 我看了道德經怎麼覺得老子霸氣十足呢? 是我沒看懂么?
※道符,不同顏色,各有什麼含義?
※入佛教還是入道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