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為什麼要抵制逃離北上廣?

一年又一年,我們又來到了畢業季,每到畢業季,社交網路上關於 「留在大城市還是回到老家」的議論總是不絕於耳。

我截取了過去7年來「大城市」和「老家」的搜索指數,可以看到每年的春節、清明、中秋等傳統節日,「老家」都是遠遠超出「大城市」,但是在每年的年中,兩者卻有一個交集,彼此上上下下難捨難分,這個時間就是每年的畢業季。

應該留在大城市還是回自己的老家?

那應屆畢業生應該留在大城市還是回到自己的老家呢?我想引用一個數字的故事。

按照2015年全國百分之一人口普查結果:中國當年的總和生育率是1.047,這個數據在世界範圍是倒數的。按照中國人口更替的公式,生育率要維持在2.1以上才能人口數量起碼不減少,也就是一夫一妻生育2.1個孩子。不過由於眾所周知的原因,在中國最常見的家庭組成形式是三口之家。這個生育率是十分可怕的很多人口學者結合國情得出的結論是,即使在全面放開生育的情況下,東亞國家的生育率很難超過1.7。按照這個數據推算,到2050年,隨著我的父母輩,也是新中國史上兄弟姐妹最多的60後、70後逐漸入土,中國的適齡勞動人口將減少2.5億,適齡勞動人口比例下降到51%,老齡率卻將從現在的13.7%暴漲到31.3%(慚愧,2050年我也即將成為老年人),這是一個比今天的日本更可怕的數據,毫無疑問的社會危機。

我們都知道,改革開放30多年來的發展成果背後其實是在吃人口紅利,數量多又廉價的勞動力造就了今天的深圳、蘇州等一批典型城市,特別是溫總理當家的2002年-2012年這段經濟發展的黃金十年。年輕人是推動社會前進、經濟發展的動力,在今天的中國還無法做到像美國一樣殖民全球精英來確保自身整體人口結構合理性的前提下,我們卻將迎來人口衰退,隨之有的地區必然會衰落,可能是小城市,也可能是大城市,再考慮到我大清自有國情在此,那大概率衰落的就是小城市了。

這是個悲傷的故事,我們卻不得不面對,貝殼希望能告訴一代青年人做出更正確的選擇,這是影響你一生的決定,那就是努力留在今天更加發達的城市。同時不要被新世相這種無良媒體故作矯情搞的「逃離北上廣」活動迷花了眼,這是一種愚蠢的論調,他們只是在利用你圈錢,屁股決定腦袋的行為讓人十分厭惡。

影響一個剛畢業的年輕人選擇去哪裡的決定因素有哪些?

我們決定做一點努力,我們從今年的3月下旬開始,在上海和南京做了很多調查,和很多人聊過,想知道影響一個剛畢業的年輕人選擇去哪裡的決定因素有哪些。

顯然我們的樣本還不夠大,但是結果和預期的差不太多,家庭因素和城市房價是影響一個剛畢業的年輕人選擇去哪裡最重要的兩個因素。城市的房價我們沒有能力去解決,但是另一個家庭的原因我們嘗試想解決下。

在和很多貝殼青年進行溝通的過程中,他們說道,父母能來自己工作學習的城市看看自己,沒有比這更高興的了,儘管大多數時候只能呆幾天,但是自己在城市打拚的心酸也會因為見到父母而煙消雲散。

他們還補充道,每次送父母離開的時候,是最難受的時候,我感同身受,每每這個時候,我總是想起朱自清寫的《背影》,在南京的浦口火車站與他父親分別,父親匆匆大半生已過,年屆知天命之年,看著步履蹣跚的背影,怎能不流淚感慨,這種不舍和難受是刻骨銘心的。

這種至親情感連接上突然的撕裂,使我們大部分人很難割捨,同時,由於大多數人獨居的生活狀態更加深了自己對於親情的渴望,所以這也是家庭因素成為比城市房價更加靠前地左右一個年輕人對未來的選擇的原因。

我們可以做什麼?

在籌划了接近兩個月後,我們決定發起貝殼的第二個公益項目:萬家燈火

項目參與高校的2017屆本科畢業生和研究生畢業生,如果父母中的一人也在畢業生所在的大城市工作,將對畢業生父母按月發放固定金額的福利,時長最長一年。

希望此舉可以讓本來搖曳不定的年輕人留下來,讓本來就在孩子城市工作的父母得到更多物質上的幫助和精神上的慰藉。

目前已經有上海交通大學、南京大學、華東理工大學的部分學院及應屆生願意參與其中,我們接下來會和更多的高校、企業溝通,在畢業生、父母的主觀意願前提下,讓項目惠及輻射更多的人。

更加明細的方案和計劃會儘快發出來,我們的官網(bkqn.org)也在搭建中,上線後更多信息會在那裡看到。

恰巧到今天,貝殼發起的時間剛好半年,我們沒有很多錢,但是有有可以努力向前奔跑的雙腿,有可以創造價值的雙手,我們真誠歡迎政府部門、企業、社會團體等更多來自社會的力量能參與進來,一起讓人才留在更需要的地方,讓每個畢業生都有家和未來,讓城市裡萬千貝殼青年的住所在晚上亮起來,萬家燈火真正讓城市變得更加有溫度。

---EOF---


推薦閱讀:

逃離小鎮
你是什麼時候決定還是選擇回到家鄉的?
中國是人情社會還是可以靠個人努力獲得收穫的社會!人情是普遍出現在三四線城市還是一二線的大城市?

TAG:逃离北上广 | 大城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