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望蔚藍:失落與回歸中的海洋文明

文/寶木笑

如果說生命的過程是一次輪迴,也許人類的文明史也將走向相同的宿命。水域孕育人類的先祖,從某種角度講,這些孕育人類文明的水域是海洋的一種延伸,走向海洋是人類宿命般的必然。只是這種必然在今天回望,充滿著一種滄桑與感慨,因為在人類的發展歷史中,海洋彷彿陸地中心論旁一直靜默的那抹蔚藍,人們並未對其有著足夠高度的認識,雖然這一路走來,海洋對於人類有著異乎尋常的意義,雖然人類在不知不覺中曾經創造過和正在創造著偉大的海洋文明。

林肯?佩恩在《海洋與文明》中所呈現的正是這種失落與回歸相互交織的文明史觀。作為美國著名的海洋史學者,《海洋與文明》中這種情愫與林肯?佩恩一直以來的海洋史觀十分相和,總體上講,其海洋史研究的著眼點是在海洋文明方面,「海洋史研究的前提,是通過研究發生在海上或與海洋相關的事件,為研究人類事物提供一種獨特的視角」。而這些「相關的事件」則是一個融合著政治、經濟、文化、宗教、科技、戰爭、藝術等多個維度的綜合體,即我們通常意義上講的「文明綜合體」,《海洋與文明》算是林肯?佩恩第一次明確地從一直以來的海洋史研究邁向了海洋文明史構建的新維度。

正因為如此,林肯?佩恩在《海洋與文明》中需要做的工作很多,首先要做的就是對以往海洋史觀的打破。如果說海洋文明在人類過往的歲月里不慎失落,也許並非指稱的是海洋文明發展的實際情況,而是人類在觀念上對此的漠視和忽略。在林肯?佩恩看來以往的海洋史觀是一種簡單工具論和索引派雜糅的結果,即學者致力於研究「古代的船隻、船隻模型、圖像、民族志以及相關的詞典和書目」,這必將引導歷史學家們更多地將海洋史與航海史和海軍史劃等號。顯然,這種傾向是不利於海洋史和海洋文明自身發展的,因為這種狹窄的視角對比海洋文明自身的浩瀚實在有著「天淵之別」。《海洋與文明》也正是從船舶製造、海上貿易、海洋探險、人類遷徙、海軍戰爭等諸多主題切入,用一種涵蓋著歷史、科學、政治、經濟、社會、藝術、宗教、語言、法律等學科的「上帝視角」闡明這樣一個簡單卻一直被忽略的事實:海洋史是世界史的一個分支,海洋史從本質上說就是海洋文明史。

雖然這個事實是林肯?佩恩一直所強調的,但在這部厚重的《海洋與文明》中,我們卻仍然能夠感受到濃郁的航海史的味道,甚至更多的是船舶發展史的風味。即便如此,作為資深的海洋史專家,林肯?佩恩的考據式寫法仍然是引人入勝的,從「有現存證據的世界上最早的航行不會早於7000年前,出現在美索不達米亞」(P12)開始,人類的船舶製造工藝的發展是超出人們慣性想像的。「帶有桅杆的最古老的船隻來自美索不達米亞南部和科威特,時間可以追溯到6000年之前」(P58),到了古希臘時代,地中海區域已然出現了三槳座戰船,而在羅馬主宰地中海的時代,不但已經出現了成熟的港口城市,也出現了真正意義上的艦隊,當然船舶製造技術已經超出現代人的現象了,「『伊希斯號』的載重量約為1200至1300噸,船長講述了這艘船是如何在經歷了7天的暴風雨後停靠在比雷埃夫斯港的」(P140),直到核時代的全球艦隊。這顯然是帶有著林肯?佩恩自身特點的撰寫方式,因為《海洋與文明》的構想,「形成於我在寫作《世界船舶》之際」。

這甚至有些「二律背反」的味道,海洋史和海洋文明的講述要擺脫航海史和船舶史的窠臼,但卻永遠無法脫離其作為海洋史特殊載體的框架設定,海洋文明之所以從失落到回歸的過程顯得相對漫長,也許正是這種先天制約造成的。在這個問題上,林肯?佩恩的解決方法是充滿「王道」氣勢的——直接從文明史的角度同時講述海洋史,既然繞不開,那就一起來吧,讀者自然會在閱讀中體會到海洋文明史超越航海史和船舶史的妙處。例如將「航海事業如何擴大了共享某種知識(包括市場和商業實踐,或航海和造船業等方面的貿易區域)」作為一條主線,這顯然是完全「文明史化」的方式。這也正是為何當屋大維在埃及取得勝利時,帝國陸地部分也隨之更加輝煌的重要原因之一——地中海地區海上貿易的持續繁榮,使得羅馬人的國家開始以史無前例的內生力發展起來。這並非「地中海成為內湖」這類地緣政治學角度的簡單傲嬌,而是闡述了「海洋」與「文明」之間強烈的共生關係。

如果說商業或者經濟因素是某種溫和的海洋文明線索,那麼海洋在人類逐漸發達的科技實力催化下,其重要的戰略意義帶來的政治因素則伴生出一種對抗和暴力,即「統治者和政府如何通過稅收、貿易保護等機制開拓海洋事業並以此來鞏固和強化其權力」。往往這種圍繞海權的爭奪其結果就是戰爭,即使在人類航海水平剛剛成熟的6世紀,當時的拜占庭帝國和薩珊王朝已經為了印度洋西部的海上霸權進行了最後的決戰。這種戰爭往往從海洋蔓延至陸地,在全球貿易誕生的16世紀,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開拓了現代全球航線的雛形,但這個過程必然帶來一種政治上的對抗,為了航行而航行的事情在人類的海洋史中確實是不存在的。1511年,後來的葡屬印度殖民地總督、果阿和馬六甲的征服者阿爾布克爾克這樣向葡萄牙國王描述其攻打果阿的過程:「我放火燒毀了這座城市,用刀殺死了每一個人。連續四天當中,您的士兵們雙手沾滿了鮮血。無論在哪裡,我們只要找到一名穆斯林,就絕不放過他。我們用屍體填滿了清真寺,然後放火……陛下,這是一次非常偉大的行動,部署完善,並圓滿完成。」(P423)

其實,這正是海洋文明回歸過程中一直的尷尬,當越來越多的「堅船利炮」打開了封閉的國門,很多曾經輝煌的陸地強國突然發覺以往認為「遠在天邊」的陌生勢利正在十分強勢地對自己造成致命的威脅。於是,當人類的航海技術實現了「時間與空間湮滅了」(第18章標題)時,關於海洋的問題讓處於地球各個角落的人們警醒起來。正是在這種意義上,我們說海洋文明一直以來是「失落」與「回歸」交織並行,因為即使海洋和航海事業被人類逐漸重視,貌似海洋文明自身在人類文明序列的權重前所未有的提高了,但人類對這種文明的認識仍然是以往「失落時代」的慣性產物,人類仍未以一種「文明史觀」的視角審視自身當前和未來的海洋生活。甚至直到上世紀五十年代以後,國家圍繞海洋的「交流」某種意義上仍然是一種博弈而已,「美國政府能夠規定並推行其在本國專屬經濟區中的權利,而這是由於美國是世界上的超級強國。而絕大多數中小國家的公民,卻沒有這樣的選擇餘地」。(P618)

這裡就涉及到一組關鍵的問題:何為「文明」?何為海洋文明「回歸」的正確打開方式?如果從廣義角度講,「文明」指的是人類告別蠻荒時代,有了「文化」現象之後的歷史階段的整體文化面貌,如我們說的「人類文明」。如果從狹義角度講,「文明」是對某一個具體的人類社會單元或者「文化區」的整體文化面貌指稱,如稱「東方文明」、「西方文明」,「中國文明」、「埃及文明」、「伊斯蘭文明」、「瑪雅文明」等等。總之,「文明」作為一個或大或小的整體概念,其「文化屬性」是根本屬性,而非附加屬性。因此,林肯?佩恩將《海洋與文明》的主旨之一定義為講述「語言、宗教和法律的跨海傳播如何便利了區域間的聯繫」,這實際上是對海洋與文明如何在文化屬性層面相互發生作用的準確闡述,也是這本書能被稱之為是一本地道的「文明史」的最重要的原因。

繼而,林肯?佩恩實際上在全書浩繁的史料背後在堅持闡明一個事實——人類發展的主要動力之一在海洋。這才是海洋文明「回歸」的正確打開方式,是人類應該賦予海洋文明應有的高度。世界文明史著名學者麥克尼爾父子在其著名的世界簡史《人類之網》中說:「1450年之後的三個半世紀里,地球上的諸民族逐漸形成為一個同一的共同體。從此時開始,將地球上的各個不同地區視為孤立存在的——就像此前我們有時曾做過的那樣——越來越無意義,我們將不會再這樣去思考和描述。今後我們將逐漸增加對各種與全球性有關主題——包括全球化的進程——的探索。」這與《海洋與文明》的代際劃分驚人形似,1450年代,教皇正式在敕令中聲明,承認葡萄牙在率先進行的航海探險中擁有對所發現土地的管轄權,歐洲海上探險時代正式迎來高潮,不管初衷如何,人類開始大範圍向海洋深處挺進,也確實「逐漸形成為一個同一的共同體」。

既然「文明」從來就應該是一個整體性概念,我們不難發現海洋文明對於整個人類文明的重要意義。《海洋與文明》正是從這個角度構建起了自身的文本體系,林肯?佩恩從兩條線索組織起這樣一個龐大的系統:一是以縱向的文明代際為線,從古埃及到青銅時代,再到中世紀、維京時代,繼而是蒸汽時代和鋼鐵時代直至今日;一是以橫向的地緣聯繫為線,從地中海到印度洋,到亞洲,及至大西洋和太平洋,直至全世界。至此,林肯?佩恩實現了對自人類形成的很早時候起,經由海洋發生的跨文化相遇的全景展現,我們看到了不同文明的族群之間在經濟、政治、文化、科學等各方面的相互影響,《海洋與文明》實現了由縱向孤立的航海史向縱橫交錯相互聯繫的海洋文明史的蝶變。這自然是林肯?佩恩個人的榮光,但這更是海洋文明榮耀回歸的必然,是人類進入「海洋世紀」後向「海洋文明視角」轉向的必然。

是的,海洋文明的「失落」在某種意義上只是人類在認識層面的遺忘和忽視,而她的「回歸」卻帶有著某種加速度的意味深長。甚至已經有越來越多的學者從地球物理學等角度主張,應該把地球看作是一個由「海洋」和「島嶼」組成的世界,把整個「陸地」視為一個「大島」、幾個「中島」和眾多「小島」。在「全球化」時代,隨著現代交通與通訊工具的全球性使用,經濟貿易與文化傳播早已全球性流通,「純粹」的「內陸化」早已不再存在,天空也只是海洋的延伸,太空時代不過是「海洋思維」的四十五度仰角變奏。不管從國家和族群利益角度,或者從人類文明自身發展角度,有關海洋文明的一切從來都不是配角逆襲,而應該是王者歸來。英國海洋生物學家卡魯姆?羅伯茨曾在《假如海洋空蕩蕩》中警醒世人:「生命既然可從海洋來,亦可在海洋中消亡。」沒錯,今天,當我們後知後覺般去凝望那片幽深的蔚藍時,也許那片蔚藍其實一直在幽深地凝望著我們。

—END—

————————

更多文字請關注微信公眾號:寶木笑說(baomuxiaoshuo)

講述老百姓自己的讀書生活。


推薦閱讀:

未來的社會會變成女權社會嗎?
智勝先師-人類能做出強AI嗎?
人類能否對付得了異形?
人類文明最後的一個問題將會是什麼?
人類的哪些生物性特質已經成為影響人類文明繼續前進的障礙?

TAG:书籍推荐 | 海洋 | 人类文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