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讀書筆記

本期導視——

nn

小說類:閻連科《風雅頌》、劉醒龍《天行者》、王躍文《大清相國》、毛姆《月亮和六便士》、卡夫卡《城堡》、馬爾克斯《愛情和其他魔鬼》、福樓拜《包法利夫人》

nn

學術類:韋伯《學術與政治》、《福柯文選Ⅱ什麼是批判》、卡爾維諾《美國講稿》、張汝倫《現代西方哲學十五講》、孟繁華《1978:激情歲月》、陳平原《中國小說敘事模式的轉變》

nn

其它:齊邦媛《巨流河》、王小波《愛你就像愛生命》

nn

閻連科《風雅頌》:這是部爭議很大的作品,主題是對知識分子的諷刺,對權錢當道的中國當下現實的批判。故事的主角是一位大學教授,其妻子和副校長偷情被他當場捉姦,非但沒有報復,還憑藉這個把柄獲得利益。平步青雲之時卻被莫名其妙的送入了精神病醫院,逃出之後心灰意冷,踏上了返鄉之旅。這部小說自08年發表之後就飽受批評,有人說作品影射國內某兩所知名學府,也有人說寫得太過火,中國的現實根本不是那個樣子。奇怪的是,這部書近年再版,類似的批評少了很多。小說的真實不同於生活的真實,馬爾克斯的小說中,一塊磁鐵可以讓全鎮傢具的鐵釘掉落,從現實層面考慮,這顯然不可能,但在小說中,磁和鐵有一種內在的聯繫,這便是小說的真實。讀閻連科的小說千萬不要和現實一一對應,否則會感覺裡面完全是胡說八道。總得來說,《風雅頌》可讀性還是挺高的,對現實的批判也很有力度。

nn

劉醒龍《天行者》:講得民辦教師的故事,也是茅盾文學獎獲獎作品。扉頁上寫著「獻給在二十世紀後半頁中國大地上默默苦行的民間英雄」,小說主旨也在於此。故事很感人,然而情節太假是作品的硬傷,讀到後面也著實很無聊。小說的真實性不在於是不是真實發生過,而是在於是否符合內在邏輯。有些小說的紀實意義大於其文學性。n

nn

王躍文《大清相國》:王躍文是著名的官場小說作家,這部《大清相國》經中央某領導推薦火了起來,被奉為公務員必讀書,也算是當代文學的暢銷書了。很好看的小說,以幾個大案串起了康熙一朝的名臣陳廷敬的一生。講述其如何一步步位極人臣,成為政壇不倒翁,被康熙評價為「幾近完人」。小說對官場的可謂刻畫入木三分。同時想到,史家著史,小說家作文,往往都有針砭時弊的慾望。《大清相國》中有頗多筆墨引人深思。明珠、張汧本都是有抱負的青年,為何在官場中一步步走向弄權,最後身敗名裂?陳廷敬本人也越發狠毒、圓滑。驚天的大案為何查到最後只查辦幾名小卒便了事?清官緣何無路可走?朝廷的政策如何一層層執行下來便面目全非?如此種種,豈獨清朝往事?

nn

齊邦媛《巨流河》:一部自傳性質的作品,講了民國、抗戰以及國民黨退居台灣後的很多故事。前面抗戰的部分寫得很好,有一種「中國不亡,有我」的激情,讀來很讓人熱血沸騰。後面就很一般了,最遺憾的是意識形態性太重了,感時傷懷的回憶性作品插入了太多一廂情願,很多地方明顯對大陸和台灣以雙重標準評判。全書後半部分與名人的交往軼事尚可一讀,至於對台灣、大陸文學的評價則都不足觀,比如說80年代大陸不喜歡,甚至不敢評價張賢亮、阿城的作品,又說全世界公認台灣是中國文學主流的延續,因此可長可久。關於他們這代人的局限,作者本人其實也認識到了,她在書中引了福斯特《印度之行》的一句話「全忘記創傷,還不是此時,也不是此地。」我讀得是完整版,三聯版有一些刪節,可以查到刪掉了哪些地方。

nn

王小波《愛你就像愛生命》:這是本很有名的王小波寫給李銀河的情書集,「你好哇,李銀河」這個情書中的第一句話廣為流傳。書信往往能反映出一個人最真實的部分,王小波的信中倒是不光有甜言蜜語,還有不少思想性的東西。另外很有名的情書集有魯迅與許廣平的《兩地書》,薄命英才朱生豪的情書,徐志摩的《愛眉小札》(可酸了)。n

nn

毛姆《月亮和六便士》:好像就在前幾年,《月亮和六便士》在豆瓣上突然火了起來,不少人為書中熱情洋溢的故事而潸然淚下。小說的主題是個人大於社會,慾望勝於物質。現代社會是對人「規訓」的過程,現代人生活的方方面面都不得自由,而小說的主角為人之不敢為,我想這就是我們喜歡這個離經叛道的故事的原因所在。匆匆的結尾處作者沒有說出的那句話應該是《聖經》中的「你們不要論斷人,免得你們被論斷」或「不要將表象作為判斷的根據」。這大概是毛姆本人對於評論家的回應,因為作者生前在主流文學界並不如意,儘管當時他已經擁有大量的讀者。關於譯本,我先讀了李繼宏的,又簡單翻了傅惟慈的,感覺都不錯。李繼宏是翻譯界的青年才俊,不少暢銷書都是出自他的譯筆;傅惟慈的譯本比較典雅,是這部小說的經典譯本。不妨對比一處,在第21節中,當形容主角那熱烈的慾望時,傅惟慈譯為「森林之神的那種獸性的喜悅」,李繼宏的翻譯是「發泄獸慾之後怡然自得的登徒子」。前者較忠於原文,後者化用《登徒子好色賦》的典故,將小說中的比喻「中國化」了。兩種譯本風格於此可管中窺豹。摘錄幾句小說中我很喜歡的句子——

nn

「假如有人掉進水裡,那麼他游泳的本事高明也好,差勁也好,都是無關緊要的;他要麼掙扎著爬出來,要麼就被淹死。」

nn

——「要是每個人都像你這樣,這個世界就完蛋啦。」

nn

——「你這句話說得太蠢了。不是每個人都願意像我這樣的。絕大多數人做著普普通通的事情就心滿意足了。」

nn

「有時候人們戴的面具太過完美,日久天長之後,他們也就真得變成他們假扮的那個人。」

nn

「也許他們知道,人並不想做他想做的自己,而只能做他不得不做的自己。」

nn

卡夫卡《城堡》:《城堡》這樣的作品一百年間出不了幾部。小說多是靠情節吸引讀者,但卡夫卡、博爾赫斯、卡爾維諾這些作家的小說彷彿有某種魔力,即使幾乎沒有情節一樣能讓人慾罷不能。《城堡》的故事講主角K來到一個村子,為這裡的城堡當土地測量員,結果被告知他們根本沒有招聘土地測量員,招聘一事雖然有過討論,但並沒有執行,詭異的是K還兩次收到了來自城堡的表揚信。K由此進入了一種困境,千方百計想進入城堡而不得,其實,連城堡本身是否真得存在都值得懷疑。卡夫卡的作品是一座迷宮,關於《城堡》的討論可以集成一部比原作厚上百倍的書。「城堡」到底是什麼?百年間有各種各樣的闡釋,有人說城堡是上帝對人類命運的擺布,有某種力量凌駕在人之上;也有將城堡理解為縹緲、虛無的愛情;形而下的闡釋中《城堡》是在諷刺官僚機構的腐朽、低效率。寓言化的解釋中,城堡是恐懼和絕望的根源。也許,卡夫卡的一句名言已經告訴了我們答案,「目的是有,道路卻無;我們謂之路者,乃踟躇也。」

nn

馬爾克斯《愛情和其他魔鬼》:這是個糾纏著宗教、禁忌、信仰、罪惡與異化的家庭的愛情故事。他們或放縱慾望,或執著於理想,或渴望著改變,唯一相同的是他們內心的孤獨。現實拯救不了的,還有上帝;上帝無能為力的,還有愛情;愛情也無濟於事,那還有魔鬼。恰如書中金句「凡是幸福無法治癒的,任何藥物都無法治癒。」 」順便,宣傳語上說這部作品與《百年孤獨》和《霍亂時期的愛情》並稱馬爾克斯三大長篇小說,實在不知道這個說法怎麼來的,《愛情和其他魔鬼》無論從字數(十萬字)還是結構上看都是中篇小說。

nn

福樓拜《包法利夫人》:什麼是偉大的悲劇?就是故事中沒有壞人,每個人都在追求自己想追求的東西,做自己認為應該做的事,然而最終都無法逃出命運編織的網。用今天的話說,《包法利夫人》講了一個關於出軌的故事。小說的主題是慾望與現實的矛盾。面對永遠無法滿足的慾望,有人選擇隱忍,有人選擇追逐。然而,熱烈的理想往往被現實擊得粉碎。主人公臨終前從靈魂深處喊出的那句「瞎子」,看不清個中根源的何止是她一人。這就是這個一百多年前的小說在今天依然能引發人們共鳴的原因。無需去指責愛瑪,為小說中的人物而憤怒停留在閱讀過程之中就好。順便推薦一部日劇《晝顏》(據說要出續作),講得也是出軌的故事,慾望與現實的平衡終究只能是暫時的。

nn

馬克思·韋伯《學術與政治》:這本書是韋伯的兩篇著名演講,一篇名為《以學術為業》,一篇名為《以政治為業》。韋伯首先拋出一個問題:現代社會中的生命還有終極意義嗎?文明處于飛速地進步之中,我們所捕捉到的一切都是暫時性的。社會的「祛魅」(世俗化)意味著價值的分裂,面對精神和肉體的矛盾應該何以自處?韋伯的答案是坦然接受這個矛盾的價值世界。不承認這一現實,是自欺欺人的懦夫行為。作為一個以學術為志向的人,應該做得不是一味的追逐信仰或妄圖做時代的先知,而是要時刻保持頭腦的「清明」(這個詞的翻譯似乎可以討論)。一個教師應該做的不是充當學生的精神領袖,對學生灌輸某種信仰,而是努力做到「知識上的誠實」。關於政治,韋伯的定義是「指爭奪分享權力或影響權力分配的努力,這或是發生在國家之間,或是發生在一國之內的團體之間。」韋伯劃分了三種支配權的類型,1.「永恆的昨日」型權威,指神聖化的權力;2.卡里斯瑪型(超凡魅力型)權威,即依靠富有煽動性的個人,個人崇拜;3.法制。此外,韋伯還提出了「信念倫理」和「責任倫理」,這兩種行為原則。

nn

《福柯文選Ⅱ什麼是批判》:這部文集主要是關於福柯的知識考古學、譜系學和生命政治等相關理論。與其《知識考古學》《詞與物》《瘋癲與文明》《性史》《規訓與懲罰》幾本著作相關。福柯質疑話語的形而上學,以「認識論斷裂」顛覆以往對歷史連續性的認知。不同的時代針對同一事物的話語會層疊、擴散,能指的單一之下是所指的泛濫。這種變化不是源於思想本身的演進,而是表述思想的話語實踐之間的排斥和選擇遊戲。「重要的不是話語講述的年代,而是講述話語的年代。」關於「什麼是批判」,福柯的回答是:批判是主體對權力的質疑,是主體的反抗和反思,是對主體的屈從狀態的解除。從根本上來說,批判是不被統治的藝術。福柯的理論和從韋伯到法蘭克福學派的理性批判傳統有聯繫,也有區別。現代社會中,每個人都無可避免的受到權力的支配,人的生命也成為政治策略與權力策略的對象,這種機制,福柯稱之為「生命權力」。此外,書中福柯關於自由主義的論述。

nn

卡爾維諾《美國講稿》:卡爾維諾這本書有一個更有名的名字——《未來千年文學備忘錄》,很值得讀讀的一本小冊子,是1985年卡爾維諾在哈佛大學的幾次講座。內容是他認為2000年以後的文學應該保存哪些價值觀。卡爾維諾認為現代文學充分利用了現代語言的表述功能、認知功能和幻想功能。他對文學的未來富有信心。第一講中提出了小說「輕與重」的問題,卡爾維諾認為分量輕是小說的價值而不是缺陷,應該儘力減輕小說結構與語言的分量。昆德拉曾說,形形色色的限制就是生活中的重負,我們珍視的一切輕鬆的東西,將來不可避免地會變成沉重的負擔,這也是《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的主旨。輕靈的文學是「天際的遊絲」。卡爾維諾是我最喜歡的作家之一,讀他的每一部作品都會感嘆「小說還能這樣寫」,推薦幾本他的小說。《看不見的城市》借馬可波羅與忽必烈的對話,講述了幾十座神奇的城市;《如果在冬夜,一個旅人》由十部小說的開頭組成的神奇故事。《樹上的男爵》講一個發誓終生生活在樹上的人的童話般的故事。n

nn

張汝倫《現代西方哲學十五講》:「這部教材借書的地方,是哲學真正的開始處。」很喜歡這本書結語中的這句話。全書以哲學家為單位,講了叔本華、克爾凱郭爾、尼采、伯格森、狄爾泰、杜威、弗雷格、羅素、維特根斯坦、胡塞爾、海德格爾、薩特、伽達默爾、哈貝、福柯、德里達,還有法蘭克福學派等等西方現代著名的哲學家的生平、思想、影響,很適合作為了解西方現代哲學的入門書。

nn

孟繁華《1978:激情歲月》:這是「百年中國文學總系」叢書中的一部,這套書旨在通過一個人物、一個事件、一個時段的透視,來把握一個時代的整體精神。文學中的1978年是個特殊的年份,文學剛剛開始解凍,但仍然是政治文化的一部分。那個年代的文學,有時期伊始的狂歡,也有不言自明的膚淺;有精英意識和啟蒙的假想,也有執意追求中過分的投入。人道主義精神重新浮現,歸來的詩人們開始熱情的自述,知青一代的彷徨心態,現代主義帶來的驚異,以及政治風向的偶爾反覆與知識份子在幾十年的動蕩中孕育的惶惶不安。儘管有熱情也有缺憾,但毋庸置疑的是,那是理想主義者的激情歲月。

nn

陳平原《中國小說敘事模式的轉變》:這部著作是陳平原教授的博士論文,沒有過於理論化,算是比較好讀的理論書,也可作敘事學實際運用的入門書讀,敘事模式的轉變本身也是比較實用的一種理論模型。本書主要分析中國現代小說在敘事方面相較於古代小說有怎樣的變化,在敘事時間、敘事角度和敘事結構方面又怎樣的轉化,以及這種變化是如何發生的。核心觀點是,這種敘事模式的轉變基於兩種移位的合力,即西洋小說輸入產生的重要影響和吸取中國傳統小說自身的養分,兩種影響都很重要。我讀完這本書的一大收穫是,在讀古代文學、現代文學、當代文學時會有不同的感受,但卻說不出區別究竟在哪。陳平原教授這部著作就是在理論層面回答了這個問題。中國古代傳統小說重情節,多採用單一時間線敘事,敘述者往往是第三人稱全知視角;小說進入現代之後,逐漸開始發生變化,多種敘事手法開始出現,時間線變得複雜多樣,第一人稱和第三人稱限制視角越來越多的被採用。一言以蔽之,是敘事模式開始多樣化。這不僅是作家的改變,也是讀者審美趣味的發展、變化。

這季美劇質量非常高,推薦三部——

nn

《越獄》第五季:情懷之作,很多人看美劇都是從《越獄》開始。只要別去深究,這季劇情還可以,總之肯定是陰謀後面有更大的陰謀。故事的主要場景是戰火紛飛的中東。

nn

《冰血暴》第三季:質量非常高的劇,劇情和前兩季沒有聯繫,可以直接看本季。

nn

《風騷律師》(絕命律師)第三季,《絕命毒師》衍生劇,目前豆瓣9.8分。

nn

最後,我的微博@三尺讀書,每天會發一條讀書心得、書籍、影視推薦。


推薦閱讀:

有哪些心理學方面的書有助於情緒的自我調節?
閱讀哪些作品可以提升中文閱讀品位?
拆解|《21世紀資本論》第十章 I
你有哪些每年都要看一遍的書或電影?

TAG:中文系 | 书籍推荐 | 文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