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兩步過好80%的人生

我們都知道時間管理的「四象限法則」,都知道用這個原則來解決輕重緩急。這其中有一項內容,隱藏了大概八成的人生,可能很多人沒有細想過。

1.重要但不緊急

2.重要而且緊急

3.不重要但緊急

4.不重要不緊急

這其中,最最最重要的就是「第1項:重要、不緊急」。只有第1項內容佔據了、影響了、決定了我們80%的人生。這個內容,幾乎是我們整個人生的根基與核心內容。我們的生命質量、人生安樂,都與此息息相關。

具體來說,這1項內容裡面主要有:核心能力、個人優勢、家庭與感情生活、人生規劃,還有當前大多數人正在思考制定的「年度計劃」等等。這些內容佔據了我們八成的人生,並決定著我們的喜怒哀樂。

換句話說就是:「重要但不緊急的事」是需要我們天天堅持、長期積累的事,我們要用一生主要的時間和精力,認認真真地做好那些「重要但不緊急」的事情,要對此報以全副身心的熱情和自律。

這些事,如果我們不太關注、關心,日子可能也照樣過得挺好。只不過,拋開運氣,從概率上來講,一個人的生命質量將會大大下降。

聳人聽聞?故弄玄虛?我沒那麼無聊。有人說,很多人一退休,生命就結束了,行屍走肉的生活,不再更新、迅速腐朽。其實,現實情況可能更糟糕,如果注意觀察一下我們身邊,可能會發現有些人從三十來歲開始,其內在生命就已經結束了,「井底蛙、籠中鳥」而不自知。

那如何才能做好那些「重要但不緊急的事情」——需要天天堅持、長期積累的事情,避免人生掉進一個大坑呢?

第一步:學會「扔東西」

網上有一個很有名的問答:做什麼事情可以馬上提高生活品質?扔東西。

那些既不重要、也不緊急的事情,就是需要馬上扔掉的。第4項內容——既不重要、也不緊急——這種事可以忽略了。生活中沒有這些事情,對你的生活一點影響都沒有。但是,這類最無關緊要的事情,往往卻佔用、消耗了大量的時間、精力、情緒。

比如說,你刷不刷微博、刷不刷手機,看不看朋友圈,知不知道一些無聊的熱點,對你的生活沒有任何實質影響。但是,這些事情,確確實實地佔用了人們很多時間、精力,甚至情緒、心情,真正可謂「得不償失」。

據互聯網大數據統計,現在網民平均每天在手機上至少花掉3、4個小時,而這裡面大部分人是在娛樂消耗時間而已。這實際上擠掉了其他有限的時間,比如運動鍛煉、陪伴家人、學習充電等等。

如果說,時間、體力、精力、情緒是人生的資源和成本,在有限的時間、空間條件下,那就要學會控制人生成本。要定期進行有意識地檢查,把新生的「廢東西」清理掉,堅決剔除這些蕪雜的、無謂的成本消耗、流失,減輕日常負荷。要應該把這些成本、稀缺資源,更多地用到工作、學習、客戶、人脈、與親朋好友交流與生活等這些「重要但不緊急」內容上。

第二步:踐行「20英里法則」

選好目標、做好規劃或計劃後,最核心、最關鍵的事情就是——要做好時間管理、精力管理,切忌急功近利、急於求成。只有保持精力,才能走得穩、走得遠。

這就是「20英里法則」。

美國管理專家吉姆?柯林斯認為,從美國西海岸聖地亞哥到某個地方有3000英里的路程,徒步走完這段路程需要非常長的時間,地貌非常複雜,而且經常會遭遇天氣變化。每天該走多少英里才是一個合適的速度呢?答案是日行20英里,即26公里。

難道不是走得越多越好嗎?實際上,人們往往在開始體力、精力充沛,天氣晴好、地勢平坦的時候,一天可以走40英里;但是,當道路崎嶇、天氣惡劣時,又常常躲到帳篷里抱怨、等待,等天氣晴好了再走。而天氣好、路又順的情況很少。所以,有的人有時一天走40英里以上,但又會在很長時間裡停留,而那些不論天氣、道路如何,堅持每天走20英里的人,往往是最後的勝利者。

很明顯,20英里法則,是在遵循科學規律基礎上的時間管理、精力管理,清醒認識自己的優劣,理性、冷靜、剋制,宏觀看待一個計劃,外部條件不確定時,能夠始終保持內在的確定性,不論順利還是曲折,一如既往,不躁進、不放棄,把能夠把握的部分,牢牢地掌控在自己手裡。

日本作家村上春樹就是踐行「20英里法則」的絕佳典範,雖然他不一定知道這個法則。村上每天凌晨4點起床,喝點咖啡、吃點東西,就開始寫作,每天只寫10頁,是的,只寫10頁,不多也不少。重點就是:不夠10頁,寫不下去了,也要繼續寫滿10頁;寫夠10頁了,心裡還想再繼續寫,不行,必須停下來。

有一個「一萬小時」理論,一萬小時也好,100個小時也好,都要從每天「20英里」開始。關鍵是:不多不少。

做好「重要但不緊急」的事,是人生的主體。應該經常或者定期進行檢視,來回重複「扔東西」和「行走20英里」,人生將充實而樂觀,悄然間,日日新,又日新。


推薦閱讀:

今年剛畢業,對未來感到很迷茫怎麼辦?
周圍的人都成功,賺錢,發財,你該怎麼辦?
年老且沒有自理能力,你會自殺嗎?理由是什麼?
現在做些什麼,才不會在父母離世時感到後悔?
人生最大的財富是什麼

TAG:人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