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的人在收納整理的路上,死在了這一步

現如今的房價坐著火箭似得蹭蹭上漲,能有個蝸居就美的屁顛屁顛了……剛住進去還好,乾乾淨淨,有點品味的還能自行設計風格、軟裝。

隨著時間的推移,無論你的房子大還是小,你都會發現,生活態度在變,生活習慣、消費習慣也在變,物品越來越多也越來越亂,從當初的金窩銀窩變成了狗窩……

這似乎是每個家庭的通病:實際使用面積越來越小,不斷增加的物品開始在跟人搶空間……再加上不合理的收納,使很多人走進一個收納的誤區,怎麼都走不出來了。

  • 盲目斷舍離

相信「斷舍離」這個詞大家都不陌生,前段時間風靡全球的收納大法,我身邊也有很多人跟風效仿,衣櫃放不下了,扔、廚房太亂了,繼續扔、衛生間也扔扔扔……

於是,大家都在高呼

屋子寬敞了好開心啊

呵呵,帥不過三秒

一段時間以後

需要什麼都得重新再買(⊙o⊙)…

扔→買→扔→買

進入了一個惡性循環……

所以,實際就是整理是需要斷舍離的,但是不能盲目,要和物品建立一種聯繫,清楚地了解自己適合什麼,生活需要什麼!

「扔」固然重要,騰出空間,但是一時衝動的亂扔,效果會是得其反。

  • 過於參考他人的收納意見

大多數普通人對收納整理沒什麼概念,知識都源於看書、網路,那你學來的方法都適合你家嗎??

一般整理類書籍和整理方法多是國外傳來的,也就是說歪果仁寫的,都看過美國大片日本小電影吧,一樣一樣的不適合中國的家庭現狀。

而且對於你自身而言,很多物品放在應該的地方,會覺得很順手,但對於別人來說並不方便,甚至可能覺得會更麻煩。

所以,收納一定要按照自己以及家庭成員的習慣和意見來整理,才是最合適、最方便的。

  • 不分類就收納

這不僅是很多家庭都存在的問題,我也這樣(主要是懶癌犯了),尤其是衣服,上衣褲子內衣襪子,隨便疊一疊就塞進衣櫃里,穿的時候找不到,翻啊翻的,就遲到了,終於知道我為什麼半年沒拿過全勤了,/(ㄒoㄒ)/~~

因為怕麻煩

因為時間太忙

因為不會整理

總之是有各種理由

沒有歸類就直接吧物品收納起來

經常使用的物品也不例外

胡亂的一塞

等想起來的時候就很難找了

翻來翻去家裡也更亂了

所以整理的重中之重就是歸類,讓你所有物品類別都有自己固定的位置!

  • 使用收納神器

後台經常有讀者留言,寫過什麼不值得買,什麼時候能出篇收納神器啊?其實,哪裡有什麼神器啊,只不過這件收納工具當好適合你當時的需要罷了。

而且收納工具不是百搭的

比如收納蜂窩隔

只適合用在抽屜里

而且是收納內褲襪子類的

用在衣櫃或者廚房

就都不合適了

像掛袋、絲巾架、塑料鞋盒……

創意是好的

實際上確實很難用

真心、不好拿取

一點不美觀

都是浪費資金!

不適合的收納工具只會增加你的家務工作量,佔用收納空間,並不會給你帶來方便,家裡有些神器還是果斷選擇淘汰吧。

  • 把東西都藏起來

物品是為了使用而存在的,那麼收納的目的其實是為了讓物品便於拿取。

很多人都認為收納就是把東西都藏起來,至少我母上大人是這麼認為的,前幾天我還在家的床頭櫃里發現了過期的洗髮水和香皂(別問我這種東西怎麼會在床頭櫃)

人的腦容量是有限的

有些東西藏起來就徹底忘記了

還不如大方的展示出來

BUT,也不要追求極端

下圖這樣也不好

琳琅滿目的像個商店

重點就是把握「度」

該收在柜子里的

該擺在檯面上的

都有條理

如果你是在有很強的展示慾望

那就放棄隔板改用架子

架子的好處就在於

你可以用玻璃或者一塊布

把物品都遮蓋起來

  • 衣服疊起來省空間

可能是受傳統的影響,大家都覺得疊放省空間,掛放費空間,其實疊放和掛放使用的空間是差不多的。

相比而言

掛放更容易放置和找取

但是但是

別極端

掛放和疊放可以同時進行

選擇正確的整理收納方法,用對方法,省時省力。

根據衣服的材質和使用頻率

有篩選的進行整理和收納

疊放的衣物無論是收納還是拿取都耗時較多

掛放的衣物拿取最省時間

洗完也最好歸位

  • 整理一次就能一勞永逸

醒醒吧,大白天做什麼白日夢,就算養棵搖錢樹還得定期澆澆水晒晒太陽呢~~

人在家裡是動態的存在

每時每刻都有行為產生

會影響物品的存在狀態

進而對空間呈現出來的「表象」產生作用

翻譯過來就是,你天天都在製造垃圾,憑什麼要求空間不亂……

要認清這個現實,任何事情都是需要長期維護的,收納也一樣,平時保持良好的習慣,定期整理,勤快一點,每天乾乾淨淨也不是難事。

over!以上就是今日的號外資訊內容,關注微信公眾號「空間收納大師」,收看更多生活技巧,輕鬆成為家居收納牛人.


推薦閱讀:

個人知識管理最常見的誤區有哪些?
男士婚禮最常見的三大著裝問題 | 不要讓回憶毀於細節
關於健身和營養管理中的誤區整理
糖友七個生活控糖誤區,你有嗎?

TAG:家居 | 收纳整理 | 误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