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拉格為什麼每幢建築有一藍一紅兩個門牌?

小城廣場西北角向西就是布拉格小城區最著名的街道:聶魯達街,它是波西米亞王朝時期「皇家之路」的一部分,通往山上的城堡。這裡最早曾叫馬刺街,為1267年奧托卡二世時期修建。捷克19世紀小說家、詩人和記者揚??聶魯達(Jan Neruda,1834-1891)曾居住於此,並寫下著名的短篇小說集《小城故事》,後來就以他的名字命名了這條街道。

這條街上的大部分建築為17-19世紀重建,當時以浮雕或壁畫作為房屋標誌,相當於今天的門牌號。聶魯達就住在街西頭這棟以兩個太陽為標誌的樓內。這座黃房子建於1690年,現在樓上的兩扇窗戶之間製作了一塊紀念聶魯達的銅牌。

我們從街東頭慢慢往上走,12號是18世紀捷克小提琴家Leonard Pradter曾居住過的「三把小提琴之屋」。人們當時喜歡以自己的職業、信仰、喜好、綽號等作為建築標誌,讓人記住建築的同時也記住房屋的主人。

這幢插著羅馬尼亞和歐盟旗幟的是莫爾辛斯基宮,建於1714年,現為羅馬尼亞大使館。門口的雕塑出自著名雕塑家F. M. Brokoff之手,我們在查理大橋上已經看過很多他的作品了。

不遠的義大利大使館,以前為克羅法特斯基宮,建於1721年。門口的雕塑為馬蒂亞斯??布勞恩的作品。

再往上走還有建於1726年的「紅獅之屋」和建於1734年的「綠龍蝦之屋」。

細心的人也許會發現,每幢建築都有一藍一紅兩個門牌,它們分屬於兩種編號機制。紅門牌為老編號,首次編製於1770年瑪利亞?特蕾西亞(Marie Terezie,1717--1780)統治時期,採用普魯士門牌編制法,一般從街口開始順時針(少數為逆時針)至街道盡頭繞一圈再回到街口,按自然數順序排列,以後出現新建築則繼續分配後面的號碼,但是1805-1815年進行過一次大規模重排。按照這種方法,1805-1815年以前的建築均按位置順序編號,1815年以後的建築則按建造時間先後,越新的建築號碼越大。它的好處是可以記錄整條街的建築歷史進程,缺點是新建築多了容易找不到。1857年又引入了新編號,使用藍門牌,採用歐洲普遍使用的門牌編制法,通常按照從東向西,從南向北,左奇右偶,奇偶數分別按順序排列編號。如果在兩幢老建築之間出現新建築,則採用臨近號碼加後綴的方式,這點與中國基本相同。

想了解更多歐洲旅遊攻略?請關注微信公眾號:書蟲游世界

《世界美如斯之捷克篇》捷克遊記全文電子書;《捷克歷史與景點攻略》全文電子書
推薦閱讀:

城市中迅速爬到某一高樓樓頂有哪些方法?
想申請出國讀建築碩士,感覺凱諾主要是幫助作品集,築人似乎會幫忙申請,好糾結選哪家比較好?求建議!感謝?
在90多米高的懸崖下方,開起了一個商店,猜猜裡面在賣啥?
如何自學建築設計?

TAG:布拉格 | 建筑 | 历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