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最大的煩惱,就是記性太好

不久前,我遇上一個人,送給我一壇酒,她說叫「醉生夢死」。喝了之後,可以叫你忘掉以前做過的任何事情。我很奇怪,為什麼會有這樣的酒。她說,人最大的煩惱,就是記性太好,如果什麼都可以忘了,以後的每一天,都會是新的開始。那你說多開心。

——王家衛《東邪西毒》

1

關於記憶,寫過一篇短篇小說《忘了終點的幽靈(3/3結局篇)》。

小說中的男主因為一直對女二念念不忘,所以每一次玩賽車遊戲都不願意衝過那道白色的終點線,而是熄火,停下,關掉電源。

因為衝過了終點線,女二留在裡面的畫面就沒了。

和女一在一起後,男主的心依然滯留在遊戲那個自設的空間里,不肯放手。

所幸最後,他還是走了出來。

我寫過不少懸疑小說,當中少不了花式復仇。

但就小說創作而言,倘若只是為了情節跌宕,為了復仇而復仇,不把人物立起來,小說讀起來就會寡然無味。

而要讓人物有血有肉,勢必要設定人物背景:越豐富,越飽滿,越好。對復仇者過往經歷的闡釋,即使是一筆帶過,也不可或缺。

因為那些被怨懟與飲恨吞噬的往事,正是角色擺脫不了的心魔,是他們犯罪的歸因。

虛構的小說如此,現實中何嘗不是?

2

說個故事。

一個22歲的年輕人L,在訂婚大喜當天,女友卻牽著另一位男子的手對他說:「對不起,我覺得我們在一起不會幸福。」

正沉浸在幸福中的L呆若木雞,在親戚朋友驚詫的目光中,恨不得找個地縫鑽進去。

L的遭遇很快在小鎮傳開,幾乎人盡皆知。

於是L決定逃離小鎮,逃離羞辱,並暗下決心將來要風風光光地回來,找回丟失的尊嚴。

30年後,L回來了。

回來的第二天,一位老朋友問L:你還記得艾麗爾嗎?

L笑答:當然記得,她差一點兒做了我的新娘。

「當初她帶給了你莫大的羞辱,自己也沒有好下場,這些年來,一直生活在貧困潦倒之中,靠著親戚們的救濟艱難度日。上帝懲罰了她對你的背叛。」朋友對L說。

本以為L聽後會高興。

不料L卻說:我很難過,上帝不應該懲罰她。我這裡有一些錢,請你轉交給她,不要告訴她是我給的,以免她以為我在羞辱她而拒絕。

朋友不解,「你真的對艾麗爾沒有絲毫的怨恨嗎?當初,她可是讓你丟盡了臉。」

「如果有怨恨,那也是30年以前的事兒,如果這些年我一直對她懷有怨恨,那我自己豈不是在怨恨中生活了30年,那對我有什麼好處呢?就像我提著一袋死老鼠去見你,那一路上聞著臭味的豈不是我?

L的名字叫盧梭,偉大的文學家和思想家。《懺悔錄》、《社會契約論》、《愛彌兒》都是他的作品。

我看過他的自傳體小說《懺悔錄》,但沒看完。

裡面是令人驚詫的細節,和自省。從孩提到年老,大事小事,巨細靡遺。

很多人把《懺悔錄》解讀為盧梭對社會、強權、統治階級的控訴,對人民的悲憫。

但我讀後感受最深的,卻是盧梭的勇氣。

事實上,盧梭把自己的過去事無巨細地流注筆端,更把感受/懺悔纖毫畢現的呈現給讀者,這種直視自己的自我解剖需要的豈止是勇氣,更是某種意義上的大義凜然了。

3

在一部電視劇里看過一個情節。

一個本來就職位不高的機關幹部,習慣了在單位里被人請教供人吹捧的生活,所以退休在家後渾身不自在,只能整日在家裡指手畫腳,把老婆和孩子當下屬使。各種耳提面命,開會座談,把家當單位管。

家人不勝其煩。

後來女主想到了一個辦法,她給這位退休幹部安排了一個虛職:一家小影樓的顧問。

老幹部欣然上崗,更像重新「活」過來一般。他天天準時到影樓給員工們開會,組織座談,分析討論——當然了,他並非專業人士,只能說些千篇一律的空話套話,像走過場。

結果忙沒幫上,反而影響了影樓的正常營業。

這幹部也自覺無趣,主動退出了。

編劇之所以安排這樣的情節,自然是為了諷刺一些人的自以為是,以及職場上的人走茶涼。

但也告訴了我們,再美好的過去也是過去。過去不可追,否則只能徒添煩惱。

我們大多數人都像這位官員,知道囿於過往不好,也盡量學會忘卻。但我們希望忘卻的大抵只是不堪的過去,而快樂的、輝煌的都力圖拽在手心,不願意斷了那份念想,以為這樣「去粕取精」,自己就能快樂。

其實這也是不理智的。

因為快樂不過是痛苦的反面,沒有痛苦,快樂根本不復存在。只有快樂的快樂,就不成其為快樂。

4

王家衛在他的電影作品裡對記憶這事做過很多探討。

最經典的莫過於他借《東邪西毒》里的人物說出的這段獨白——

不久前,我遇上一個人,送給我一壇酒,她說叫「醉生夢死」。喝了之後,可以叫你忘掉以前做過的任何事情。我很奇怪,為什麼會有這樣的酒。她說,人最大的煩惱,就是記性太好,如果什麼都可以忘了,以後的每一天,都會是新的開始。那你說多開心。

莫羅則說:we are prisoner of our own experience我們都是自身經歷的囚徒。

說的,其實是同一個道理:醉於過去的輝煌,溺於過去的傷痛,都是煩惱之來源,成為囚徒就自然而然了。

所幸,這座牢獄的門並沒有上鎖。它有鑰匙,且鑰匙在自己的手上。

想想那些籠中鳥,無論是被迫承受封閉的麻雀,還是被豢養的金絲雀,要得到自由,翱翔於廣闊的天空,前提都是要跳出來。

《金剛經》載: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

宣化上人對這句話的開示是:你說這個是過去,過去已經又過去了;(所以)過去不存在。你說這是現在,現在的又過去了,也沒有存在。你說,那個是未來,未來的還沒來呢!也不可得。

如佛言之「剎那」:一切都如同時間一般,剎那剎那地失去。包括生命。

既然如此,就不必一直站在曾經跌倒過的地方,也不要沉醉在已然熄滅的鎂光燈下的那個光圈裡。

對於回憶,緬懷,狂喜,皆不可取。

空明澄凈,寂靜如無」是一種「心理成長」。是洞察今非昔比,知道過去已逝不再追,故不以過去的喜為喜,不以過去的悲為悲,而以輕省的姿態,投入這一刻。

這是自在,更是境界。

我是悟恩居士(公眾號kokyo98),一個會寫字的修行人。願你萬般皆好,只缺煩惱。

推薦閱讀:

如何成為一個冷靜理性的人?
為得到一個男人的心,是否需要耍心機?
提問不光為了答案,更是為了學會獨立思考
年輕人如何做到獨立思考?

TAG:人生感悟 | 生活感悟 | 独立思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