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環出軌的確沒得救,但它也殺不死愛情

作者:爪賽賽

我從小就特別怕「一次不忠百次不容」這句話。

倒不是覺得這把刀會落到我脖子上,只是當被這份杞人憂天包圍時,總會覺得很緊張。

好吧,可能也不是杞人憂天。看看周圍,我們的確活在一個出軌漸漸變成新常規的環境里。

上周六,收到《時尚COSMO》的邀請,我見著了自己的童年偶像、知名了十幾年的情感專欄作家蘇芩姐姐。借著白百何的由頭,我和芩姐姐就「出軌普遍化」這事兒聊了聊。

芩姐姐向我確認了這麼幾件事:出軌是在變平常,連環出軌這種事也沒得救,但事情也不至於有那麼糟。

1、出軌聽上去很糟心,可承諾聽上去更累人啊

說自己對出軌這種事無所謂,不是要標榜自己是「三觀不正」的先鋒青年;可一想到對立面是類似於「我要陪你一起走下去」的愛情宣言,立馬覺得五雷轟頂:得嘞得嘞,出軌就出軌唄。

說白了,就是對「承諾」兩個字避之不及。

針對我這種狀態,芩姐姐的理論是:你是因為不會,所以才嫌棄。

「我自己的觀察是,人和人之間的交往都是一個波浪式的過程:如果兩個人玩得特好,肯定在好到一定程度時,出現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兒讓兩個人掰了;但如果處理得當,過一段時間,兩個人的關係總能夠恢復。」

那我憑什麼就沒法成為處理得當的那一類呢?

「那是因為你們小時候呀,周圍都沒有什麼年齡相近又關係親密的玩伴,所以長大之後,也不太會知道該怎麼處理高粘性的關係」

類似於「這一切都是因為你們是獨生子女」的論述,在我自己看來,都挺老掉牙的;只是老套歸老套,魯迅也說過,84%的老套理由都是真理。

但不管怎麼說,這種日漸瀰漫的「承諾恐懼」,為普遍性出軌拉開了第一道閥門。

2、這世上的確有不少「連環出軌犯」

上面這一層已經已經讓你灰心喪氣了嗎?別急,這才第一道。

如果出軌的人會越來越多,那麼每個出軌的人,次數也會變高嗎?我接著就「一次出軌是不是終身出軌」的問題向岑姐姐發問。岑姐姐結合自己十幾年田野調查的真憑實據,覺的「連環出軌犯」是個真事兒。

這背後的原因是什麼呢?除了「不想負責任」、「追求刺激感」這些所謂的人類本性,岑姐姐提到的一點我覺得特別有意思:

「出軌往往是為了填補當下感情中缺失的那一塊兒,但事實上出軌只能提供一個種類的快感,就是刺激;我們常以為刺激=激情,又覺得激情是愛情最重要的部分,但事實並非如此。

一對當下不滿意,就想著用出軌找補,可換回來的東西又不是自己想要的,於是心有不甘,下次有機會還要再試……這個循環一旦滾起來,自然就停不下來了。」

魯迅還有一句話怎麼說來著?人類要是能明白適可而止,世界和平早就實現了。

不過緊接著,芩姐姐就提了如下建議:換個角度來看,出軌雖然難以避免,但如果我們願意多花點時間,分析一下自己想從每段愛情中得到什麼,或許能大大避免出軌帶來的情緒折磨。

3、每段愛情開始前,先問問自己:承諾是這段感情的必要條件嗎?

好吧,對於上面那句話,我覺得得換個說法:不是「想得到什麼」,而是找出哪些是必需品,哪些是錦上添花——想得到的東西是列不完的,但每一段感情里只有一兩個決定性因素。

具體怎麼個找法?芩姐姐沒提,於是被迫得掉一下書袋了。

哲學家笛卡爾給出過一個名叫本質減法(eidetic reduction)的方法論,他自己以一塊蠟舉例:市面上的蠟燭有各種顏色和味道,但把這些顏色和氣味去掉,它依然是蠟;我們常見的蠟是固體的,但若融化成液體,它依然是蠟——這些都是蠟的「表象」。

但如果你說,我要用水做出一塊蠟,那它就不再是蠟了。

我們從小就見過太多「愛情是XXX」的句子,但這其中的93.46%,都是在描述愛情的表象;但有那麼幾樣東西,在很長一段時間之內我們都覺得,如果缺了它們,那這就不再是愛情了。根據當代最著名的心理學家之一羅伯特·施坦伯格(Robert Sterberg)的總結,激情、親密和承諾是這個榜單的前三名。

哲學家笛卡爾給出過一個名叫本質減法(eidetic reduction)的方法論,他自己以一塊蠟舉例:市面上的蠟燭有各種顏色和味道,但把這些顏色和氣味去掉,它依然是蠟;我們常見的蠟是固體的,但若融化成液體,它依然是蠟——這些都是蠟的「表象」。

但如果我們誠實一點,會發現這個鐵三角現在也沒有那麼穩固了。

任何的傳統被打破都會伴隨著巨大的震蕩,這或許是為什麼我們一邊覺得出軌稀疏平常,但每每看到真人真事還是會炸毛。

但我們在周天剛剛推送了一篇「已婚單身主義」的真人真事,它或許會對你有些啟發:從我來說,我依然覺得人與人之間的承諾是重要的,但感情本身是否需要背負承諾,似乎不應該有個標準答案。

或許我們在每段感情開始前,都可以問問自己:對於我來說,這段感情一定需要激情嗎?一定需要親密嗎?一定需要承諾嗎?

這個選擇題,只能自己來做,沒必要聽從他人的意見。

出軌成為新常規,或許是我們重塑對愛情認知的新機會。

—END—

K計劃是一項情緒重塑計劃。

比起全人類,我們更關心你的情緒

更多詳情,歡迎關注我們的微信公眾號:K計划行動組

推薦閱讀:

《當你老了》這首詩的女主角茅德.岡是基於什麼原因或出於什麼樣的心理辜負葉芝一生,甚至連葬禮都拒絕參加?
怎麼約表白後的妹子一起逛街吃飯看電影呢?
為何女神這麼難追?

TAG:婚外情 | 感情 | 婚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