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新聞是什麼(1)強新聞與弱新聞
性,轟動,寵物,英雄主義。
——唐納.扎克(1)
好故事如同蜂蜜般順滑流淌,壞故事則會卡在嗓子眼裡下不去。什麼是壞故事呢?就是第一次看不懂的故事,就是只管挖坑不管填的故事。
——阿瑟.克里斯滕森(也可能是比佛布魯克勛爵)
「強新聞」這個詞很不錯。強新聞的確很強。這種新聞不會卡在嗓子眼裡,但的確會在腦海里紮根。強新聞幾乎有著觸及肉體的效果,可以令人恐懼、好奇、開懷大笑或者張口結舌。黛安娜之死就是強新聞。第一顆原子彈的投放,古巴導彈危機,1966年英格蘭隊首次世界盃奪冠,約翰.列儂遇刺,瑪格麗特.撒切爾下台,上述這些例子所有人只要打眼一看就會稱之為強新聞,不論你是讀者還是記者,編輯還是評論家,因為這些新聞塑造了我們的世界,激起了強烈的情緒反應並致使人們對於進一步消息產生了幾乎是肉體性的饑渴。
……2001年9月11日,布萊頓。我在不得不返回城裡的會議中心忍受渾濁的室內空氣之前懶洋洋地享受著戶外的秋日陽光。托尼.布萊爾與召開年會的工會代表大會都來到了這座城市。布萊爾的公關專員向我們保證,布萊爾將會通過一場針鋒相對的演講來為自己允許私人資金參與公立醫院與學校建設經營的想法進行辯護。工會代表大會憎惡這一點。與會代表們很可能會對首相喝倒彩,這將會產生不少戲劇性的畫面來供應晚間新聞。我當時滿以為當晚10點的BBC新聞將會把這場演講當做頭條並且進行十分有料的「現場」分析。而我的工作則是對演講進行實時評論。這意味著我要進入一個用玻璃與三合板拼成的大盒子,盒子位於露台上,可以俯瞰整個會場。我的妻子傑姬.阿什利將會對我進行採訪,此前她一直在報道工會代表大會的進展。這種工作關係令我們兩個人都稍微有些不太自在。我等在一旁的時候,她正忙著採訪一位工會秘書長,這人似乎話很多,一直在滔滔不絕。待會兒輪到我說話的時候我要透露一點布萊爾的談話內容,這是二十分鐘前由阿拉斯特.坎貝爾透露給我的。……
……這時我正用眼角餘光看著電視顯示器上的新聞頻道,電視的聲音已經被關閉了。突然我注意到電視畫面驟然切換,出現了一座燃燒中的高大建築。我一看下面的標題,標題說這是紐約的世貿大廈。即便是我也知道上千人在這棟大樓里工作,而此時他們正身處險境。我馬上呼叫負責工會代表大會節目的製片人,告訴他馬上將這一事態通知給傑姬,進行插播新聞並通報所有觀看BBC二頻道的觀眾,哪怕他們會因此而換台也無所謂。另一頭顯然有些不情願。因為演員工會馬上就要提出一項十分有趣的動議,要求提升兒童演員的支付標準。這番話把我氣得直跺腳。正當我一邊看電視一邊與手機另一頭爭執不休時,我看到了——第二架飛機,第二座塔樓。如同全世界千百萬其他人一樣,我的腦海當中有如冰火交攻一般,不由自主地抓住了自己的頭髮,呼吸急促有聲——恐怖主義襲擊,而且絕對規模空前……傑姬能看見我發瘋一般沖著她手舞足蹈,她生氣地瞪著我,想讓我冷靜下來,不要干擾她的工作。她還不知道,她什麼都還不知道……
……毫無疑問,任何神智健全的人只要一看到雙子塔的毀滅就會意識到這是強新聞中的強新聞,是最強的新聞。這是一起足以改變世界的事件,將會造成極為深遠的後果。不出兩分鐘傑姬就拿到了電傳新聞稿,我也坐進了她的三合板盒子里,我們兩個插播了這條新聞,觀眾們的第一反應大概都是馬上換到二十四小時新聞頻道。。在我們下方的會場里,本年度的大會主席比爾.莫里斯有些不知所措。他剛剛收到一張他以為是惡作劇的便條,說什麼紐約世貿中心遭到了襲擊。會場里所有的記者突然全都掏出手機接聽起來。他站在主席台上徒勞地要求人們保持安靜,而記者們則乾脆紛紛退場,這時他才逐漸開始意識到究竟發生了什麼。幾分鐘之後布萊爾趕到了會場,他放棄了原來的講稿,用一場短促而打動人的發言證實了消息的真實性……
……正當他搜腸刮肚地組織詞句時,我們這些政治記者則紛紛抓起背包沖向火車站。布萊爾也和所有人一起乘火車趕回了倫敦,趕回了一個截然不同的世界。這條新聞令所有當時能看電視的人都衝到了電視機前。問題立刻就出現了:怎麼回事?誰幹的?為什麼?這條新聞激起了恐懼與憐憫——空中掉落的軀體,痛失親友的哀慟人群,各種巧合以及最終的蓋棺定論。這條新聞的力量推動了對阿富汗與伊拉克的戰爭,改變了包括英國在內世界各國的法律,剝奪了百年以來人們一直擁有的合法權利,將村莊夷為平地,迫使民眾流離失所,令政府面臨傾覆,使得建築規劃遭到推倒返工,嚇得旅客不敢坐飛機,逼得公司破產,改變了外交權力遊戲的玩法,產生了新的偶像與反英雄,為常用語言帶來了新辭彙,奪去了無辜者的生命,引爆了倫敦地鐵里的炸彈,將坦克編隊送進了伊拉克境內,將無數信眾送進了教堂與清真寺,還向無數人的心中灌輸了對於上帝或者安拉的畏懼。而且我在這裡要明確說明一點:這條新聞令所有記者都激動不已。我們並不感到高興,但我們絕對十分激動——或者至少說是既驚駭又激動……
以上的例子是一條標準的強新聞。作為對比,下面則是一條普通弱新聞的形成過程。
……2002年9月8日。空氣十分污濁,幾乎被塵土糊住了。半明半暗的光線映照下,地面上橫七豎八地躺滿了睡覺的人,有些人用白色的被子緊緊裹住自己,還有人在毯子下面手腳大張,一雙雙光腳伸得滿地都是。一位小夥子精疲力盡但依然正襟危坐在一旁,大腿上放著好幾張字跡潦草的文稿。倫敦記者圈裡最優秀的威斯敏斯特專訪記者們剛剛參加完首相與小布希總統舉行的峰會從大西洋彼岸飛回來。我們頭一天中午出發,飛到了華盛頓城外的安德魯斯空軍基地。起飛一個小時之後,布萊爾向我們通報了我們所有人都認為將會意義重大的事件,他與美國總統召開了「戰爭會議」,儘管唐寧街十號十分討厭這個詞。布萊爾與小布希此時麻煩重重。小布希似乎決意摧毀薩達姆,希望對伊拉克宣戰。布萊爾堅決支持小布希,不過由於任何軍事行動都需要聯合國授權,他著重強調要應對伊拉克的核武器、化學武器與生物武器。但是整個世界都反對他們,至少反對他們發動戰爭。其他歐洲領導人,俄國人,中國人,全體阿拉伯世界,所有人都在警告他們要小心從事。布萊爾在國內面對著陣容可觀的懷疑者與批評者。看起來很清楚,他必須設法勸說小布希重返聯合國,並且儘可能地將反對薩達姆的努力國際化,同時還要私下討論軍事進攻的細節。因此當他在英國航空包機上踱步,背靠隔板面對話筒與記者的包圍時,我們全都希望他能說點新鮮東西,說點有新聞價值的東西……
……他沒有。他針對伊拉克的核潛力以及伊拉克對於和平的威脅作出了相同的警告,重申了他與小布希總統的共同決心,再次肯定了贏取最廣大支持的重要性,並再次指出不能將聯合國當做無所作為的借口而不是解決問題的途徑。四天之前我在他的塞奇菲爾德選區聽過他的演講,還在半私人的場合與他交談過。我拿腦袋擔保,這一回他一點新鮮內容也沒說。有人問他關於核威脅的問題,但是他依舊只是泛泛而談。薩達姆正在試圖獲取核武器並且很快就會到手。但是正如他自己所說的那樣,之前已經整整四年沒有對伊拉克進行過核武器核查了。這也正是全世界懷疑者的立論所在:為什麼非得是現在呢?英國真的受到了薩達姆的威脅嗎?布萊爾給出了肯定的回答。假如薩達姆在中東再次開戰,我們就會像上次海灣戰爭一樣卷進去。「英國利益」將會受到損害。到此為止他說的都是場面話。他避而不談下一步的時間表。他的發言並沒有多少新聞價值,實在令人失望。正當其他記者正急得原地轉圈時,截稿期已經壓到了周日報紙記者們的頭上。有幾個人認為「薩達姆對英國構成核威脅」是個不錯的大標題。當然,布萊爾從沒有這麼說過……接下來就出現了那個我已經聽過幾百次的大殺器短語:「但是他並沒有咬定這一點。」他當然沒有……
……等到一部分周日報紙的記者們完工時,你恐怕會以為幾周之後伯明翰就要遭到核彈洗地了。這種歪曲報道並未激怒布萊爾的團隊。恰恰相反,這些報道幫助他們走出了扭轉公眾對戰爭看法的第一步,而且任誰也不能將這些報道與布萊爾扯上關係。他對於措辭的選擇十分小心。而記者們則以十分貼心的方式對這些措辭進行了誇大。唐寧街十號得到了好處。記者們再次為自己昂貴的機票與新一周薪水的領取找到了正當理由,他們得到了好處。各家報紙有了一條抓人眼球的戲劇性頭版頭條,百貨店與加油站里的報紙零售業績很可能因此得到提升,它們也得到了好處。真正吃虧的只有公眾。他們得到了一個不著四六的恐怖故事。他們中的有些人會記住這個故事,下次再看新聞時的疑心會更重一點。甚至可能還會有一小部分人從此再也不會看報紙了。但是絕大多數人都將把這些扭曲報道拋到腦後。畢竟,追究細節並不是撰寫優質頭版新聞的正確做法……
……等到我們在空軍基地著陸之後,布萊爾與一小隊官員、國防專家以及政治助理被直升飛機接到戴維營去了,他們在那裡與小布希就伊拉克問題進行了四個小時的談話。我們這幫記者則被留在了後方,滯留在登機大廳里。BBC與天空台都遇到了麻煩的技術問題。很快,周日報紙的頭版影印件就發到了陪同我們的唐寧街員工手裡,然後又在我們當中傳開了。毛骨悚然的大標題與厚顏無恥的誇張筆法在我們當中引發了一陣陣鬨笑與苦笑。我自己的感受則更為複雜一些。我的確已經警告過收看當晚新聞節目的觀眾,接下來的新聞宣傳策略是嚇死人不償命,這條警告就好比萬金油一樣屢試不爽。布萊爾稍後趕回來進行了一場不痛不癢的發布會並於隨後接受了幾家短暫採訪,不過我僅僅設法記下了幾條缺乏感情色彩的言論,而我的競爭對手,《太陽報》的亞當.博爾頓則設法搞到了若干更有趣味的發言。我以為這是因為布萊爾越往後越放鬆,而博爾頓趕上了好時候。不過我還是覺得自己很失敗,覺得自己對不起BBC。我們連夜飛回了英國,根本不知道布萊爾與小布希究竟達成了什麼協議。我們在二十四小時里兩次飛越大西洋,就是為了挖掘內部消息。但是我們連一丁點有用的信息也拿不出來……
……這可不行。電視與廣播里的新聞時段必須得到填充。在阿拉斯特.坎貝爾趕回來進行了第二次簡報之後,我們至少知道了與會者名單,會談流程,甚至會談晚餐當中提供的菜品。坎貝爾證實了聯合國努力的重要性以及軍事行動依然在考慮範圍之內。這樣我們終於能夠湊起足夠的材料來填充電視廣播節目以及各家報紙的頭版了。新聞繼續播出。事實上無論是新聞節目編輯還是報紙編輯,任何人都不會樂意採用伊拉克或開戰可能以外的任何題目。我們手裡缺乏過硬的事實與真正的新聞,這的確不太方便……不過萬幸的是我們還能複製粘貼……
當新聞材料相對較少時,新聞讀者們並不會給自己放假,報紙大標題也不會縮短或改用小一號的字體。新聞總喜歡模仿緊急事態並假裝出一副興奮不已的架勢來。我這裡指得不是瞎編,儘管有人有時也會瞎編——下文中咱們再細說。實際上,與911事件不同,絕大多數新聞都是弱新聞。大多數的日子裡都充斥著假模假式的決策,故弄玄虛的爭論,不得示人的政府秘密與首鼠兩端的遲疑不決,而不是動人心魄的戲劇化場面與犀利的結尾。我們搜刮著自己貧瘠的知識儲備,我們不管不顧地口若懸河,而我們能騙過的人也是越來越少了。
(1)Donald Zec - Wikipedia
推薦閱讀:
※如何看待天津塘沽爆炸中媒體的報道?
※江歌與劉鑫:一扇門隔開的兩個世界
※微博上有些人在傳 13 種有毒膠囊的藥品是真的嗎?
TAG: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