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程車市場的回暖背後是網約車的寒冬
廣州市交委公布的數據顯示,3月份有836名曾離開計程車行業的司機返回行業,而且目前還有1500人已報名參加計程車資格考試,這意味著被網約車打擊後的計程車行業正在回暖,而另一方面則是網約車行業遭遇的寒冬。
網約車的興起曾以共享經濟為名,以解決叫車難和打車貴的問題,最開始的時候它們曾是與計程車行業合作的,不過後來它們選擇與社會車輛合作推出經濟型打車服務,並迅速取得業績的增長。
在這個過程中,網約車企業甚至站上道德高地攻擊計程車企業收取份子錢,甚至在2015年初的時候還表示「從未,將來也不會向專車司機收取任何份子錢」,於是輿論各方都高度讚揚網約車給用戶帶來的方便以及較低的打車費用。
2015年網約車開始迅速擴張,並獲得了各方資本的青睞,紛紛投資網約車企業。截止今年初,第一大網約車企業滴滴歷經14輪融資,累計資本超過150億美金,近日更傳言指軟銀計劃投資60億美金,財大氣粗的網約車企業紛紛展開補貼大戰。
為了吸引用戶打車,當時網約車企業給予用戶各種優惠,甚至出現打車比坐公共汽車還要便宜的現象,於是大量用戶紛紛放棄公共交通工具享受網約車帶來的便利和低廉的出行費用。
經過一年多時間的競爭,最終滴滴成功勝出,先是與快的合併,去年8月又將Uber合併,至此其稱為中國最大的網約車企業,佔有了大量市場份額。
隨著滴滴成為網約車老大,其作為企業追求利潤的本性也開始顯現,打車價格從去年6月到去年底翻倍上升,以筆者上下班的拼車價格來說,去年6月最低只要14元左右,到去年底已提高到31元!這樣的拼車價格與計程車價格已無異,非拼車價格比計程車價格更高。
網約車企業曾聲稱不向司機收取份子錢,不過如今網約車企業普遍向司機收取20%甚至更高的提成費,此外還有保險費等費用。也正因為這樣,在國家出台網約車管理規定的時候,用戶和司機並沒有全部站在網約車一邊,網約車這次沒能贏得如此前那樣贏得輿論的全面支持。
隨著打車價格的上漲,用戶開始流失,不少用戶回歸公共交通工具,而由於網約車企業收取的費用昂貴、補貼減少甚至沒有補貼司機的收入出現大幅度的下降,這就導致用戶的打車體驗下降進一步造成用戶的流失,形成惡性循環。今年以來某打車平台由於出現體現難的問題,導致司機和用戶幾乎流失殆盡更讓各方對網約車產生較大的疑問。
正是在這樣的情況下,不少打車用戶回歸傳統計程車,相比起網約車,計程車企業由於受到嚴格的規管,服務更好,客戶很少出現被司機騷擾的問題,而計程車司機可以獲得更為齊全的社保等保障也吸引著司機的回歸。
如今在廣州使用易到打車已很難打到車,滴滴打車候車時間也要5分鐘左右,往往接單車輛在2公里以外。由於市場遇冷,滴滴近期罕有的推出了大量優惠,以我上下班打車來說,在獲得優惠後滴滴拼車價格已回落至最低17.6元,沒有優惠的情況下價格也降低到24.5元,較去年最高31元有較大幅度的下降。
推薦閱讀:
※融到73億刀的滴滴,逆襲上位成全球第三大「獨角獸」
※滴滴,別道歉,我不想聽。
※滴滴被評為最佳僱主,折射僱傭關係新變革
※把uber在中國總部被查與打破壟斷,打倒特權聯繫起來的人是沒有用過滴滴與快的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