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漫遊指南——上海「印」跡
02-03
歡迎來到上海曾經的文化街區域。上海作為中國近代工業文明的搖籃和重鎮,中文印刷業、出版業、報業、鑄字業,乃至革命,皆起源於此,並由此推動了近代中國文化走向新頁。我將帶領大家,在這片歷史街區中兜兜轉轉,邊走邊看,用腳步丈量曾經的老閘區、文化街、報館街、英租界、麥家圈的城市尺度,講述歷史掌故,搜尋歷史坐標中遺漏的蛛絲馬跡。
自1916年起,上海福州路地區開始被稱為文化街。「文化」這一現代術語所包含的意義,體現在本章所描述的出版商矛盾的自身認同中。1911年辛亥革命時期,儘管很多出版商已經發展為工業化企業,他們依然定位自己為文化商人。文化街上的出版商希望呈現出服務公眾、促進文化的形象,並且自認為出版事業是學術的延伸,這使得他們同時擁有了學者、商人和實業家的身份。 ——《谷騰堡在上海》
我們現在位於文化街區域最北的邊界。我們將沿著這條界限向西,走到西北角。
請拿出手上的地圖,這是一張選自《上海市行號路圖錄》的地圖。這本獨一無二的關於上海的地圖,是前清秀才林祖潛(號康侯,1875—1965)主辦的上海福利營業股份有限公司所編印,初編始於1939年,編撰繪圖過程近十年,上冊於1947年面世,下冊印於1949年。這本地圖成為了很多人研究民國上海城市空間、行業發展、社會百態的重要一手資料。由於其依據門牌號極盡詳細的記載方式,使得我們可以按圖索驥,比對今日的街道立面,在腦海中還原歷史中的時空格局。
→ 在 Type is Beautiful 閱讀全文
→ 微信號:TheType | 微博 | Twitter | Facebook
推薦閱讀:
※該以何種心態面對歷史?
※為什麼說1917年俄國十月革命是世界現代史的開端?
※羅馬的忌日
※中國幾個古都的地形(五)-北京
※東方不亮西方亮——落榜編輯馮夢龍的編書生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