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兩隻白雕對郭靖是「有意識的感情」還只是「本能反應」?

作者:毛志傑(未來課堂:講述課本以外的新知識)

導讀:人不是唯一具有情感的高級動物,非人類動物同樣也可以具有「有意識的情感」。 讓孩子們了解這個真相,將有助於他們從一個全新的角度認識動物,改變對待動物的觀念,從而培養出「博愛之心」。

郭靖在蒙古大草原救了兩隻白雕,自此,每當有難時,白雕總能及時出現。

從金庸的描寫中,白雕與郭靖的感情是十分鐵的,甚至能情感交流、互訴衷腸。

在郭境的心中,白雕就像人一樣具有「感情」。

而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在描述動物的一些行為時往往會用「本能」這個詞來下簡單粗暴的定義。

在這一定義下,使人們不再尊重動物的感受,甚至用動物做一些殘酷的實驗也沒人在意動物們的感受。

那麼,動物真的和人不一樣,不具備「情感」嗎?

讓孩子們了解這個真相,將有助於他們從一個全新的角度認識動物,改變對待動物的觀念,從而培養出「博愛之心」。

我們先分析一下人類的情感是如何產生的。

現在科學認為,大腦有數百億個神經元連接,而神經元發出電子信號時,大腦就會產生諸如憤怒、高興、鬱悶、愛恨、厭惡等情緒。

有試驗證明,當人產生各種不同情緒時,大腦中的某一對應區域就會發生波動,這個過程如果用文字描述出來就是:比如人看到令他憎恨的事物,產生的電子信號就會傳到大腦,刺激相應神經元,如果刺激激烈,就會刺激腎上腺素的分泌,引發心臟的收縮,促使這個人儘快離開令他厭惡的人或事。

這就是我們「情感」在大腦中的產生過程。

很多年以來,在宗教和權利的影響下,人們總是試圖在神秘領域尋找「只有人是具備情感的高級動物」的證據,比如說靈魂、心靈等等說法,但都被科學證明是不存在的。

人只是生物方面的有機體,所有的情感就是神經元、電子信號等相互作用而產生的。

比如說測謊儀的運用就是基於這一理論。

如果說這個理論是真實的話,那麼人類就必須面臨這麼一個尷尬的情況:人不是唯一具有情感的高級動物,非人類動物同樣也具有「有意識的情感」。

因為,動物也是有機體,以上人類的生化反應過程同樣可以用到對動物的解釋方面!

最近,我家的兩隻貓升級為貓爸爸和貓媽媽。

貓媽媽一有空就卧在窩裡給5隻小貓餵奶,照顧小貓,而不再象以前那樣到處閑逛。人一靠近,貓媽媽就發出警示的聲音保護小貓。

貓爸爸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以前都不在窩裡睡,而有了小貓後每天晚上乖乖地睡在貓媽媽旁邊的盒子里。

而且,貓爸爸和貓媽媽之間更為親密的互動也是一大變化。

看著貓貓們這些行為,你能說它們只是一種本能,而不是「有意識的情感反應」嗎?

2012年7月,一些神經生物學的專家聯合簽署宣言,指出「負責產生意識情感的神經物質並非人類獨有,非人類動物同樣擁有」!

2015年5月,紐西蘭議會通過「動物福利法修正草案」,從法律上承認動物也像人類一樣具備「有意識的情感」。

而且,在遇到虐待動物時,有更多的愛心人士站出來發出反對之聲。這些都是基於「承認動物具備有意識情感」基礎上發生的變化。

之所以長期以來人們說動物只有本能,而不具備情感,只不過是人類自身優越性之下產生高傲的錯覺罷了。

這些知識是現在課本中尚未出現的內容,而不同的知識可以使學生建立不同的價值觀。

只有了解正確的知識,才能對事物有健全的認知。

比如說,當學生讀了這篇科普知識文章後,就會認識到「動物是具備情感的,動物的生命同樣具有價值」,那麼由此學生大腦中的電子信號就會使其產生「愛心」的感覺反應,從而體現出 「博愛之心」的美德與素質。


推薦閱讀:

大疆精靈3與小米無人機4K綜合對比哪個更好?
十年後的未來會是怎樣?
索尼在家研發5年又出黑科技 —— TOIO 震撼玩具圈

TAG:科技 | 动物 | 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