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石頭記:一硯梨花雨

心事一鷗輕,郵簽夜卜程。

春寒眼對雨,別久語連明。

硯有詩能秀,山於夢亦清。

歙溪多老石,一一待題名。

— 宋·方岳《次韻酬其又》

硯,始於漢代。以筆蘸墨寫字於紙,故筆、墨、紙、硯四者密不可分。

中國四大名硯之稱始於唐代,它們是端硯(產於古端州,今廣東肇慶)、歙shè硯(產於古歙州,今安徽、江西一帶)、洮 táo 硯(產於古洮州,今甘肅省卓尼、臨潭一帶),紅絲硯(產於古青州,在今山東濰坊青州黑山一帶)。宋代澄泥硯興起,今日稱之為四大名硯的是端硯,歙硯、洮硯、澄泥硯,加上紅絲硯,應是五大名硯。事實上,中國古硯品種繁多,遠不止此,大家比較喜歡的還有松花石硯、玉硯、漆砂硯等。

硯台的起源n

殷商初期,古人用筆直接蘸石墨寫字,後來因為不方便,無法寫大字,人類便想到了可先在堅硬東西上研磨成汁,如石玉、磚、銅、鐵等。殷商時青銅器已十分發達,且陶石隨手可得,硯乃隨著墨的使用而遂漸成形,古時以石硯最普遍,直到現在經歷多代考驗仍以石質為最佳。[1] 古代中國文人對硯十分重視,不僅終日相隨,而且死後還用之殉葬。

硯台的製作工藝n

硯台的製作工藝一般分為選料、設計、造坯、雕刻、磨光、配盒等工序。

1. >>>選料<<<

石硯名貴與否,最基本的條件就在於選石料。

開採出來的硯石並不是全部都可以作為硯材,通過眼觀硯石紋路顏色、敲擊硯石傾聽聲音來分辯石材的品質,選擇石材最好在雨天或雨後進行,如果晴天就用水把石材浸濕,因為這樣才能看清楚硯材的紋理、色彩、水漬和瑕疵。其次,還要用小鎚子敲擊石材傾聽聲音,不同品質的松花石會發出不同的聲音,如木聲、瓷器聲、銅鐵聲等等,其中以銅聲為最佳,通過敲擊還可以發現石料中間暗藏的裂層瑕疵。[3]

2. >>>設計<<<

從整體的效果出發,在題材、形制、構圖等方面進行創作設計,既要根據石材質地、形狀、紋理、色彩等不同情況,因材施藝,又要注意美觀、古雅,適於研墨。

3. >>>造坯<<<

從研墨實用和鑒賞角度出發,將石料的優質部分留作硯堂(墨堂,研墨處)和硯池(墨池,儲墨處),要適於研墨、泚筆和儲墨。如墨池過深,儲墨就易滯留,積累難以洗滌;過淺,研墨時易外溢且儲墨少,不便於書寫使用。

4. >>>雕刻<<<

傳統的硯刻技法一般採用深、淺浮雕(高、低浮雕)、細刻、線刻為主,必要時加以圓雕、鏤空配合,使外觀圓潤、細膩、乾淨。

5. >>>磨光<<<

先用細砂將硯面及雕刻部分細磨,磨去刀痕和鑿口,使硯面平滑,又不至影響所雕刻的圖紋。然後再用滑石、水磨細砂紙反覆勻磨至手觸無鋩,平滑溜手為止。再以油蠟塗抹全硯,使其更加晶瑩光潔,纖維不染。

6. >>>配盒<<<

佳硯均需配盒,以保護硯石的紋飾、銘文,防止塵埃入硯,而且還可保持硯石的滋潤。

除了以上最基礎的硯台製作方法,很多名硯又有各自不同的製作方法,比如澄泥硯,由於使用經過澄洗的細泥作為原料加工燒制而成,因此澄泥硯質地細膩,貯水不涸,歷寒不冰。而且由於原料來源不同、燒制時間不同,具有鱔魚黃、蟹殼青、綠豆砂、玫瑰紫等不同顏色。

名硯們

洮硯

洮硯始於唐代。洮河石石質堅潤細膩,顏色碧綠沉靜,花紋綺麗奇妙,發墨而利筆。自唐代成名以來,老坑洮硯一直是皇室文豪、富商巨賈才能擁有的。

端硯

端硯石細膩溫潤,「體重而輕,質剛而柔,石品豐富,有石眼、魚腦凍、冰紋凍、天青凍、蕉葉白、青花、翡翠、火捺等石品,按硯石顏色可分為紫端、綠端、白端等。

歙硯

歙硯石品紋理豐富,有羅紋、金星金暈、銀星銀暈、眉子、水波紋、玉帶、龜甲等。

紅絲硯

紅絲硯因其主色為紅,而有典型的絲狀紋理而名。紅絲硯始於唐代中和年間,在唐時即負有盛名,一度被品評為諸硯之首。

澄泥硯

澄泥硯是五大名硯中唯一一種由泥合成的名硯,它色彩多變,造型獨特。澄泥硯用特種膠泥加工燒制而成因燒過程及時間不同,可以是多種顏色,有的一硯多色,尤其講究雕刻技術,有浮雕、半起胎、立體、過通等品種。

下發墨

四大名硯中,最出名也是最常見的是端、歙、洮這三種硯,那他們各自的下墨發墨如何?或許很多人先問的是,下墨發墨是什麼?

簡單說,下墨,是通過研磨,墨從墨塊到水中「硯台上」的速度。發墨,是指墨中的碳分子和水分子融合的速度、細膩程度。發墨好的墨如油,在硯中生光發艷,隨筆旋轉流暢,所以畫畫的用硯比書法的用硯要求更高。下墨講求快慢,發墨講求粗細,但往往下墨快的發墨粗,發墨好的下墨慢。所以,下墨發墨均佳的硯極其珍貴。

從以上數據可以看出,端硯硬度較軟,所以發墨更好,而歙硯硬度較硬,所以下墨更好。而洮硯硬度較於端歙之間,下墨優於端硯而發墨優於歙硯,所以從下發墨上來講是將矛盾體調節到恰到好處。[2]

養 硯

養硯如養人,平時需要每日換清水貯之,硯池不宜缺水,以前的人叫做養研。不能用養硯研水磨墨,也不能用茶、糖水墨(很多人覺得這樣磨出來的墨有別的顏色),這些東西和墨相混會使墨色大減,也不能發墨;硯石使用之後,必須將餘墨滌去,不可使之凝於硯上;洗的時侯可以用絲瓜穰等物助之,但不可以堅硬之物用力擦拭。

Reference

圖片來源於網路

[1][2]百度百科--全球最大中文百科全書硯/1851955#8_1

[3]轉載:硯台製作流程_觀海客觀海_新浪博客

【文房四寶系列】

【匠】了解了毛筆,才知道古人多會玩

【匠】徽墨·氤氳千年騷情賦骨

【匠】宣紙,你素未謀面的古典美

aHR0cDovL3dlaXhpbi5xcS5jb20vci9Gemt6S3hYRWwwam9yVkZJOTJ3Rg== (二維碼自動識別)

推薦閱讀:

從零開始學木工12:識木之14種木料特點之(三)
《中華詩詞大會》觀後感
如何評價陳大惠的中華傳統文化論壇?
到底是誰廢了團茶

TAG:传统手工艺 | 手工制作 | 中国传统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