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年,告訴你航天品質是怎樣煉成的?

「讓每一位中國消費者都能享用到航天品質的牛奶」,4月5日,在人民大會堂,由中國航天基金會和蒙牛集團聯合主辦的「航天品質 健康中國——中國航天事業戰略合作夥伴授牌暨蒙牛航天品質發布會」上,蒙牛集團CEO盧敏放從中國進入太空第一人楊利偉和中國航天基金會秘書長張玉江手中接過「中國航天事業戰略合作夥伴」榮譽證書和牌匾時,如是說。

文/張書樂

TMT行業觀察者、遊戲產業時評人,人民網、人民郵電報專欄作者

一杯奶改變一個民族,早已成為現實,而如果是航天品質的牛奶呢?可這個航天品質,到底是個啥概念?

14年,一杯牛奶里的「航天精神」

航天品質這一概念,其實在14年前就已經在謀篇。

早在2003年,蒙牛即已入選航天員食譜。當年,中國航天基金會工作小組從奶源、生產、市場等全產業鏈環節進行嚴格考察、檢驗,最終認定蒙牛乳製品符合航天員專用標準,授予蒙牛「中國航天事業合作夥伴」榮譽稱號。

能入選,代表著其實力的不凡。而入選後,則成為了蒙牛進一步提升品質的源動力之一。

蒙牛對航天品質的解讀代表一個國家品牌的宣言與責任:以航天精神為標杆,用全球最優質的資源、全球最嚴的標準不斷打造世界級的中國品牌,讓每一位中國消費者都能享用到航天品質的牛奶。

按照蒙牛的行動,在03年入選食譜開始,將航天嚴苛的管理要求放在蒙牛的企業運營管理中,則是一個內部全力貫徹到全產業鏈的行動指南。

作為合作夥伴,蒙牛不僅為航天員終身供奶,也連續14年出現在航天單位的辦公室、食堂、宿舍等日常工作生活的地方。

做到這一點,已經不易,但如果要讓航天品質的牛奶進入千家萬戶的食譜,則需要實力烘托。

蒙牛有實力來做到。僅僅一個事例就可以作證。

在國內,蒙牛是第一家實現LIMS系統和SAP系統高效協同工作的企業,從原輔料採購、生產製造過程到終端,SAP系統涵蓋蒙牛33個基地、58家工廠和幾千個經銷商。LIMS系統每天為蒙牛提供近40萬條檢驗數據。

數字化程序確保了批量生產的10000件產品和只做1件產品的品質一樣好。

唯有此,才能讓蒙牛有可能真正實現「讓每一位中國消費者都能享用到航天品質的牛奶」的豪言壯語。

但這還是僅僅是在量產品質上的達標,還要有更多的底牌。

以國際標準對接「航天品質」

「雲端牧場」,是蒙牛提出的一個很有航天范的理念。但這並非一個營銷術語。 

蒙牛的「雲端牧場」是一個可以被每一個消費者看見的存在,以雲技術和二維碼可追溯系統搭建消費者實時可見的「雲端牧場」。以此為基礎,蒙牛更致力推進一包一碼「可追溯+」戰略。

簡言之,就是消費者通過掃描二維碼就可以看到自己購買的這包牛奶從奶牛養殖到產品生產的全部過程。敢於如此,恰恰體現出了對自己產品品質的絕對信心。

這個信心所依仗的,則是蒙牛以中國航天為標杆的國際標準全面接軌。

僅以最近的一則新聞為例,即可看出端彌:3月27日,就在李克強總理到訪紐西蘭的第二天,蒙牛集團攜手鵬欣集團、紐西蘭AsureQuality(安碩)集團及Theland Tahi Farm聯合簽署了特侖蘇紐西蘭專屬牧場合作項目四方協議,與Massey University(梅西大學)簽訂了在食品營養健康研究、乳製品研發方面開展緊密合作的協議,蒙牛成為了國內乳品企業第一個完成從奶源到生產銷售、自研發到質量管控的全部環節布局的企業。

但其實在此之前,蒙牛已經在紐西蘭布局多多,且並不只是目標這個黃金奶源,既有和紐西蘭知名乳品企業聯手成立食品質量安全第三方獨立認證機構、也有和當地大學聯合開發嬰幼兒、孕婦營養、嬰幼兒成長乳品的技術合作。

對一個紐西蘭的戰略挖掘就如此之深,更遑論其要做全球「牛奶工匠」這一戰略謀划下的全球布局。比如早前,蒙牛引進源自法國Danone(達能)全球統一的質量管理體系(FSI),以「史上最嚴標準」對出廠產品進行審核;聯手丹麥Arla Foods(阿拉福茲),以國際化的牧場管理經驗和標準,重新定義高品質奶源,都是航天品質落在乳業上的具體細節。

全產業鏈上,國際標準的全覆蓋,航天品質的價值呼之欲出。

未來營養,深度融入太空競爭

在此次發布會上,另一個細節則透露出了蒙牛更多的謀劃。

「蒙牛和中國航天基金會開啟雙方合作的戰略升級,不僅意味著今後蒙牛將以航天品質來標準化每一盒牛奶的生產,更意味著在當前行業面臨轉型壓力。」盧敏放面對CCTV採訪時釋放的信號,至少透露出了三個信息:

一是蒙牛正在謀求跳出14年合作的功勞簿,尋找更大的空間;

二是蒙牛的航天品質戰略升級,將是伴隨著轉型壓力而來,或者說是目標大健康產業而去;

三是蒙牛還有許多大招,將在乳業太空競爭中釋放。

或許這個大招之中,就有太空菌種,或者說是蒙牛的新「軍種」。

2016年6月,蒙牛就曾在《獨立日2》影片里打造出「月球牛奶」,而這並非一個「簡單」植入廣告,就在當年11月18日,在太空中翱翔了33天「神十一」重返地球時,蒙牛的「太空菌種」也同步落地。

在最受大眾關注「太空種菜」的「菜譜」中,出生在著名的長壽之鄉巴馬瑤族自治縣的長雙歧桿菌BBMN68,成功的經受住複雜太空環境的考驗,成為「太空菌種」,各種太空測試數據將成為長雙歧桿菌BBMN68冷凍菌液應用與生產,以及創造出對腸道健康和免疫力更具提升作用的發酵乳產品提供研發依據。

這其實是航天品質的一種強力釋放,即讓蒙牛擁有了給用戶帶來了真正獨一無二的太空體驗的可能。確保了在面對更多太空食品甚至太空乳品的競爭,先發優勢的長期保持。

從中國牛到世界牛,乃至到未來呼之欲出的太空牛,蒙牛在大健康產業的轉型中,「太空菌種」僅僅是一個航天特徵分外明顯的典型案例。

與美國WhiteWave(白波)共同創立植物原飲品牌Silk植朴磨坊;與達能就酸奶領域進行深度研發合作,推出優益C印度紅茶、龍井綠茶和乳酸菌的活茶系列……一系列多元化的健康產品的推出,並廣泛獲得歡迎,則是蒙牛已經在市場上立竿見影的戰例。

而以「中國-丹麥乳品技術合作中心」、蒙牛達能研發中心、美國「營養健康創新研究院」為主的三大研發中心,則在產品這一實際體驗之外,給予了蒙牛在航天品質,用科技創新的方式,用提供了更為廣闊的大健康產業戰略縱深。

「把質量作為核心價值觀,把創新作為核心競爭力,把國際標準作為新常態,以更優異產品服務國民健康,以航天品質加速實現健康中國夢。」盧敏放的這段話,若在航天品質全球發布這一節點來看,會更加擲地有聲。


推薦閱讀:

你會購買蒙牛的產品嗎?會或者不會的理由是什麼?
如何評價蒙牛在獨立日2中的廣告?
包裝牛奶中是否可能存在活蟲?
你為什麼會選擇蒙牛品牌的牛奶?
我買到兩種包裝的「伊利」,詳情如下:?

TAG:蒙牛内蒙古蒙牛乳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航天科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