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廉價的吹捧支撐的大眾文學圈的虛榮
先請關注公眾號【語文社】
自媒體顛覆了傳統媒體的發表方式,讓一大批文學愛好者找到了舒心的感覺。不再有被傳統媒體編輯「斃稿」的沮喪,取而代之的是「我的地盤我做主」的暢快感。
然而,編輯的責任和價值並非「斃稿」那麼簡單,編輯的工作代表著基本標準下有態度的文學判斷。
即便傳統媒體的版面無限,也不會來者不拒、雜草叢生。因為版面所選的文章,同時也代表著編輯的眼光、水準和臉面。
對於很多非專業的文學愛好者,其對文學的思考,對自身的認識,是從被編輯第一次斃稿那一刻開始的。編輯,是大多數文學愛好者文學批評的啟蒙者。
我剛參加工作的時候,寫了一篇時效性不強的新聞稿,被當地報紙的編輯當面批改,反覆修改五次才達到值得編輯動手修改的程度。稿子發布出來,我對著原稿一字一句地對照,不放過標點符號。這個過程,讓我突然開悟,學會了新聞稿的寫作。
那個編輯叫張賢江。由於我在稿子里沒有把事由交代清楚,致使張編輯恨恨地說我意圖褒揚的勞模:「你這樣寫,顯得他很傻X啊!」當時,「傻X」還不是現在這麼常用而表意輕微的網路語言。
那時候我還學寫詩詞,給當時的文藝版編輯牛琪老師看。牛老師說:「文筆還很稚嫩。」
我至今能清晰記起這些話和當時的情形,並為此感到慶幸。因為,編輯這道門檻讓我避免了出醜的機會。
對於愛惜羽毛的人來說,自媒體是可怕的,其可怕之處在於編輯的缺位。隨便誰都可以註冊一個賬號,隨便一篇文章都可以輕易發表。人人都是自己的編輯,所以就沒有了編輯。
一旦文字蹩劣、觀點謬誤,沒有編輯的把關,發布示人,真的是件很丟人的事兒。至今,我有些習作,自己拿不準,請大家審稿,即便獲得認同,也還是很忐忑。不太熟悉的領域,實在不敢自信。
很多人意識不到這種可怕,對文學缺乏應有的敬畏,反而因為編輯的缺位而大為痛快,於是各種蹩腳的文章充斥網路。
散文,行文不受太多拘束,敘事、抒情、議論都能隨心所欲,是一種輕便的文體;現代詩,更是缺乏標準,又沒有韻律體式的局限。所以,散文和詩歌這兩種看似容易下手的文體成為文學愛好者們的首選,也成為網路劣質文字的重災區。
寫得不好,能不能把寫作當作愛好?當然能。
寫得不好,能不能發布出來示人?當然能。
甚至本人認為,文學愛好是一種高雅的愛好。肯於示人,不僅可以得到寫作的滿足感,也正是學習提升的機會。
所以,這個圈子的問題,並不在於寫作水平差。問題在於,寫作水平差而不自知,還深以為得意。問題更在於,他們還因為處於缺乏批評的圈子的緣故而聽不到、也聽不得批評的意見。
有時候真的有點慶幸,在沒有網路環境下成長起來的我們這一代人,邁開文學之旅的第一步就遇見了報刊編輯的批評、點撥,甚至潑冷水,迫使自己不得不對自己、對文學重新思考和認識。
在編輯缺位的自媒體時代,這個群體失去了一次很好的自我審視的機會。他們輕易地就可以把文章發布到自媒體,完成一次發表。
其中好多人並不太了解,騰訊的公眾號、今日頭條、各種博客這些平台主體並不擔任文章編輯的職責,不會從文章質量的角度來判斷應否通過發布。
按說,不懂這個道理的人不會多。但我們還是在有些人的個人介紹里,看到「在今日頭條發表若干篇」的說明,顯然是把自主發布的自媒體當成傳統媒體,而產生一種成就感。
每當有人這麼介紹他的「文學成就」的時候,我真想一句話頂回去:「寫得再爛也不會刪除你文章!」實際上,被這些平台刪除的文章,往往都是說實話的好文章。
當這些人把自媒體平台的文章轉發到朋友圈後,親朋好友的點贊更使他們失去了應有的判斷力,就真的把自己的文章當成好文章了。
或許他們自己也知道,這些親友的點贊,大多是出於禮貌,實在不能作為文章好壞的標準。尤其,其中大部分人只點贊、不點開。
如果對自己缺乏正確認識,很容易被這種點贊所迷惑。
好在更多人對此表現出清醒的認識,轉而去尋找「文學圈」的人來評判。他們參加很多文學群,參加線下的文學社團。
圈子裡的同好對自己作品的讚賞,應該靠譜吧?
然而,實際情況也並非如此。在這個圈子裡,大多是和你水平差不多的人,他們用給你讚賞來換取你的讚賞,以得到內心的滿足。
越是水平差的人,越渴望別人的認可。於是,我們經常會見到一些有「文人」參加的線下活動,文人們背著自費出版的個人書籍,見人就送。
我收到這樣的書,也不會當面說什麼,只是回家扔進垃圾筐而已。在這種情況下,更多人是給予讚賞。
這種看似禮貌的讚賞,在我看來非常害人,害得作者以丑為美,永遠沒有提升的機會。因此,我從不以讚賞的方式害人。
這個圈子裡盛產詩人,大概現代詩可長可短,又沒有明確的規則可言,對這些人來說無疑是最好下手的體裁。
一幫寫得不知所云的人,互相吹捧一下,你說我是詩人,我說你是佳作,於是大家都成為詩人。所以初學者往往從詩下手,於是詩人滿天飛,還都清高得不得了。組成一個個所謂的詩社,大多是這個層次的無知狂歡。
線上的情況更糟糕。在微信群里,只要有人轉發自己的文章,往往就會有人點贊叫好。
如果稱讚你的人,根本就是文字不通,寫不出像樣的東西,那這種稱讚又有什麼意義呢?
這種廉價的讚美,是這個圈子得以活躍的基礎。大家在這個圈子裡,都能得到虛榮心的滿足。至於作品怎麼樣,誰管呢?誰懂呢?大概只是個好吧。
點贊成為交易,批評蹤跡全無。互相吹捧成為這個圈子的基本生態,文人相輕的優良傳統,是一點也看不到的。
如果沒有批評,讚揚就沒有價值。
然而,在這種風氣下,批評往往會被視為找事兒。被批評者口中有無數個理由等著反駁你,內心有無數種鄙夷飄過。
尤其一些詩人,聽到批評後習慣性地來一句:「你不懂。」從不考慮其實真的是自己不懂。
然而如果你寫些半懂不懂的文字,說些半懂不懂的話,能夠成為文學的話,那孔乙己算什麼?
這種對批評的排斥,其實是來自深深的自卑,其骨子裡也隱隱約約知道這種讚揚的氛圍根本就是泡沫,生怕有人點破而暴露自己的無知和無能。
我曾經在一個號稱詩人的群里,提出一個問題:到底怎麼樣才算得上一首好詩?
這個問題刺激了群主,在他看來大概我是在諷刺他們自稱寫詩的人連什麼是詩都弄不清楚吧。於是,我被踢了。
「詩人」都是敏感的,唯獨對自己的無知無感。
編輯的缺位,批評的艱難,還不是最大的問題。
比寫得差更值得警惕的是鑒賞力本來就不行。這個時候,我們可以回想那些對劣質文字叫好的人,其實很可能是真心讚美。
鑒賞是素質,寫作是能力。生活中寫作能力一般但鑒賞力很強的,大有人在。這些擁有較強鑒賞力的人,文學素養其實並不低。
寫作能力差而不自知的人,其鑒賞力一定不怎麼樣,否則不會看不出自己的作品的水準。
看到寫作熱情很高的人,我內心是很高興的,確實喜歡這樣的人。看到他們寫的東西,就忍不住要提提意見,說說我所知道的,希望能寫得好一些。
年紀越小,越容易接受批評,甚至會很快拿出修改後的稿子給我看。
歲數越大,越難接受批評。他們會找很多理由來證明這篇寫得不好是事出有因。比如「我就是隨便寫寫」、「我就是心情記錄」、「那幾天我正忙什麼什麼事」。
其實,文章寫得不好只有一個原因:水平差。
還有一些人嘴上表示接受,心裡卻較著勁兒,恨不得用什麼辦法讓你立刻啞口無言。退你的群,刪你的號,讓批評者消失,彷彿因此自己就能好起來。
遇到這種情況,我越來越懶得多說了,而會建議他多讀書,多讀讀名家的作品。
我相信,如果鑒賞能力提高,就會對自己有正確的認識。不知道,他們肯不肯讀書。
如果初觸文學,就遇到編輯潑潑冷水;如果這個圈子,擯棄廉價的讚美而尚存一些批評精神;如果這些人肯下功夫讀讀名作:我想會有一部分人放棄寫作,而另一部分人會提升水平,真正進入文學殿堂。
然而,現狀卻很讓人尷尬,拿著劣質文字混跡於同類人的圈子而沾沾自喜,沉浸於虛假的讚美氛圍,享受著一時的虛榮,拒絕批評,不肯面對現實。
作為文學愛好者的個人,這種掩藏在無知里的狂歡,或許也是一種幸福吧。
但對於社會而言,這個圈子基數的龐大,足以混淆視聽,使更多人沉浸於這種看似繁華的偽文學的泥沼。
作為成年人,無論什麼時候,批評比讚美更有價值。
推薦閱讀:
※告別「奇葩證明」還任重而道遠
※「天大新聞」無新聞
※「秦雨工作室」不捕不訴的啟示
※創衛路上,誰是傻子?
TAG:时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