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為治療的必要性

中國人崇尚智慧,哲學性的領悟,而不強調行為的養成和改變。

這似乎深深的印在我們的文化之中。

心理類型的術語中,則是我們更崇尚直覺性:抽象、模糊、意境、領會,而不強調感覺性:實象、精準、寫實、掌握。

但凡一個事情,獲得最多關注的,永遠都是講理論的那些人,所謂空談,是也。至於如何實施,多數人是沒有興趣的,至少講學的人是沒有興趣的。

這事實上會造成一種文化和層次上的割裂。因為傾向直覺型人占人口總數的30%以下,傾向感覺型人占人口總數的70%以上。如果文化傾向性為直覺,再加上沒有腳踏實地的實施方案,那麼感覺型就沒有上升的通路,造成的結果就是庸俗化。你在精神上層,我在精神下層,我們相互之間毫無關係,相互指責,相互不睬。

我們在學術圈之中你會發現如此割裂。中國的心理治療圈裡面,絕大多數都是搞心理動力學的,他們強調「領悟式」的談話治療。不得不說,這樣的治療效能是如此的有限。

一個很直觀的例子:曾有一名動力學的諮詢公司負責人跟我說,一個病人總是在路邊拉屎,經過長期的精神分析治療之後,他依然還在路邊拉屎,但是他深刻的認識到了自己為什麼拉屎。這名諮詢師問我怎麼看?我說,我理解他在路邊拉屎的動機和行為,但是如果我碰上這個人,一定會狠揍他一頓,或者至少,我也會鄙視的看他。

你對自我、世界的理解,如果沒有付諸行動,那麼在他人看來,依然不會改變對你的看法,那麼受他人白眼而造成的人際壓力、心理壓力依然不會有多大改觀。

這個例子或許有些極端,也或許有些個體化(那個諮詢師代表不了所有的動力學諮詢師),但是這的確是有代表性的,一來是這個人所在的諮詢公司在業內頗有影響力,二來這個人的職位不低。

另一個很淺顯的例子:我一直對陌生人打電話有種莫名的緊張。告誡自己不緊張,是沒有任何效果的,即便我知道了不緊張的原理,依然是沒有半點用處,因為在行為層面,我並沒有適應這個特定的場景。在經歷職場的歷練之後,我做過IT、HR、客服、活動執行,這些都需要跟陌生人打交道,在刻意多次的練習之後,我現在跟誰打電話都不犯怵。

試想一想典型的動力學治療師會怎麼做?傾聽來訪者、探討來訪者的夢境、探尋童年的經歷,呵呵呵。

行為治療是簡單的,這種簡單體現了一種務實性,但是國內絕大多數治療師是不屑的。這種不屑,在我看來,實際上是文化傾向性對心理治療師偏好的影響。當然絕大多數人是意識不到文化傾向性的重大影響的,因為他們無法跳出文化的環境影響因子而看自己。

文化包裹著我們,深入骨髓,深入潛意識。

還有一層原因是,行為治療是可重複的,這種治療簡而言之是無聊的。有多少治療師是全心全意的為客戶服務的呢?還是為了滿足自己的洞察力、探尋來訪者世界的慾望呢?如果客戶是為了搞定自己特定問題,並不想重複體驗童年痛苦的過去,那麼治療師是否有必要在這個童年的範疇內淺嘗輒止呢?

一個人內在的動力和能量,如果沒有在外在的行為轉化,那麼依然是缺了一條腿,拿太極來說,只有陰沒有陽

中國目前的文化傾向性也是如此。上層文化的基礎是只有陰沒有陽。下層百姓呢,是只有陽沒有陰

君不見大金鏈子的暴發戶,是沒有多少文化內涵的,這就是精神底層人民的文化割裂;君不見儒雅之風的學者,是沒有多少存款的,這就是精神高層人士的行為割裂。

我們的文化的傾向,強調了太多的洞察。而強調行為,則是對這種偏見的補充,唯有這樣,才能達到中國道家思想的精髓境界。

作為立志成為領航國內的心理健康解決方案提供商,提供行為改變的方案和方法,是我們的主要工作之一。

文:青何

啟發者 ENFP

多彩性格分析師

動力行為治療師

MBTI?認證施測師

國際分析心理學會北京分會核心成員

本文為多彩性格原創

轉載請微信聯繫客服多彩小蜜蜂:15652223579


推薦閱讀:

TAG:心理治疗 | 心理咨询 | 认知行为治疗CB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