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善盡美|儒學辨義 論語 八佾篇第三 25

原文:子謂韶,盡美矣,又盡善也。謂武,盡美矣,未盡善也。

釋義:先生說韶樂,極盡的美了,又極盡的善了。說武樂,極盡的美了,未達到極盡的善。

《韶》是舜時的樂舞,《武》是周武王的樂舞,這是春秋時期最著名的兩種樂舞。孔子說舜的樂舞比周武王的樂舞要好,舜樂是盡善盡美,武樂是盡美不盡善。這裡的美是形容樂舞的外在表現很優美,善是形容樂舞的內涵很慈善。也就是說周武王的樂舞雖然也很優美,但不如舜的樂舞那麼慈善。

春秋時期主要有六種樂舞:《雲門》為黃帝的樂舞,《咸池》為堯的樂舞,《大韶》為舜的樂舞,《大夏》為夏朝的樂舞,《大濩》為商朝的樂舞,《大武》為周朝的樂舞。據《舊唐書·音樂志一》所載,這六種樂舞分為文舞和武舞:「按古六代舞,有《雲門》《大咸》《大夏》《大韶》是古之文舞,殷之《大濩》周之《大武》是古之武舞。」可見從殷商開始,樂舞的風格就由文轉武了,到周朝亦是如此。

舜的樂舞是文舞,周武王的樂舞是武舞,當然其所配音樂一定也是文武有別,難怪孔子會說周武王的樂舞不夠慈善呢。武王伐紂,推翻商朝,靠的是強大的武力。其建立周朝後所作的樂舞是手持武器的戰舞,把戰爭場面和尚武精神淋漓盡致的表現了出來。

《大武》共分為六段:第一段表現出兵和武王伐紂的決心,第二段以激烈的擊刺動作來表現滅商,第三段是繼續向南進軍,第四段表現平定南部邊疆,第五段表示周公、召公的分疆治理,第六段表示對周武王的崇敬。

而舜的樂舞則是用來歌頌舜帝繼承並發揚堯之功德的。《史記·夏本紀》記載:「舜德大明,於是夔行樂,祖考至,群後相讓,鳥獸翔舞,簫韶九成,鳳凰來儀,百獸率舞。」可見《大韶》完全是一幅「鳳凰來儀,百獸率舞」的祥和美景,看不到一點爭鬥的影子。

孔子崇尚仁德,反對武力與爭鬥,因此他能夠看到周樂的未盡善。但是,他卻看不出周禮的未盡善,而一味地追求周禮,不知是何緣故。周朝為了加強統治,在禮樂上都刻意強調宗法制度和等級制度,並把武力與恐懼都植入了禮樂之中,就如《大武》之樂舞,亦如為使民戰慄而在社中所種的栗樹(參見《八佾篇第三 21 既往不咎》)。孔子窮盡一生維護周禮,殊不知,天下無道、禮崩樂壞的根源,其實就在於周禮本身啊!

更多內容請關注微信公眾號:自然文化發展


推薦閱讀:

如何總結中國古典園林在設計上的核心思想?
怎樣寫出一手好看的日文假名?
如何評價女子組合SNH48里的S隊正在籌備的新公演《第48區》的先行宣傳片?
俗話說「生在蘇杭,葬在北邙」,為何北邙山卻沒有埋葬知名的帝王?
上聯:戲如人生,人生如戲,戲戲如醉如痴。如何對下聯?

TAG:文化 | 国学 | 儒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