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獨立非彼獨立】新加坡海軍獨立級瀕海多任務巡邏艦
說到新加坡海軍,其建設思想與以色列海軍極為相似,維持較小的海軍部隊規模卻非常注重海軍裝備質量建設,這也是這些國土狹小而海洋利益重要的國家受制於有限的海軍基礎設施但敢於在大洋上一搏勇氣來源。當今新加坡海軍主體由六艘可畏級護衛艦和四艘堅忍級坦克登陸艦構成,是東南亞國家之中最為精銳強勁的艦隊力量。
- 新加坡海軍可畏級護衛艦和勝利級輕護衛艦
上溯到1965年8月,經過與英國殖民者、日本侵略者和馬來西亞中央政府長期不懈的鬥爭之後,新加坡正式作為一個主權國家登上歷史的舞台,然而在先天客觀條件的限制和對海軍傳統認識不足的情況下,新加坡海軍在其建國後的近十年中幾乎是一片空白,到了上世紀七十年代中期,新加坡認識到了自身作為「東方十字路口」對於海上交通控制力量的薄弱。
1975年,新加坡在原陸軍海上指揮部的基礎上擴建新海軍,當時僅有幾艘老式炮艦和巡邏艇,進入80年代後,新加坡經濟進入飛速發展的黃金時期,新加坡海軍軍費也不斷上漲,雖然新加坡也在進行國產艦艇的服役,但新加坡海軍已經不再滿足於幾艘簡單的巡邏艇和炮艇,開始走積極引進國外國外技術裝備進行跨越式發展的道路。
- 六艘勝利級編隊
八十年代末,新加坡向德國呂爾森造船廠訂購了六艘呂爾森62型輕型護衛艦,命名為勝利級,在新加坡的法制可畏級護衛艦服役之前,小巧精悍的勝利級一直是新加坡海軍中火力最為強大的艦艇,可畏級服役之後,勝利級逐漸轉為二線巡邏艦艇,進入2010年代後,勝利級的服役年限快要屆滿,後來的無畏級導彈艇也後繼無人,單純依靠可畏級這種主戰艦艇是無法擔負日常近海巡邏任務的,於是,新加坡在2011年展開了勝利級的替換艦設計。
新加坡在新艦的建造上參考了美國瀕海戰鬥艦的設計理念,以瀕海作戰為主要任務要求,平時維持一個低強度的武裝,以便應付普通的巡邏任務,戰時可根據需要快速換裝任務模塊,一種艦型通過任務模塊的換裝滿足複雜多變任務需求。新加坡將其命名為「Littoral Mission Vessel,LMV」,即瀕海多任務艦,交由新加坡科技工業集團(ST.E)旗下新科海事負責(STM),設計諮詢與系統整合由瑞典薩博(SAAB)集團提供。
- 先前展出的LMV模型
LMV的外形非常像法國艦艇建造局集團(DCNS Group)先前設計的Gowind追風系列護衛艦,由於是二線低強度作戰艦艇,全艦沿用已有的成熟設計,大量採用碳纖維強化塑料(上層結構都是),舷側排氣,全柴推進。滿載排水量約1300噸,最大航速27節,續航力3000海里18節。
- 獨立級概況
LMV十分強調自動化和數字化,全艦操作僅需23人,採用數字化整合艦橋,依託整合式艦船管理平台,僅需兩人就能完成艦上船電系統、動力系統和消防損管的值班工作;主桅杆罩內是一具荷蘭泰雷茲集團研製的NS100 S波段多功能全固態有源相控陣雷達,單面旋轉陣列,最大搜索距離200公里,能完成對空搜索,對海搜索,目標監視與追蹤,數據鏈與火控等任務。
- LMV首艦獨立號的艦橋
- 獨立級側視圖
LMV的固定武裝不多,但完成日常巡邏任務綽綽有餘,艦首是A炮位一門奧托·梅萊拉76毫米艦炮,B炮位是12單元VL MICA防空導彈垂直發射裝置,主桅杆後方安裝一門25毫米颱風遙控武器站,兩舷各一具12.7毫米奧托梅萊拉Hitrole遙控武器站,此外還設有拒止聲噪音系統和高壓水炮,均為遙控操作。
- LMV首艦獨立號
LMV的後甲板非常寬大,雖然沒有機庫但是能夠完成SH-60/NH-90級別直升機的起降,執行人道主義救援任務時,直升機甲板可以安放兩個醫療艙,反水面戰任務時可以加裝反艦導彈發射裝置。
- LMV寬大的後甲板
艦尾是一個多任務模塊的下沉式甲板設計,平時安裝兩組RHIB高速突擊艇投放滑道,還可以換裝反水雷戰模塊,左側設有一個吊臂,可以發射掃描鷹無人機。
- 艦尾RHIB
LMV第一艘於2014年9月11日舉行安放龍骨儀式,2015年5月15日正式公布首艦將命名為獨立號,因為2015年是新家坡獨立建國50年,並紀念剛過世的新家坡國父李光耀以及其他開國元勛當年的建國奮鬥精神。LMV首艦獨立號(RSS Independence P-15)在2015年7月3日下水,在2016年1月交付,全部八艘在2020年交付完畢。
- 八艘獨立級狼群
- 2016年4月二號艦下水儀式
- 2016年10月三號艦下水儀式
- 2017年3月9日,無畏級導彈艇末艇獨立號(P87)退役,接替他的是後面的LMV新獨立號。
- 2017年3月18日,第四艘獨立級下水,建造速度很快
————————————
推薦閱讀:
※冷戰時期蘇聯真的在某些方面「受騙」了嗎?
※如何看待中國海軍核潛艇赴亞丁灣護航?
※秋月級 和 054A 在單純的技術指標和製造工藝設計理念上面孰優孰劣?各有什麼優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