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寫作
[一篇舊文,回顧自己在簡書養成寫作習慣的心路歷程,同步到知乎專欄,還有,知乎專欄啥時候支持Markdown啊~~]
不知不覺在簡書上寫文章已經8個多月了,總共8篇,平均下來一個月一篇,數量上雖然不算多,但是終歸養成了一個寫作的好習慣。大學期間其實就斷斷續續寫過幾篇文章,但最後都沒有堅持下來,現在回想當初寫東西總有一個不好的心態在作祟:總是急於求成,內心裡老是強迫自己一個星期寫一篇,快點出成果。這種急於求成的心理開始還能讓自己像打了雞血一樣,勉強撐著寫一兩篇完成目標,等雞血打完了,就再也提不起興緻。
寫作不要有嚴格的目標,想寫的時候寫就好了。
翻看我之前的幾篇博文,並沒有嚴格按照多久一次更新的頻率去寫,基本是很隨性的,快的一個星期一篇,慢的兩個月才更新一篇,這樣做的好處是沒有強制的時間線來壓迫自己,因為一旦被強制的時間線壓迫,本能上都會不由自主去反抗,甚至可能發展成為厭煩。
寫作本應該就是件隨性的事,如果不能做到隨性,那也就沒法真正的去寫作,沒法真實的表達自己對生活、技術的所感所想和所學。不要像高中生那樣去在50分鐘內寫篇由他人打分的命題作文。自由的寫作沒有時間限制,沒有題材限制,也不需要他人來打分,自己開心就好。
思考是自己和自己的對話,寫作其實就是在記錄這種對話。
大學的時候讀過一本叫《暗時間》的書,作者在書中提到自己基本每時每刻都在思考,特別是善於利用走路、洗澡、坐車這些所謂的「暗時間」來進行高密度的思考。暗時間,用現在比較流行的說法就是時間碎片,其實很多想法都誕生在時間碎片,比如洗澡的時候會想到一些演算法的解題思路、在上下班的路上會想到一些系統架構中的缺陷。利用時間碎片,多做思考,思考的體量日積月累自然而然會變得越來越大,當產生了很多想法的時候,就需要用文字來個整理和記錄。
前不久在知乎回答了一個關於思維轉變的問題,提到自己大學的時候放棄了記筆記的事情,現在看來,放棄記筆記的主要目的是防止自己不思考,想都沒想好,又能記錄出什麼有意義的筆記呢?所有的寫作(記筆記是一種簡短的寫作)應該是大量思考之後的一個輸出的動作,是思考後的一個有意義的整理和總結。其實在寫這篇文章時,我就已經在腦海里想了很多關於寫作的零零碎碎。
乾淨優雅的寫作環境讓人心情愉悅。
互聯網發展到現在,寫作平台太多太多,網易博客、新浪博客這種上個時代的博客平台,充滿了各種彈窗和牛皮癬一樣的小廣告,對比起來,簡書這種清新淡雅風格的寫作平台實在讓人心情愉悅。因為職業和知識儲備多是技術相關,所以平時以技術寫作為主。技術寫作其實最看重的是對代碼友好,簡書因為支持Markdown,天生支持代碼高亮和格式化排版,這一點對技術寫作者實在是太友好。當然,也不知道以後簡書會不會由於商業化的壓力,做出一些傷害用戶體驗的事情,所以為了保險,還是在Github上備份自己的文字。
希望以後繼續寫作,左手代碼,右手詩。
推薦閱讀:
※作為一個 Blogger,給知名 IT 站投遞有什麼好處呢?
※如何評價用 Github issue 寫博客?
※如何擁有一個完全免費的博客?
※手把手教從零開始在GitHub上使用Hexo搭建博客教程(二)-Hexo參數設置
※有誰知道歪酷網的創始人現在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