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籍翻譯 | 蒙台梭利教室肖像(A Portrait of Montessori Classroom)
本文翻譯自《Montessori: The Science Behind the Genius》P18-22
在接下來的半個世紀,蒙台梭利博士調整了她的教學系統,來更好地服務於兒童的需求。運轉良好的蒙台梭利教室一般都有著共同的特徵,反映了蒙台梭利博士的調整成果。下面會強調這幾個特徵的重要性,之後的章節會討論與這些特徵相關的心理學研究成果。
蒙台梭利教室一般都是很大、很開闊的空間,教室里有低矮的架子,能容納1-4個孩子的不同尺寸的桌子,以及跟孩子尺寸相匹配的椅子。
儘管現在看來並不稀奇,但是在教室里有適合兒童尺寸的桌椅,卻是蒙台梭利博士的一大創新。傳統的蒙台梭利教室里,一般是3個年齡段的混齡(3-6歲);在更小的學校,可能會有0-6歲的混齡。
蒙台梭利教室被分成幾大區域,一般是用低矮的架子分開。每個區域都有"教具",即蒙台梭利里一個專業術語,用來命名在某一個特定區域,孩子進行工作的教學用具(包括藝術,音樂,數學,語言,科學等區域)。這與傳統教育有巨大差異,因為在傳統教育中,學習是要從教科書中獲取。相比學前的階段,在蒙台梭利小學階段中從書本中學習的比重要大一些,但是即便在小學教室,也有大量的操作的教具。
蒙台梭利博士堅信,深度的專註力是幫助孩子構建自身的根本,而且深度的專註力要通過孩子用手操作教具來工作獲得。
跟傳統的教室相比,蒙台梭利比較獨特的一點,是有一種淳樸簡潔的外觀。多餘的教具會收進柜子里不讓孩子看到,當孩子準備好用新的教具工作時,會把它們拿出來,把之前展示的教具收起來,因為孩子已經不需要這些了。每個教具在架子都上有專門的位置,孩子們做完一個工作,需要把教具整齊地放回去,以備下個孩子使用。教室里也很注重集體意識,以及尊重他人的需求。
這種意識也體現在老師對教室的布置上。整個教室,以及各個區域內的教具,都精心擺放,遵循一個邏輯順序。
教室里不給孩子指定座次,孩子們可以自由地選擇在哪張桌子上工作,可以自由地在教室移動。他們也可以在地上鋪一張地墊工作。孩子們能選擇單獨工作,也可以自主組成一個小團體工作,除非老師這時候要給大家一起上課。大部分情況下,老師都會給孩子單獨進行示範(在3-6歲階段比較多),或者在小團體中進行(在6-12歲階段比較多)。
只有在孩子準備好的情況下,才會給予孩子示範;老師可能在早上把一天的安排寫在板子上預告一下,讓孩子們知道當天的安排。老師們在這方面會尤其注意,避免把這種預告變成對孩子施加的的控制,而只是簡單地給孩子提個醒,讓孩子能夠根據這個預告來安排他們當天的時間。
蒙台梭利教育都是貫徹了這個核心。在學前階段,這樣的形式有時候會被人詬病。跟一般的幼兒園相比,蒙台梭利教室一般都比較安靜。孩子們都在很平靜地單獨工作或者在小組中工作。他們的工作是很有秩序的。他們會專註其中,按照老師或者其他孩子示範給他的步驟,有條不紊的工作。在本書第九章會提到,有序的環境更容易讓孩子有最好的產出,但是在教室里秩序感的程度可能會讓家長感覺有些不舒服。
架子上的教具旨在吸引孩子的興趣,以及要通過孩子重複操作教具,來傳達特定的概念。大部分教具都是木質的,在顏色上,或是原木色,或是塗成精心孩子喜歡的亮色。每個教具都有一個主要(直接)的目的;大部分教具也會有幾個次要(間接)的目的。蒙台梭利教室不會給孩子考試,蒙台梭利老師會觀察工作中的兒童,記錄孩子們是否用恰當的方式操作教具。蒙台梭利老師相信,恰當的操作方式才能產生正確的理解。如果看到孩子沒有按恰當的方式使用教具,老師會再次給予示範,因為不恰當的方式不能呈現出教具的目的;如果看到孩子掌握了一個教具,已經準備好了使用下一個教具工作,老師就會給予孩子新的示範。
為了呈現教具的主要目的,老師會給孩子用特定的方式進行示範。孩子們不應該用金屬嵌板來演奏音樂;金屬嵌板的工作有其他的目的,且有其他的教具更適合演奏音樂。除了蒙台梭利教具是極具系統性的,蒙台梭利涉及的科目也是包羅萬象,很有系統。一個科目下的教具是按照嚴格的先後順序進行示範和展示,而且不同區域的科目之間有著不可分割的關係。
據我看來,沒有任何一個教育在教學科目的深度、廣度、時間上和主題上的關聯性上能與蒙台梭利教育媲美。
教具把一些重要的活動分割成一系列有序的步驟,孩子可以先一個一個步驟學習,之後再把它們放在一起,去做主要的活動。這些步驟通常蘊含了間接預備;孩子們並不知道這些步驟的目的是什麼,但是老師們卻瞭然於胸,並且會有方法地去呈現教具。
推薦閱讀:
※有點鼻塞,小咳嗽,體溫正常,疫苗需要延遲嗎?
※公婆有困難不能幫帶孩子,自己父母又不想帶了,該咋辦呢?
※產後如何由內而外提升整體形象?
※為什麼大家管左菲奧特曼叫那個大人?
※爸爸媽媽們覺得最好的奶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