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都賞園記-枯山水 造園師沒長大,就愛玩沙沙(三)

東福寺 I 八相庭:庭園革命

很多人去東福寺,就是為了去通天橋賞楓的。但如果你在賞楓的同時,順便也能逛一下它的方丈庭園,印象一定會很深刻。

第一次去東福寺,是6月的一個雨天。逛完漂亮的一道道廊橋出來的時候,雨還在下,一棟建筑前,一個阿姨沖我招手,「要進來嗎?快關門了,最後的機會了哦。」我也不知道裡面有什麼,可阿姨這一招太靈了,最後的機會了,管它有什麼,先進去了再說,就趕緊跑過去。沒曾想自己竟差點錯過這麼有趣的枯山水庭園。

歷史悠久的東福寺早在1239年就建立了,1881年的一場火災燒毀了不少建築,現在我們看到的方丈建築是在1890年重建的。1938年,重森三玲(1896-1975年)願免費為寺院重建方丈庭園,條件是他的作品不得有更改。好霸氣的乙方有沒有,要知道雖然重森三玲現在被認為是昭和時期最知名的日本造庭師,但在當時他的主要成就和知名度還是在於實測調查全國範圍的庭園,編撰出版了《日本庭園史圖鑑》,為日本庭園的研究和保護留下珍貴資料,至於造庭,當時還沒多少作品,更沒有名作。寺院雖然不用給錢了,但這個甲方的姿態還是要有的,「行,接受你的條件,但是你得把火災遺留物料給我循環再用起來」。

就這樣,甲乙雙方達成一致,重森三玲很快投入到這項工作,一造就造了好幾個不同風格的。大部分方丈庭園都只有一個庭園,但東福寺的這個方丈庭園其實是圍繞著方丈建築的東西南北4個庭園,還集齊了蓬萊、方丈、瀛州、壺梁、五山、市松、井田、北斗七星8大元素,呃,並沒有召喚到神龍,只是又被命名為八相庭。次年11月,三玲兄交活,這下不得了,民眾炸開了鍋,惡評如潮,猝不及防,三玲兄壓力山大。

先從貌似還比較規矩保守的南庭開始。

東西向狹長的庭院里,庭東以大小形狀各異、冷峻剛勁的青石,或直立、或橫置,象徵蓬萊、方丈、瀛洲、壺梁四仙島;庭西以覆滿青苔的柔和小山丘指代臨濟宗五山,象徵人間仙境;餘下線條簡練的白砂流淌其間,似泉涌似波濤。以提煉象徵的手法,描繪佛教里的理想世界,給觀者帶來高遠清幽的意境,這有什麼問題嗎?有!日本吃瓜群眾跳出來有話說:石頭怎麼這麼多!竟然還有塊18尺長的石頭橫在那(之前的枯山水多為立石)!比例呢,平衡呢!

吃瓜群眾別激動,後面還有更讓你們抖三抖的。

我們接著看隔壁的西庭。

西庭一側大面積培植了青苔,而另一側採用了日本傳統的「市松模樣」(雙色棋盤格紋樣)修剪灌木小月杜鵑,模塊立體感十足。「市松模樣」在當時一般用於紡織品、和服、紙屏,還從來沒有日本人將其用在立體的園林里。第一次見到的吃瓜群眾普遍認為那是非常西式的園林設計方式,用在歷史悠久,被譽為「京都五山」之一的神聖名寺,非常不合時宜。

再來看北庭。

北庭也一樣用了「市松模樣」,不過這裡是用鋪路石(規則方石,不是天然形態)和苔蘚來形成雙色紋樣。更有趣的是苔蘚向一側長得越來越低,慢慢淹沒了鋪路石,不規則散落的石格子逐漸越來越少,直至消失,宛如退潮時星零散落的泡沫,而苔蘚亦悄無聲息地隱入沙地(據說大師好像想要表達從西方誕生的佛教東傳並融入日本文化中誒)。北側的杜鵑樹也被修剪成球冠狀。這個北庭是受爭議最多的。

(西庭和北庭地面石料多為東福寺火災後的殘留建材)。

最後來看東庭。

耙梳齊整的白砂深入青苔(象徵銀河),高低不一的殘餘礎石巧立北斗七星,引波光粼粼,是天空,是大海,是浩瀚宇宙。意境何其美,建築殘料用的何其巧妙。但部分吃瓜群眾難取悅,認為應用人造的圓柱形礎石而非天然形態的石頭,違背了日本人崇尚的侘寂美學。

重森三玲這個庭園革新者,認為一味模仿和重複傳統設計是毫無意義的,一直致力於打破傳統束縛,將新的元素、新的設計理念代入到日式庭園中,造就和當世生活相聯繫的庭園。「永遠的摩登」是他的常用信條。八相庭雖在面世之初遭到公眾的抵觸,然而多年後卻被世人廣泛接受和稱道。重森三玲也由八相庭開始和東福寺結下了不解之緣。除了這個八相庭,他還先後為東福寺建造了光明苑波心庭(也在1939年完成)、龍吟庵方丈庭園(1964)、靈雲院卧雲庭(1970),大德寺瑞峰院的獨坐庭(1961)也是他的作品,個個都很出彩。

(大德寺-瑞峰院-獨坐庭)

(大德寺瑞峰院 閑眠庭/十字架の庭 )

嘮叨幾句為什麼有寺廟裡有十字架形象:瑞峰院是戰國大名大友義鎮(宗麟)為自己建造的菩提寺。48歲時,宗麟受洗成為基督教徒(除了宗教信仰,可能有政治、經濟上的原因)。可是沒過幾年,基督教在日本被迫害禁止長達200多年。這個閑眠庭是獻給宗麟的庭園。從走廊東頭,即照片的右下角望出去,地上的石塊鋪就了一個不對稱、稍傾斜的十字架。十字架的縱線往下延伸,在東邊小園的石燈籠下埋著一個聖母瑪利亞像,暗示著那段歷史。

重森三玲不但自己多產,造了很多庭園,對後世造園者的影響也很大。比如圓光寺的奔龍の庭,一看就想到了重森三玲,想到了龍吟庵的枯山水。nnnnnnnnnnnnnnnnnnn

以上三個枯山水大致代表了枯山水發展的三個重要階段。

西芳寺洪隱山枯山水石組,代表了枯山水發展的初期,多以立石來表達宗教觀照,對理想仙境的嚮往對修行得道的追求。這種表達技藝日趨成熟、簡練,於室町時代,達到了巔峰,代表作有大德寺大仙院的枯山水庭園龍安寺的方丈庭院(大德寺大仙院室內不可拍照,參觀的方式也不太喜歡,暫不想細講),之後很長時間,日本枯山水都沒什麼大發展,直到重森三玲籍由東福寺方丈庭院,開始嘗試對枯山水作些變革。而提到當代日本的枯山水,就不得不提另一位造園者——枡野俊明。雖然具有僧人的身份,但可以說枡野俊明將枯山水從更多的宗教觀照轉變到對人的觀照。夢窗疏石在西芳寺造庭作為自己理想的修行場所,而枡野俊明將作庭本身當成修行的一部分。

(枡野俊明在京都只有一個作品:京都府公館的日本庭園,沒看過實物,按下不表。他在日本以外,包括中國,都有作品,有些是私人庭園,一般人無緣參觀。放幾個他官網上的圖片,你們隨意感受一下)

(以上三張圖片截屏自枡野俊明+日本造園設計 ShunmyoMasuno+JLC)

和自然風景園相比,枯山水庭園形式上氛圍清寂,缺乏花草綠植和真實流水帶來的直接的感官歡愉,表達上又都抽象充滿隱喻,很容易讓人糾結在「它到底在講什麼,想表達什麼」上,但我覺得大可不必。立石無非是代表了龜、鶴、須彌山、蓬萊、鯉魚躍龍門等等,龜用幾塊石頭、什麼樣的大小組合來表示,都是有套路的。隱喻或祈願的亦無非是長壽、吉祥、修行得道,甚至是子嗣,看多了實物,再做點功課,就明白了(大德寺大仙院庭園是最好的教材,參觀時,會借你一大本庭園示意圖及說明,每塊石頭,每個景都有說明,有日文、英文版本,沒有中文,如果是對這些宗教寓意感興趣,跟團游時特別愛聽導遊看石頭看山講神話故事的,到這參觀保你會嗨。)知道了這些,可否跳脫開一點,去關注一下庭園本身,無論是線條、造型、氣韻、氛圍,也不必去分析,只需去感知就好了,放任自己在片刻的mood of emptiness里。


推薦閱讀:

冬去京都 | 潛入小酒藏,一杯大吟釀配燒鳥
必買食品伴手禮Top30 | 京都 · 筆記
在京都生活是怎樣一種體驗?
京都賞園記-坐觀式庭院 外觀庭,內照己

TAG:京都 | 园林 | 日本旅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