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寧願家裡多一個「熊」孩子,也不希望他太乖巧

1

她小時候家境很優越。但是卻受到了和常人不一樣的家庭教育方式。

比如平時出去玩,爸爸媽媽總是希望她做出一些讓步,把喜歡的玩具和大家一起分享;或者把好吃的讓給別人家的孩子……

有一次,媽媽帶她和其他小朋友出去吃冰激棱,從身邊的孩子開始選擇不同的口味,最後一個才輪到他。而她喜歡的那種冰淇淋口味,已經早早被前面那些小朋友瓜分完畢。她覺得很委屈,臉上流露出了不情願的神色。

媽媽察覺到之後,對她說:你最懂事了,今天就吃這個口味的吧,明天媽媽再給你買其他口味的。當時她的眼淚在眼眶中打轉,但是卻還要裝出一副無所謂的樣子,因為爸爸曾告訴她,和小朋友爭執是不懂事的表現。

其實她也想任性一次,想擁有一次選擇冰淇淋口味的權利,想得到一次徹底的尊重,想要一次公平對待!

但是,這種權利卻被一句「要懂事」扼殺在搖籃里。

2

每個做父母的,在面對孩子的各種要求時,都會有一些自己的處理方式。

孩子周末想去海邊玩,有的家長會和孩子討價還價:乖,你先把作業做完了,我就帶你去。於是懂事的孩子開始認真的寫作業,寫完語文作業寫數學作業,還要完成英語背誦,等到作業寫完了,一天也就過去了一大半。

而任性的孩子開始不講道理,整個人躺到地板上,哭著滾來滾去:我就要出去玩,我現在就要去,我馬上就要去。

最終,任性的孩子達到了自己的目的,而懂事的孩子卻沒能去到海邊玩,只能自己一個人默默承受這種不公平待遇。

會哭會鬧的任性的孩子有糖吃,而懂事乖巧的孩子只能通過認真完成任務,遵守與大人之間的不平等規則,用近乎完美的表現來爭取那一顆所謂的糖。

懂事的孩子們壓抑自己的慾望,小心翼翼地去討好大人,但是卻完全沒有哭鬧的孩子鬧一下來的效果好。

孩子的天性是什麼?愛玩、愛鬧、自我……然而現實生活中,有的孩子卻出落的像個小大人,別人玩的時候乖乖呆在家裡,自己意願受到壓制的時候寧願屈服,身上的衣服一直乾淨整潔,老師和家長說一他絕對不敢說二……這些孩子或許很有教養,但是卻故意活成父母期待的樣子。

很多乖巧懂事的孩子就是這樣長大的。他們事事滿足父母的要求,為的就是得到更多父母的關注,換來更多的旁人的表揚。

現在應試教育的大環境下,那些一味注重學習的孩子,那些表現乖巧懂事的孩子,其實可能並非因為喜歡學習,而是為了滿足父母的期待,委屈自己成為那個樣子。而一旦他們進入大學,沒有了其他人的推動,可能就會喪失繼續學習的動力,找不到人生的方向。

3

美國羅徹斯特大學曾做過一個著名的實驗:將一些年齡差不多的小朋友分成兩個組進行簡單的測試。

第一輪測試:將提前準備的測試捲髮給大家進行成績測試,結果兩組成績相當,相比而言,第二組孩子還略佔上風。

在第二輪測試之前,本著孩子們在第一輪的優秀表現,實驗組織者準備給發糖,以此鼓勵大家接下來有更好的表現。

糖果先分到第一組小朋友手裡,到第二組時候,剛好分完。第二組小朋友情緒上有些不滿了。實驗組織者說:有小朋友沒有分到糖果,沒關係,我們接下來吃冰激棱。

冰激棱仍然先從第一組小朋友分起,到第二組時,冰激棱又沒了。第二組小朋友委屈萬分。但是實驗組織者若無其事的說:還是有小朋友沒有分到冰淇淋,但是因為時間的關係,我們要開始測驗了。

第二輪測驗:第一組小朋友成績和第一輪測試結果相差無幾,但是第二組小朋友成績卻一落千丈,還不及第一組小朋友的一般分數。

前文的兩個案例和這個實驗,都在告訴我們大家,不合適的家庭教育方式,會讓孩子陷入到巨大的困惑當中,以至於對這個世界充滿了懷疑和敵意。

4

每個爸爸媽媽,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懂事,乖巧,聽爸媽的話,善解人意。但是相對而言,我卻不希望孩子太過懂事,太過聽話,太過善解人意。我怕孩子會因此壓抑自己內心的真實想法,一味討好別人,活不出自我……

不管是懂事也好,聽話也好,潛在的意思就是:孩子知道心疼爸爸媽媽,遵規守紀,會主動承擔責任,能主動為爸爸媽媽分憂解難。

或許爸爸媽媽認為這樣的孩子才讓人省事,一言一行都在爸爸媽媽的控制之下:要努力學習,放學之後先寫作業,要適當做家務,尊老愛幼,不能違背家長的意願……

然而,站在心理學的角度來看,孩子本該在童年時期無憂無慮、沒心沒肺地瘋玩,他可以任性的表達自己的想法,可以毫無顧忌地追求自己想要的東西。但是在那個年紀,孩子卻過多地表現出了乖巧懂事,善解人意的一面。在我看來,孩子可能是自我壓抑,在爸爸媽媽面前表現出懂事的一面,實則內心非常反叛,表裡不一。

因為孩子內心深處,極怕自己「不懂事」的行為違背爸爸媽媽的立場,他們害怕如果不順著父母的意思,就得不到他們的愛;害怕自己的「不善解人意」會被父母拋棄;害怕自己一任性就會破壞那一點所謂的安全感。

一個孩子,這麼小就開始畏首畏尾,不斷的用犧牲自己的本來面目來換回本就該屬於那個時期的純真,這會不會太得不償失了?

孩子的本真,應該是偶爾發發脾氣、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瘋玩、適當的自私一點、對世俗勇敢說不……

或許這是很多家長眼中的熊孩子,但是這確實孩子自我意願的真實表達。我寧願我的孩子皮一點,熊一點,而不是刻意假扮成一個懂事的孩子。

敏敏老師是兩個孩子的媽媽,也從事國際教育工作近10年,我希望孩子只是個孩子,可以快樂的無憂無慮的做自己。

原文鏈接:我寧願家裡多一個「熊」孩子,也不希望他太乖巧


推薦閱讀:

如何評價《熊孩子遮他人車牌 女車主無辜被扣12分》事件?
和熊孩子玩Minecraft是一種什麼體驗?
遇到關係比較親近的「熊孩子」該怎麼辦?
「摧毀熊孩子」這種病態問題為什麼能一直被推薦?
在0℃以下的天氣中,舔金屬欄杆是怎麼樣一種體驗?

TAG:家庭教育 | 熊孩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