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2)左派內戰

  內戰的起因通常都是關於憲法的爭論,歸根結底其實就是權力之爭。工黨內戰也未能免俗。就細節而言這一戰複雜得令人頭暈。內容包括一大幫左派組織,一鍋粥的各色運動,連橫合縱的各種委員會與機構,其負責人中的絕大多數很快就將退出公共生活。一開始似乎只是關於黨內規則的爭論,例如地方黨支部是否可以解僱當地的議員,工會、黨內積極分子與議員在選舉工黨領袖時分別可以擁有百分之幾的選票等等。這場爭論十分不堪,人們彼此攻訐甚至有時還拳腳相向,這一切都令外部世界厭惡不已,工黨作為一個有辦事能力的組織幾乎已經不復存在了。那些嘲笑布萊爾的新工黨政府油光水滑、溫順可人的人們很少記得在此之前工黨令選民們退避三舍的武鬥作風。打仗的地方遠離威斯敏斯特,在黑池、布萊頓與溫布利的禮堂與酒吧里,工黨與工會召開的會議上。問題的根源無非控制二字——誰來統治工黨以及工黨將往何處去。

  對於落敗的威爾遜-卡拉漢政府所奉行的所謂右翼政治,以及少數最終成為工黨競選宣言一部分的會議決策,黨內當時怨氣衝天。多年以來各路遊說團體一直致力於改變工黨的政策,但工黨領導層對他們全都置之不理,最後還是失利了。例如卡拉漢就否決過一項精心準備的廢除上議院的提案。在怒火衝天的1979年工黨黨代會上工黨秘書長告訴卡拉漢他希望「我們的首相有時也能照顧一下本黨的利益,就像托利黨首相那樣。」一位前工黨議員湯姆.利特瑞克(1)憤怒地揮舞著一疊工黨宣傳品,內容包括歐洲問題,住房問題,女權問題以及殘疾人問題,這些內容都被卡拉漢從工黨競選宣言中刪除了。「『吉姆能解決』,是啊是啊,他能解決。他全都解決了。他尤其把我給解決了。」*5*

  在這種氣氛之下,左派企圖從右派議員與傳統黨內領袖手中把權力奪回來,於是發動了一場自下而上的革命。他們相信只要他們能控制競選宣言,選擇領袖並令議員們屈服,他們就能將工黨變為一個激進的社會主義政黨,然後趁撒切爾的經濟政策將她毀滅之機贏得大選。1980年10月工黨黑池市黨代會上投票通過的議事日程可以使人們對這些人的最終目標有個大體了解。這一日程號召英國脫離歐盟,進行單方面核裁軍,關閉美軍基地,不再制定收入政策,對英國所有工業進行國家管理以及冊封上千名貴族來廢除上議院。英國將會變成位居北海的古巴。信奉托洛斯基主義的戰鬥趨勢此時已經滲透了工黨,他們相信將社會主義者提出如此過分的要求將會導致民主體系崩潰並引發全面階級革命。托尼.本曾經認為「他們的論點很合情合理而且他們的激進觀點也很有說服力」,在他看來這些人並不比老派的《論壇報》集團或者戰前的獨立工黨(2)更有威脅。一貫正派的本相信左派將會贏得一場十分正派的社會主義勝利。實際上戰鬥趨勢在許多地方支部暴徒般的威脅趕走了成群的溫和派黨員。這些人的同盟包括大量主流工會成員,他們覺得威爾遜與卡拉漢政府令他們大失所望;不是馬克思主義者的左翼活動人士;以及由核裁軍之類單一議題驅使的人。

  精明的戰術與到位的宣傳活動使得為數不多的幾個人可以控制足夠的地方黨支部與工會分支,從而在工黨黨代會投票時擁有超乎比例的影響力,體型龐大且不民主的工會集團性投票在黨代會上已經不再自然而然地支持黨內領導層了。1980年黨代會上左派幾乎贏得了所有重要選舉,徹底搞垮了卡拉漢,兩周之後他就辭去了黨首之職。因為新的領導規則尚未到位,要到1月份的特別會議之後才能確定,工黨議員們還有最後一個選擇黨首的機會。老牌激進分子兼知識分子邁克爾.富特的政治生涯在反對黨內起步,他做過的最有個性的一件事就是編纂了一本政界文學家散文合集,包括斯威夫特、赫茲里特、潘恩、迪斯累利等人的作品。現在他在別人的勸說下站了出來競選黨首。本在工黨議員面前毫無機會,許多工黨議員都認為他是個危險分子,與黨外的托洛斯基主義激進派沆瀣一氣,試圖剝奪自己的特權。但是富特在議會很有影響力,而且也必須找個人出來擊敗丹尼斯.希利。這位前任財長的好鬥本性與刻薄機智為他在黨代會上招來了許多敵人,也使他成為了工黨左派眼中的反派。

  一開始希利明確指出了左派策略的致命缺陷,即如果他們真的控制了工黨,國民根本不會投票支持他們。他告訴左派,幾個活動家不等同於「最廣大英國人民,他們每年差不多只會考慮一次政治問題」。*6* 他對這群日後會被稱為左派瘋子所做的有力評論是精心計算之後的結果,藉以儘可能擴大自己的勝算,儘管當時他在國內已經頗受歡迎。不管怎樣,他最後還是以129票對139票輸給了富特。很多人都認為,儘管富特擔任黨首期間因為他的寒酸相貌與應對媒體時天南海北的講話方式而飽受嘲諷,但事實上他卻是工黨的大救星,因為他是唯一一個老派黨員與本主義叛逆都能勉強接受的人選。富特接手這一工作完全是出於責任感。他的老式高台演講作風,他的知識分子身份以及他的那根拐杖都使他怎麼也看不像一個能夠扳倒撒切爾的人。稻草人沃茲爾.戈米奇(3)大戰鐵娘子,看上去就像童話書里的情節。這也是浪漫社會主義者理智主義向自由市場發動的最後一擊。

  左派繼續前進。在特別黨代會上工黨改變了規則,工會在未來工黨領袖選舉中可以獲得40%的選票,選區活動家可以得到30%的選票,剩下的30%才屬於工黨議員。於是工黨內戰在左派的高漲士氣籠罩下發展到了下一個決定性階段。本必須在來年為了代理黨首之位挑戰希利。這一步走出去就不能再回頭了。富特與本的工黨與希利掌握重大話語權的工黨在立場上將會十分不同。雙方都認為這是最後的決戰。本在競選活動中展現出了無窮的活力,而希利則在公眾集會上遭遇了倒彩與唾沫。最終競選結果將會十分接近,儘管由於最近剛剛推行的選舉團機制十分複雜,誰也不知道究竟會有多麼接近。

  此時有必要重新介紹兩位之前上過台的角色。兩人都是礦工子弟,左翼人士,都曾通過攻擊希斯揚名立萬,不過一個人是在糾察隊里發動攻擊,另一個人則是在下院發言講台上發動攻擊。一位是全國煤礦工人總工會的領袖阿瑟.斯卡吉爾,另一位則是尼爾.基諾克。不肯支持本的人面對著越來越嚴重的威脅,儘管本依然一副老神在在的作風,絲毫不關心別人以他的名義都做了些什麼。斯卡吉爾是攻擊性最強的人之一,最後終於逼得基諾克忍無可忍決定不再支持本。當然他也不能支持右翼的希利,所以他在工黨報紙《論壇報》上宣布自己兩不相助。之前基諾克就開始緩慢地遠離黨內鐵杆左派,並且成為了工黨教育政策的發言人。他還曾為富特的競選活動工作過。隨著他在黨內越發受歡迎,本對他的疑心也與日俱增。但是這回與左派的公開決裂依然令他的許多朋友震驚不已。在布萊頓黨代會上,本終於以一線之差敗給了希利,兩人選票相差不到1%。在此期間基諾克與斯卡吉爾在電視上進行了激烈的交火,而這座海濱小城也淹沒在一片醜陋場景與關於背叛的言論當中。基諾克捲入了好幾場鬥毆之中,按捺不住的他最後在公廁里將一名襲擊者「一頓胖揍……那傢伙的血與嘔吐物淌了一地」。這場不甚優雅的叛亂就這樣畫上了一個不甚優雅的句號,此後左派在工黨內依然勢力很大,但是再也沒有希望控制全黨了。

  (1)ten.wikipedia.org/wiki/T

  (2)ten.wikipedia.org/wiki/I

  (3)ten.wikipedia.org/wiki/Wgoogle.com/search?

推薦閱讀:

外交部真的就只是各種抗議嗎?
怎樣理解紙牌屋中得那句台詞:如果你不喜歡餐具得擺設,那你就把餐桌掀翻?
美國普通人能在日本享受哪些超國民待遇?
職場新人如何快速了解公司的政治鬥爭?
「內務府」和「安史之亂」

TAG:英国 | 政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