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兒這麼小真能「聽懂」話嗎?答案既然是......

嬰兒這麼小真能「聽懂」話嗎?

答案是肯定的,除非寶寶一直生活在無語言的環境中!

傳統的觀念認為,孩子至少要到7歲後才能感知別人心裡的想法。但最新研究卻發現,孩子大概在7個月大的時候就有了感知能力。實際寶寶6-10個月大時,就已經積累了大量的辭彙,而且能與事物進行聯繫起來!我們來看露頤的例子:

  • 露頤6個大時,當我問:「爸爸在哪兒」,她能立馬將目光轉向爸爸,有時還發出「啊」的音。

  • 當我問:「爸爸媽媽的相片在哪兒」,馬上左右扭身120度尋找牆上的結婚照。有時寶寶因為困,晚上不情願給換拉拉褲,我就用這招來轉移他的注意力。

  • 8個月時,我說我展開手說:「請把海洋球,放到媽媽手裡!」,她的手會慢慢的移動到我的手掌,並鬆開手裡的海洋球。

  • 當我說:「你餓了嗎」、「你困了嗎」、「我們出去玩好嗎?」、「拍拍手」、「抬腳」、「和爸爸拜拜」......她每次都會做出相應的回應或動作。

(露頤拍拍手)

嬰兒不僅能聽懂日常生活短語,而且10個月大以後他們的學習能力、模仿能力、語言能力和認知能力進入爆發期。我們的一言一行,都對孩子有著極大的影響,有必要進行正確的引導!

認知,從周圍生活開始介紹

日常生活中媽媽和寶寶的對話,就開始培養寶寶理解雙詞短句的能力。有的媽媽,當寶寶還在子宮裡的時候,就已經開始同寶寶說話了。

到寶寶幾個月大的時候,媽媽們可以抱著寶寶,一邊在房間里走動,一邊指著各種各樣的東西告訴他名稱:「床」、"燈」、「冰箱」、「椅子」、「電視機」等等。在室外散步時這樣做也是一個好方法。露頤4個月開始我就這麼做了,現在家裡大部分的物品都能目光給找到。推薦大家添加露媽微信(2608096488)查看《什麼時候教孩子語言合適,怎麼教?》。

(向露頤介紹竹子)

把寶寶的生活環境介紹給他十分重要,寶寶在1歲前需要知道身邊一切事物的名稱。當寶寶目光指向某個東西的時候,他是想知道它的名稱。寶寶可能會反覆地指向同一件東西(即使在媽媽已經告訴過他名稱以後),比如說「空調」。他之所以這樣做並非想要煩媽媽,也不是智力有問題,因為他只有多聽幾遍「空調」這個詞,才能把它永久地儲存在大腦里。寶寶反覆聽見一個辭彙之後才能記住、理解,並使用這個辭彙。

(露頤第一次見到地球儀)

我之前分享的視覺卡和紅字卡訓練,對寶寶的辭彙量也會逐漸得到豐富。隨著這些訓練項目的進展,寶寶的聽覺理解能力也會不斷進步。

時間的概念

往往大人認為時間是一個高度抽象的概念,寶寶很難理解。實際上,如果我們在描述時間的時候採取始終一致的方式,寶寶是可以很快地理解的。

即將發生的事情

媽媽們每天盡量多地使用與時間相關的辭彙,諸如「現在」或者「現在不行」、」晚些時候」、「以前」、「以後」等等。

開始,寶寶對這些辭彙的意義並不了解。但是,當他聽見「現在」這個詞而且看到立刻有相應的行為發生,他就會把兩件事情聯繫起來,從而領悟到「現在」這個詞的含義。

(現在,坐滑梯)

對時間持續的長短有所領悟

比如,當媽媽給寶寶換尿片的時候說:「我要給你換尿片了,這要用一分鐘時間」。接著媽媽給寶寶換尿片,用了一分鐘時間。於是寶寶對一分鐘這一時間長度就有了很具體的了解。由於這件事情經常不斷地發生,寶寶逐漸地就會對時間長度的概念有所理解

過一段時間媽媽會注意到,給寶寶換尿片的時候,在一分鐘之內他會很有耐心。但是如果因為其他原因有所延誤,過了一分鐘以後,寶寶就會變得不耐煩起來。用一分鐘時間更換尿布的事實已經被他接受,相當於彼此已經達成了協議。當媽媽違反了協議,寶寶會表示抗議。

這時,寶寶已經有能力理解時間的流逝,以及我們所描述特定時間的辭彙了。

媽媽離開家的時候

在我們家,不管是露爸還是我每次外出辦事情的時候,都會和露頤說一聲,並且會告訴她什麼時候回來(很多媽媽聽起來似乎不可思議)。實際在寶寶心裡每時每刻都希望知道爸爸媽媽在哪兒,特別是每天照顧我的媽媽——他很清楚自己的生存安危與媽媽時刻息息相關。

(離家儀式)

當媽媽必須把寶寶託付給別人照管時,一定要告訴寶寶:媽媽現在要離開一會兒,媽媽會回來,多長時間以後回來(這一點非常重要),而且讓寶寶在全神貫注地聽媽媽說話。我每次都會把露頤面對面抱在胸前,對她說:「媽媽要離開家一會兒,媽媽兩個小時以後就回來。爸爸會跟你一塊兒玩兒,聽爸爸的話好嗎?」,然後再離開家。我每次都會在說的時間內趕回來,回來第一件事就是和露頤打招呼。

每次都以同樣的語氣方式傳遞這一信息,以致寶寶把這理解為媽媽每次離開之前的「離家儀式」。

當然,寶寶最初並不知道兩個小時有多長。但是如果父母反覆這樣做,誠實地遵守諾言,準時回來,寶寶就會逐漸學會理解時間的概念。

否則,如果媽媽離家的時候忘記了告訴孩子,那麼,在母親不在家的整個時間裡、寶寶都可能會煩躁不安。有時,媽媽回來時他會哭鬧,以表示對她不辭而別的不滿。

有的媽媽怕寶寶哭鬧不停,偷偷的離開家。恰恰相反,當寶寶發現媽媽不在身邊的時候,他會大哭大鬧,目的是為了把母親喚回身邊。而照看人想要安慰寶寶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對於寶寶而言這種做法很不公平,在與寶寶進行溝通時,我們必須以誠相待,這一過程並不是從孩子十歲的時候才開始,而是從剛一出生就要平始了。

不用「娃娃語」同寶寶交流

在身邊看到很多父母教孩子「吃飯飯」(吃飯)、「丫丫」(腳)、「汪汪」(狗)「車車」(汽車).....之類的辭彙。我不建議這種做法,我和露爸嚴禁在孩子面前說方言和髒話,因為這些話語對孩子語言的發展有害無益。孩子長大後,還需要學正確的語言,勢必給孩子造成雙重負擔。

當露頤看見一隻金毛狗並表現出興趣,我會告訴他「這是一隻金毛狗」。不推薦用「看,這是汪汪」一類的兒語。

選擇最適當的辭彙和表達方式同寶寶進行交流,有利於寶寶的語言發展。

短句交流

當寶寶學習了周圍事物的各種名稱以後,就可以開始教他描述性的辭彙了。

比如,當寶寶已經知道了正在吃的蔬菜叫「豌豆」,媽媽可以告訴他這是「綠色的豌豆」,然後說「這是很好吃的綠色豌豆」。

參與年夜飯活動

用這樣的方式,在同寶寶交流時循序漸進地增加語言的複雜程度。

這是父母對寶寶所能提供的最重要的認知訓練。爸爸媽媽所使用的語言,就是寶寶長大後所使用的語言。

露媽說(微信:2608096488)

做到讓寶寶理解我們、傾聽我們、信任我們其實是很容易的,就在於媽媽總是把周圍發生的事以及要做的事告訴寶寶~

語言發展好的孩子,往往求知慾強、知識面廣,智力發展也好。

盡量和寶寶多說話!和寶寶聊天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寶媽寶爸,你們覺得呢!

以上部分觀點參考:你的寶寶是天才

加露媽微信號(2608096488)免費領取《0-1歲家庭親子早教教程》。育兒問題隨時諮詢露媽(國家高級育嬰師),一起交流討論育兒,讓寶寶健康快樂的成長.....


推薦閱讀:

寶寶性格暴躁一生氣就咬自己手怎麼辦?
我分分鐘想爆揍我三歲半的兒子怎麼辦?
嬰兒從第幾個月開始補充魚肝油,用量是多少?

TAG:早教 | 亲子 | 育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