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債券日評】20170227 奇怪的短融期限利差

開始正文前,插播一條信息,CFETS官網公布的銀行間質押式回購日報又改版了,「加權平均利率」變成了「加權平均利率(利率債)」,感覺在下一步好大的棋,無力吐槽。好了,言歸正傳。

1、一個現象

最近發現一個奇怪的現象,就是4月底和4月中旬到期的短融竟然存在10-20bp的利差。站在當前時點,兩者剩餘期限均在40-60D之間,且不存在跨季度和跨月度因素干擾,這種現象是很難解釋的,也大概率是不合理的。大膽推測一下,一個可能的原因是4月中旬到期更多參照1MCD定價,而4月底到期更多參照2MCD定價。當然,這個原因自身也是不合理的,因為現有1M和2MCD利差主要是原來跨季度影響,現在馬上要進入3月份了,兩者利差也就不再存在了。

2、對於投資的指導

發現這個現象有什麼意義呢,或者說如何指導投資呢?簡單來說,

一是如果單純配置上講,建議配置4月底到期短融而不是4月中旬到期短融,畢竟相對價值更高;如果從交易上講,買入4月底到期短融等待利率下行似乎不太可取,舊文也提到過同存和短融的利差問題,假設同存絕對利率不變,現在單純博短融利率下行也不太明智;

二是判斷兩者利差大概率走窄,是否存在套利機會呢?理論上來講,long4月底到期短融+short4月中旬到期短融是一個可行的策略,但現實種可行性一般,缺乏做空工具且兩者利差收斂本身也不能帶來有吸引力的絕對收益。

未來來看,兩者大概率定價錨轉移到3月份的1MCD上,考慮到到時候的CD涉及跨季度(第一次正式MPA考核),絕對利率恐將維持的高位。那麼,兩者利差走窄的路徑更有可能是4月中旬到期短融利率上行。

3、潛在的風險

目前的投資均建立在兩者利差不合理的基礎上,也許除了券本身的價值外,還有一些其他我們未發現的潛在因素引導利差從而造成現在的情況(如果確實如此,利差則應持續維持在高位,可以後續觀察驗證)。

推薦閱讀:

活在地球:無論做什麼,我都建議你好好了解商科。
如何看待小額消費貸款的存在機理?
一股神秘的力量,導致卡達被沙特等7國同日斷交
自學CFA NOTE?
謠言之下,外匯儲備再創新低

TAG:投资 | 债券 | 金融 |